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平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溺水患者最常見也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引起該類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的ARDS發(fā)病急驟、病情發(fā)展較為迅猛,相關研究顯示,其病死率可以高達50%~70%[1],因此,對于此類患者,醫(yī)護人員要分秒必爭的進行搶救。目前,人工機械通氣是搶救該類患者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我科于2003年12月~2009年12月通過口鼻面罩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 IPPV)搶救了11例因溺水而并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例溺水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者均為2003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病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在2004年制定的關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診斷標準[2]。該11例患者均為淡水淹溺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齡13~62歲,平均年齡為(27±3)歲;8例患者符合Ⅰ型呼吸衰竭,3例患者符合Ⅱ型呼吸衰竭。在臨床表現(xiàn)上,患者均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急性面容、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咳泡沫樣痰、雙肺滿布濕性 音或者呈現(xiàn)哮鳴音。
1.2 治療方法立即清除患者口鼻中的污物,通暢患者的氣道,使其可以進行呼吸;同時給予常規(guī)治療,例如營養(yǎng)支持、抗炎、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以及其他的對癥治療等。呼吸機我們采用美國偉康 BiPAP Harmony ST雙水平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過口鼻面罩來進行正壓通氣,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模塊,S/T模式,適度調整固定帶的松緊程度,囑患者采取半臥位的姿勢,設置壓力支持水平:一般情況下,初始吸氣相氣道正壓(IPAP/PSV)為8cm H2O,呼氣相氣道正壓(EPAP/PEEP)為4cm H2O,呼吸頻率為12~18次/分,吸氧濃度為40%~60%,然后根據患者的情況,逐步調整壓力支持水平,IPAP最高至20cm H2O,EPAP最高至10cm H2O,使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逐漸達到90%以上,濕化裝置采用滅菌蒸餾水,要注意保持潮氣量在6~8m l/k g。在進行通氣的過程中,患者可正常飲食。如果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2h后患者的癥狀沒有改善,并且出現(xiàn)下列癥狀之一者,應該立即實施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治療:①患者出現(xiàn)意識障礙;②有嚴重的并發(fā)癥出現(xiàn),如消化道出血等;③呼吸、心跳驟停;④痰量很多,需要通過插管來進行引流;⑤pH值呈現(xiàn)進行性降低的趨勢,低至7.20以下時,并且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呈現(xiàn)進行性升高的現(xiàn)象,或者是低氧血癥的癥狀很難改善,以致于氧分壓(PaO2)呈現(xiàn)進行性降低。
1.3 觀察指標及其判斷標準 觀察患者在通氣前后的臨床表現(xiàn)及其體征的變化情況,并且監(jiān)測患者在通氣前以及通氣后0.5、1、2h的動脈血氣、心率(HR)、呼吸頻率(RR)的變化情況;判斷標準:好轉為患者的臨床癥狀如呼吸困難的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或者消失,肺部的濕性 音以及哮鳴音也呈現(xiàn)明顯減少或者消失,同時動脈血氣分析結果顯示PaO2≥75mm H g、PaCO2≤50mm Hg。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所有數(shù)據均以均數(shù)±標準差(x±s)來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完成。
2.1 治療效果 本組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呼吸困難癥狀明顯減輕,意識逐漸清醒,肺部 音及哮鳴音明顯減輕;其余1例因呼吸驟停,改為氣管插管進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但因其合并嚴重的肺部感染,搶救無效而死亡。
2.2 10例成功治療患者在通氣前后呼吸參數(shù)的情況比較在通氣后,10例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的患者的動脈血氣分析、HR、RR均有了明顯的改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0例成功治療患者的呼吸參數(shù)的變化
溺水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的常見因素之一,其主要的病理特征為:吸入水分以后,會導致肺微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肺泡滲出液中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同時會伴有透明質膜的形成,甚至會有肺間質纖維化的出現(xiàn),進而導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小氣道塌陷閉合,肺泡張力性下降,最終導致有效參與氣體交換的肺泡的數(shù)量大量減少,妨礙正常的氣體交換,影響氧合作用[3]。因此,對于此類患者,一旦確診,要盡早實施機械通氣治療,盡早的阻止肺氧合指數(shù)的進一步下降,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機械通氣治療可以有效地改善由于低通氣導致的病例現(xiàn)象,原因如下:①呼吸機可以提供壓力支持通氣,可以使患者在吸氣時有一個相對來說較高的吸氣壓,這樣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而且還可以擴張患者的小氣道、防止肺泡塌陷,還可以減少肺泡滲出。②我們所用的呼吸機的通氣的始動因素是患者的自主呼吸,當患者的自主呼吸較為穩(wěn)定時,其每一次的吸氣受到了一定的壓力支持,吸氣量增加,呼吸頻率下降,從而患者的氧耗量就會下降,可以使患者的呼吸肌得到較快的恢復。但機械通氣中應講究策略,高平臺壓、大潮氣量會造成進一步的肺損傷,所以一般限制平臺壓在30cm H2O以內,潮氣量在6~8m L/kg。
本組治療結果顯示,11例患者中,除1例因為呼吸驟停并且伴有嚴重的肺部感染,改為氣管插管進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無效后死亡,其余1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動脈血氣結果、HR、RR也均有了明顯的改善(P<0.05)。但這11例患者均是在發(fā)生ARDS早期即進行的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說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早期治療溺水所導致的ARDS的有效方法之一。依據我們以上的經驗,此治療方法簡單易行、安全有效,在沒有條件進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基層醫(yī)院,在ARDS的早期及時進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在臨床推廣。
[1]馬振廣,張云濤.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用于急診呼吸的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6,11(3):363.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23(4):203.
[3]朱蕾,鈕善福,李燕芹,等.經面罩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療效評價[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1997,1(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