袁平珍
(青海省湟源縣畜牧獸醫(yī)站,812100)
幼狗奶瀉是新生駒常見病,若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常導致幼駒消化機能紊亂,減弱胎兒抵抗力,造成經(jīng)濟損失,筆者用中草藥治療幼駒奶瀉16例,治愈12例,有效2例,無效2例??傆行?8%。
母畜產(chǎn)后淤血未盡或外感熱邪,以致熱毒注入血脈,傳之于乳,幼畜食之不易消化而致病。
幼駒在生后3—5天或1個月,常拉稀軟或水樣,色淡黃、灰白色或暗綠色,酸臭或腥臭,內(nèi)含凝乳塊或未消化的飼料的糞便。病畜精神不振,喜臥,食欲減退或完全拒食,體溫一般正常。
須母畜與畜同時分別治療。母畜以清熱散瘀、活血行氣為主,服四物兩異散:當24g、川芎15g、赤芍15g、生地 24g、桃仁 15g、紅花 9g、荷葉 15g、木通15g、連翹 15g、澤蘭葉 15g、益母草 45g,童便引,研末服,1天1劑,連服3天。幼駒以清熱解毒、澀腸止瀉為主,用烏梅散加減:訶子、烏梅、姜黃、五味子各20g,黃芩、黃柏、梔子各15g,棉殼三個,煎汁4—5茶碗,候溫,每1—2小時灌服一茶碗,西藥用胃蛋白酶,每隔2次加服胃蛋白酶8片。
2009年10月21 日日月鄉(xiāng)大山根村民楊某出生22天馬駒求診。主訴:病畜腹瀉3天,拉灰白稀便,喜臥。觀病畜精神不振,回頭顧腹,瀉糞稀糊,有泡沫,灰白色,腥臭難聞,口色赤紅,鼻鏡干燥。診為母畜乳熱淤血未盡所致,母畜用四物兩異散:當歸24g、川芎 15g、赤芍 15g、生地 24g、桃仁 15g、紅花9g、荷葉 15g、木通 15g、連翹 15g、澤蘭 15g、益母草45g,研末,加開水,候溫童便作引灌服,1天1劑,連用3天。幼駒用烏梅散加減:訶子、烏梅、姜黃、五味子各20g,黃芩、黃柏、梔子各15g,棉殼三個,煎汁4茶碗,候溫,每2小時灌服一茶碗,連灌2天,同時幼駒每灌服兩次中間加服胃蛋白酶8片,治愈。
幼駒奶瀉往往只治療幼畜,而忽視了母畜,只能達到治標不治本的功效,只有母畜與幼駒同治,才能標本兼治。而以上治療母畜方中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行氣、通經(jīng),赤芍清熱、活血,益母草活血祛瘀,澤蘭、連翹排瘡膿,荷葉助脾,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達到清熱散瘀、活血行氣的功效。治療幼駒方中烏梅、郁金、訶子清熱解毒、澀腸解毒,黃連清熱燥濕,姜黃活血行氣,郁金、訶子治泄瀉,達到清熱解毒、澀腸止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