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003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5中心醫(yī)院 朱璐 唐家宏 宋宗昌 仲晨
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探討
475003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5中心醫(yī)院 朱璐 唐家宏 宋宗昌 仲晨
腫瘤;心理護理;個性
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隨著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腫瘤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大量的研究顯示,心理社會因素也是癌癥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樣,癌癥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也會影響病情的發(fā)展、縮短患者的生存時間。對癌癥患者的治療除了傳統(tǒng)的手術、化療、放療外,心理護理也很重要,有效的心理護理是提高癌癥患者生存質量、促進康復的重要手段[1]。
影響癌癥患者心理的因素很多,首先要在臨床實踐中嘗試對不同患者進行分類,然后再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2]。
1.1 掌握患者的個體差異 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會因個體差異和所患疾病的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他們對癌癥的認識和態(tài)度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對患者的職業(yè)、文化、家庭、配偶、血型以及個人生活境遇等都應有所了解[3]。應根據(jù)他們的不同職業(yè)、心理反應、社會文化背景測知他們將要或者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變化和規(guī)律,從而制定出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和心理護理方案,因人施護,因病施護。楊衛(wèi)兵等[4]提出可分析不同血型的癌癥患者的心態(tài),提出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例如:O型對身體健康敏感,AB型感情脆弱,宜采取保護性醫(yī)療措施;而A型有遇重大挫折后反而冷靜的特點,B型能正視現(xiàn)實,故可在適當時候說明治療方案及預后。
1.2 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動態(tài) 大部分患者當知道自己患上癌癥后會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多數(shù)患者都會經(jīng)歷一個心理失衡的過程。由否認、疑惑到無奈地接受,隨之而來的緊張、焦慮、不安、孤獨、恐懼等心理揮之不去。針對情緒變化的過程,我們首先將其分為4期:懷疑否認期,憤怒發(fā)泄期,悲傷抑郁期,情感升華期。根據(jù)這些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護理。
1.3 熟悉癌癥治療手段對心理的影響 大部分患者都會進行手術或放療、化療,那么我們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前,應給予其充分的心理支持。不僅要向患者講解進行此項治療或護理的必要性,也要向其講解治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使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主動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治療。
我們在對癌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前,除了要全面掌握上述情況外,還要對患者進行量化的心理狀態(tài)評估,例如:采用經(jīng)典的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由專人在床邊用交談與觀察相結合的方式采用應對行為方式和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調查。然后再根據(jù)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
2.1 患病初期給予關懷和疏導 患者在了解自己的病情后,多不愿承認自己患的是惡性腫瘤,要求再次確認,甚至希望是誤診。確診后,又想知道自己所患疾病是早期還是晚期,是否有擴散轉移的傾向,手術能否徹底治療,化療、放療是否有效。尤其是一些意志薄弱、情緒低沉的晚期癌癥患者,如果缺少家庭和醫(yī)務人員的關懷,很容易產(chǎn)生絕望心理。家庭成員的支持和照顧對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這時家屬更應經(jīng)常陪伴在患者身邊,想患者之所想,最大限度地分擔患者的痛苦,讓患者從他們那里得到更多的溫暖和安全感,使患者能在心靈上得到安慰,以此鼓勵激發(fā)患者的求生欲望[5-9]。
2.2 醫(yī)護人員要盡心盡責地治療、護理患者 癌癥患者痛苦大,精神負擔重,治療十分艱難,以致有些患者產(chǎn)生輕生念頭和變態(tài)舉止?;颊卟粌H需要醫(yī)護人員業(yè)務熟練、技術精湛,更需要其態(tài)度和藹,在治療過程中盡心盡責。醫(yī)護人員必須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10],應嚴密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積極對癥處理,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鼓勵患者樹立與疾病斗爭的信心和求生的欲望。在患者傾訴病情時,要熱情、耐心、集中注意力傾聽患者的訴說,不要有厭煩和輕視的表情流露,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讓患者把話講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使患者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3 對放化療副作用的護理 放化療往往會給癌癥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副作用,同時癌癥的疼痛也伴隨整個疾病過程,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這些因素常常導致患者情緒不穩(wěn)定,情緒不穩(wěn)定的人對各種刺激反應過于強烈、易怒,也易焦慮、緊張、產(chǎn)生抑郁情緒等,而且情緒不穩(wěn)定對機體的免疫力也有不利影響。因此,對這些患者在護理過程中要耐心細致,要重視語言在癌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作用[11],告訴患者這是常見的病理狀態(tài),煩躁和憂慮只會加重癥狀。通過松弛訓練、催眠、靜心練氣功、聽音樂、畫畫、看電視、討論患者感興趣的事情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去除患者的煩躁與憂慮。殷切的關懷和體貼不僅可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克服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還有利于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還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學習有關健康恢復的知識,培養(yǎng)健康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使人們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tài)。加強化療患者的健康教育,特別是擇期、分程教育尤其重要,它可提高患者對癌癥及其治療的認識與應付能力。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健康教育的內容有:大劑量化療及放療后的注意事項;化療中的不良反應;化療后的并發(fā)癥;口腔、肛門、局部皮膚的護理;家屬的陪伴、安慰及調理可口飲食的重要性等。并說明在治療、護理和康復期的注意事項,解除患者及家屬的后顧之憂。加強健康知識的宣傳,講解治療成功的典型病例,提高患者潛在的生存意識,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醫(yī)護人員與病魔抗爭,避免不良情緒的發(fā)生。在癌癥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還要隨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狀態(tài)評估,然后再根據(jù)評估的結果,及時調整心理護理的方法,積極配合醫(yī)生的各項治療方案,明顯地促進了癌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延長了他們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質量。
在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治療護理中,心理因素的比重和種類是多種多樣、錯綜復雜的,性別、經(jīng)歷、家庭、個性、遺傳等因素都或多或少影響疾病的產(chǎn)生和進程。緊張或者抑郁的心理因素會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而且會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促進癌細胞生長繁殖。處于高度緊張或抑郁狀態(tài)的癌癥患者對治療的耐受力差,并發(fā)癥多,治療效果不滿意,而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有利于癌癥的治療。因此,加強對癌癥患者心理護理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侯少洋,羅澤民,王玉琴,等.心理因素對癌癥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及其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1995,30(4):228.
[2]陳杰.一例晚期癌癥患者激情時的心理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1,26(4):175.
[3]陳洪霞,王桂英.125例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1,41(20):60.
[4]楊衛(wèi)兵,梁厚鳳,楊占會,等.不同血型癌癥患者的心態(tài)與精神療法[J].護士進修雜志,1995,10(12):15-16.
[5]呂秀云.190例癌癥病人責任制心理護理體會[J].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學報,1985,11(4):434.
[6]陸永麗,王裕珍.晚期肝癌疼痛的控制與關懷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1995,11(4):28-29.
[7]許玉玲.外科病人手術前后心理狀態(tài)的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1997,13(1):42-43.
[8]楊萍.癌癥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護理[J].鐵道醫(yī)學,1997,25(2):101.
[9]徐慧英,周玉玲,邊秀蘭.放射治療中對癌癥患者的心理撫慰及其表達[J].中外醫(yī)用放射技術,1995(4):4-5.
[10]岳士華.對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江蘇醫(yī)藥,2002,28(12):955.
[11]劉莉,劉學芹,劉茜,等.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6,23(27):821.
1005-619X(2011)03-0238-02
2010-10-21)
·醫(y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