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君 (浙江紹興市人民醫(yī)院 312000)
氣管異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危急重癥之一,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3歲以下最多,可占60%~70%[1]。由于可以造成呼吸道梗阻,引起缺氧、窒息和突然死亡,需要立即搶救。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氣管異物患兒40例,筆者對其護理經(jīng)驗進行了總結,現(xiàn)將護理要點介紹如下:
氣管異物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呼吸道癥狀重,因此要觀察患兒生命體征、面色、精神狀態(tài)等,重點是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淺度。一般情況下,活動性異物經(jīng)過陣發(fā)性咳嗽后,異物停留于氣管壁或嵌頓在一側支氣管內,則癥狀可暫時得以緩解。但由于身體活動、氣流沖擊,異物變位后,則可重新引起劇烈咳嗽和呼吸困難,尤其是植物性異物。植物性異物含游離脂酸,對呼吸道黏膜刺激大,易引起急性彌漫性炎癥反應,加重缺氧,使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心臟負擔加重而并發(fā)心力衰竭。所以,如果出現(xiàn)口唇發(fā)紺、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心率加快等,提示病情較重,應給予吸氧、鎮(zhèn)靜,并立即報告醫(yī)生,積極配合做好搶救工作,如床邊備好氣管切開包、吸引器及吸痰管等急救物品。本組40例異物均為外源性,其中植物性異物35例(87.5%),動物性異物4例(10.0%),化學性異物1例(2.5%)。
氣管異物患兒由于呼吸道梗阻引起缺氧,為避免患兒活動或哭鬧引起缺氧加重,應保持患兒安靜。首先要穩(wěn)定患兒的情緒,保持病房整潔,盡量減少各種檢查刺激,護理操作應集中進行,動作要輕柔。如果需要做皮試,要力爭取得患兒合作,避免其哭鬧。注射時采取抱坐哺乳位,注意頭、頸與胸的位置,不可扭轉或過度前俯后仰,避免活動性異物掉入支氣管。其次應做好患兒家長的安撫工作,說明急躁情緒對患兒病情的危害,氣管異物可引起的并發(fā)癥及治療氣管異物的唯一方法是支氣管鏡檢查術,本科該技術開展情況,減少家長的恐懼感,增加信任感,協(xié)助做好患兒的心理支持,保持患兒安靜,主動配合搶救。
患兒術前必須禁食4~6小時。要向家長嚴肅講明禁食的重要性,以防患兒偷吃,術前應再次追問其禁食情況以避免嚴重事件發(fā)生。注意患兒有無松動的牙齒,如即將脫落可預先拔除。對于伴有發(fā)熱的患兒,要密切觀察體溫,監(jiān)測心臟功能,及時補充水和無機鹽,凡體溫高于39℃,脈搏超過140次/分者,需及時通知醫(yī)生暫緩手術,以防術中意外。
患兒氣管由于異物的刺激,加之手術時使用的硬質氣管鏡,術后喉、氣管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水腫、炎癥,分泌物和痰液將會增多。另外,由于患兒年幼體弱,咳嗽無力,氣管內徑小,缺乏有效的咳嗽反射功能,痰液常不易咳出,而痰液的阻塞會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并發(fā)癥。因此,術后全麻未完全清醒者應取平臥側頭位,并設專人護理,及時吸出口腔及下咽部分泌物,防止誤吸。術后6小時內,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觀察喉頭水腫癥狀、肺呼吸音、咳嗽、尿量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聲門下異物、氣管內不規(guī)則異物、術中下鏡次數(shù)多的患兒術后更易引起喉水腫,因此術后應及時向術者了解手術情況。如出現(xiàn)犬吠樣咳嗽及吸氣性呼吸困難,要警惕喉水腫可能,應及時報告醫(yī)師,做好隨時氣管切開的準備。如仍有刺激性咳嗽、氣急、發(fā)熱等,可能為異物殘留,要注意觀察咳嗽時痰液中有無細小碎粒存在,對于此類患兒要鼓勵其咳嗽,并加強拍背和體位引流,促使細小異物排出。本組40例中并發(fā)支氣管肺炎4例(10.0%),肺氣腫2例(5.0%),肺不張1例(2.5%);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時間2~8天。
氣管異物是最常見的兒童意外傷害之一,重在預防,因此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此病危險性的認識,了解預防知識。針對患兒求知欲、好奇心和模仿力強的特點,要對患兒進行正面引導,培養(yǎng)其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進食時不要嬉笑、哭鬧、打罵,不要隨意把東西含在嘴里。教育家長糾正對患兒的溺愛心理,避免給3歲以下的小兒吃花生、瓜子、豆類食物和能夠進入口中、鼻孔里的小玩具,如發(fā)現(xiàn)小兒口內含物時,應婉言勸說,使其吐出,不要用手指強行摳出,以免引起哭鬧而吸入氣道。
[1]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