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芝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在急診工作中,經常遇到服毒自殺的患者,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患者剛來院時,對治療很抵觸,對生活失去信心,想一死了之,但經過治療及醫(yī)務人員和家屬的開導,都對生活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感悟?,F(xiàn)就這類患者的臨床觀察做以簡析。
大多表現(xiàn)為失戀,夫妻關系失和,就業(yè)受挫,工作不順,長期疾病折磨等。
1.1 失 戀
一般意義上所謂的“失戀”是指一個癡情人被其戀愛對象拋棄。失戀引起的主要情緒反應是痛苦與煩惱,大多數(shù)人能正確對待和處理這種戀愛受挫現(xiàn)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能及時排除這種強烈情緒。導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繼而因失戀而絕望暴怒,失去理智,產生報復心理或自殘;甚至絕望,輕生,成為愛情殉葬品。
1.2 家庭事業(yè)沖突問題
工作不順,如工作得不到上司的認可,與同事關系不和諧,使其感到壓力重重,工作不開心,致使其厭煩、焦慮,此時如果家庭不和睦,夫妻關系不好,惡語相向,患者從親人那里得不到安慰和幫助。
1.3 就業(yè)受挫
剛剛畢業(yè)走向社會,找不到工作,到處碰壁,心理落差大,從一名莘莘學子到無業(yè)游民,覺得自己是一個無用之人,一些戀人因此而分手,有些人因心理脆弱,調節(jié)不好而走向極端。
1.4 因下崗分流
曾經的國有企業(yè)職工,因下崗分流,而失去穩(wěn)定的經濟收入,生活拮據(jù),夫妻關系緊張。有的人不能很好的面對新的生活環(huán)境,調整心理需求和預期,自報自怨,消極沉淪,而走向極端。
1.5 老年抑郁癥
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機能出現(xiàn)衰退,疾病增多;一些老人經濟上拮據(jù),不愿治療疾病,心理上又難以擺脫陰影;老人精神上孤獨,但由于子女工作忙等原因,老人常常無法享受到天倫之樂等等,這些都是老人心理壓力的根源。壓力得不到排解,往往會用極端的方式來處理!
2.1 煩躁易怒型
多為年輕女性,這類患者多不配合治療,情緒激動且大吵大鬧,甚至辱罵醫(yī)護人員。
2.2 消極沉悶型
多為老年男性,有一定的文化素質,表現(xiàn)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對醫(yī)護人員的詢問不予理睬。
2.3 情緒穩(wěn)定型
多為青年男性,視生死為兒戲,對發(fā)生的事無所謂。
這些人大多數(shù)性格內向,孤僻,不愿表達自己的情感。 可采用開放式交談,擴大交談范圍,以熱情誠懇的態(tài)度進行開導和勸解。服毒患者都有一定的社會或家庭因素,來自不同的社會層面,其生活習慣各不相同,醫(yī)務人員應充分理解、同情、關心患者,并了解服毒的原因,根據(jù)不同的原因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和指導,用真誠去溫暖和感化患者,使其認識到自己的沖到行為給家人帶來的痛苦,幫助他們樹立生活的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醫(y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該懷有一顆仁慈之心,給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氣。如果醫(yī)護人員無法與患者溝通,即使有高尚的醫(yī)德、豐富的醫(yī)學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術,患者也達不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所以,醫(yī)護人員應該不斷學習。
3.1 尊重體貼患者,對心胸不寬廣有心理障礙者,除常規(guī)積極搶救處理外,均應詳細詢問患者服毒原因,有針對性的護理,要有同情心,對患者表示理解,耐心做其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患者有信任感,安全感,使其談出心理話。
3.2 調解糾紛,觀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做好矛盾的轉化和疏導工作,用家庭的溫暖喚起患者生的欲望。
3.3 耐心為患者講解怎樣搞好人際關系,加強個性修養(yǎng),適應社會。
3.4 對于重病在身,長期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的要求,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
3.5 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用科學可信的知識,誠懇和藹的態(tài)度,真摯的語言,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使患者能夠得到宣泄,減輕心理負荷,喚起生的希望,樹立自尊、自強的精神,重新走向社會。
3.6 溝通的時間要合理安排,不要隨便問幾句,要用心,真誠的關心患者,讓患者感受到你的認真態(tài)度。條件允許時可隨時溝通,哪怕是幾句開心的、親切的、真誠的問候,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挫折,逆境,不如意,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遇事不要鉆牛角尖,當遇到困難時,要多與家人、同學、同事、好友傾訴,得到他們的理解幫助和開導。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客觀合理的評價自我及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調整心理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的心境,善于學習和積累應對各種困難和挫折的經驗,改變自身的適應能力,通過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自我轉變和自我升華,使自己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1-4]。針對不同的年齡段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宣傳內容:
4.1 我國老年人對家庭尤其對配偶的重視和依賴程度相對較高,為老年人創(chuàng)造良好而穩(wěn)固的婚姻家庭生活,為喪偶老人提供更多的關心和社會支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醫(yī)務人員可以對老人的家人、親戚、朋友進行健康教育和溝通,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讓他們真正實現(xiàn),老有所樂,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
4.2 對性格開朗的患者,要講明事件的嚴重后果,不要一失足千古恨,給家人,親戚,朋友帶來不應有的痛苦,對性格內向的患者,語言態(tài)度要適度,耐心做好細致的解釋工作,對惡性腫瘤患者要做好家屬思想工作,穩(wěn)定情緒,并在家屬的參與下,與患者不斷滲透病情,共同給予患者心理鼓勵和支持,肯定家人與社會對他的需要,以幫助其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
4.3 家屬及其親人對患者的心理相對比較了解,對其影響也比醫(yī)護人員大。所以,與他們交流,取得他們的支持,大家共同努力,體貼、鼓勵他們,使他們學會輕松、寬容,笑著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自殺多與個體的抑郁癥及抑郁狀態(tài)有關,因此預防抑郁癥患者自殺是醫(yī)務工作者應盡的責任,而護士的作用尤為重要。服毒自殺患者是常見的、嚴重的意外事故之一。正確的心理護理可預防和避免自殺的發(fā)生,增強患者重新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本文為探討服毒自殺患者的異常心理,目的使其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及社區(qū)的身心護理和健康指導,最大程度的減少或杜絕自殺事件的發(fā)生,對服毒自殺患者調查分析,提出護理干預措施。加強社區(qū)健康教育促進自殺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為了挽救生命,必須加強對自殺患者的心里預防、教育和管理。
[1]羅明慧.非抑郁性服毒自殺病人的心理問題探析[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4(10):58.
[2]于榮霞.自殺病人的心理護理體會[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1999,20(2):26.
[3]李廣智.珍愛生命預防自殺[J].科學養(yǎng)生,2009(12):23.
[4]丁紅燕.青少年自殺行為特征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