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山東煤炭臨沂溫泉療養(yǎng)院 李愛琴馬曉艷劉家學王夫花胡尊月孫華董祥蓮
276032 臨沂科技學校 張志香2曹琳5
護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臨床護理能力的關系研究
276032 山東煤炭臨沂溫泉療養(yǎng)院 李愛琴1馬曉艷3劉家學4王夫花6胡尊月7孫華8董祥蓮9
276032 臨沂科技學校 張志香2曹琳5
目的 探討對護理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預與提高臨床護理能力的關系。方法 我校2007級中專護生共4個班,隨機選取一、二班為實驗組(心理干預組),三、四班為對照組(未心理干預組)。實驗組共90人,對照組共92人。對照組僅在學生入校后第2學期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實驗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進行心理健康干預,分別在學生入校后第2學期和實習末進行SCL-90問卷調查,并對兩組的臨床護理能力進行評價。結果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后,實驗組護生SCL-90得分均顯著下降,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呈全面性正向反應)。實驗組護生的護理技術操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應付復雜護理工作能力等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生。結論 護理教育在強化基礎知識與專業(yè)理論知識教育的基礎之上,更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有利于臨床護理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護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臨床;護理;研究
一般認為,影響護理學生(以下簡稱護生)臨床護理能力的因素有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過去的學習成績以及思維推理能力等。聶晶等[1-2]認為非智力因素如個性特征、心理控制源傾向、焦慮、心理健康水平等對學業(yè)成績也有影響,而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臨床護理工作能力的影響日益引起護理教育工作者關注。為了探討二者的關系,對本校2007級182名中專護生進行了系統(tǒng)、科學的心理健康評價,旨在探討如何提高護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良好職業(yè)心理素質的形成,從而提高護生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F(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抽取了2007級4個中專護理班學生共182人,均為女性,年齡(15.6±1.05)歲。隨機選取一、二班為實驗組(心理干預組),三、四班為對照組(未心理干預組)。實驗組共90人,對照組共92人。
1.2 方法 傳統(tǒng)健康教育是以教師講授和指導為主的干預模式。通過固定時間和空間(場地)的心理學課堂教學、心理學知識講座、心理放松訓練與指導、集體心理咨詢和個別重點干預等,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干預。對照組僅在學生入校后第2學期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實驗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進行心理健康干預,分別在學生入校后第2學期和實習末進行SCL-90問卷調查評分。并對兩組的臨床護理能力進行評價。
1.3 效果評價
1.3.1 SCL-90評分 采用5級評分制(≥2分為陽性,≥3分為存在中度以上需要幫助的心理問題)。在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下統(tǒng)一指導語,以班為單位進行團體測試,要求學生獨立答卷,當場交卷。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干預前后的護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獲有效問卷18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3.2 臨床護理能力綜合評價 臨床護理能力綜合評價由專業(yè)的心理教師、各科護士長根據(jù)實習中護生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評價,包括技術操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應付復雜護理工作能力3個方面的具體指標,每項指標分強、較強、一般3個類別,計算出每項百分率,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采用頻度分析、χ2檢驗和 檢驗。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SCL-90評分與成人常模比較 兩組中專護生心理健康干預前的總均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0.001);實驗組心理健康干預后,護生的SCL-90得分均顯著下降,心理健康水平呈全面性正向反應,心理健康干預前后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或 <0.01,表1~2)。
表1 90名實驗組中專護生心理健康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x± )
表2 92名對照組中專護生心理健康SCL-90評分(x± )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護理綜合能力評價比較 (表3~5)。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技術操作工作能力評價比較[n(%)]
表4 實驗組和對照組交流溝通工作能力評價比較[n(%)]
表5 實驗組和對照組應付復雜護理工作能力評價比較[n(%)]
3.1 護生中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 一般心理健康的標準為:①智力正常。②情緒穩(wěn)定而愉快。③行為協(xié)調。④反應適度。⑤人際關系和諧。⑥心理年齡與身體年齡相符合。
中專護生是一個性別單一、年齡一致的特殊學生群體,她們個性不同,性格迥異,城市、農村來源不一,進入護理專業(yè)學習時,缺乏對護理專業(yè)全面的、客觀的認識,自身定位不準確,加之不夠完善的課程體系,接觸臨床后與其他專業(yè)同學的角色差距等等因素,使中專護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其中較突出的問題是:①心理特點與身體年齡不相符。當前中專衛(wèi)校護生年齡較小,本研究對象平均年齡(15.6±1.05)歲,在小學、中學時期的學習和生活都備受家庭的關照,在家庭、學校教育中欠缺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在校期間正處在青春發(fā)育期,存在許多成長中的困惑與矛盾,情緒波動大、不穩(wěn)定。較普遍的現(xiàn)象是身體發(fā)育“超前”,心理發(fā)育“滯后”,處于“心理斷乳期”,心理成熟度不夠。另外護生在校期間,正是其職業(yè)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她們不僅要完成本年齡階段的心理發(fā)展任務,還需要發(fā)展從事護理專業(yè)所需要的職業(yè)情感、職業(yè)態(tài)度以及職業(yè)知識、職業(yè)能力等等,如護生應對方式不當,可產(chǎn)生適應障礙,嚴重的還會導致心理疾病。②人際關系緊張。目前,我國教育普遍存在這種傾向,即過分注重智力教育,不注意學生的心理問題。學生到了中專后,他們脫離了父母的關愛,過上了集體生活,因出生背景、成長環(huán)境不同,造成生活習慣和性格有較大差異,各人都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同學之間缺乏謙讓和關心,缺乏交往所必需的寬容、熱心、信任和技巧,沒有知心朋友,感到孤獨,產(chǎn)生誤解和沖突多,人際關系較為緊張。③護理專業(yè)課程多,學習壓力大。中專學校設置的課程與中學課程相比,需要學的科目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多。特別是解剖、生理、藥理等醫(yī)學基礎課與中學時代相比科目的跨度大。過去學習數(shù)理化,已習慣了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很不適應以形象思維和記憶為主的學習,致使部分護生感到困惑,學習效率低,成績差,有人甚至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常感到焦慮、自卑,情緒不穩(wěn)定[3],致護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中專護生還面臨以下幾個壓力:①就業(yè)壓力。面對就業(yè)的市場化和眾多學歷較高的競爭者,不少中專護生缺乏自信;而且由于日益激烈的競爭使護生所承受的壓力已成為一種職業(yè)性危險,而作為護理隊伍后備力量的護生面對這些壓力當然容易出現(xiàn)緊張和擔心。②經(jīng)濟壓力。中專護生中有一部分是來自農村的貧困生,經(jīng)濟困難加大了護生的心理壓力,有的護生還同時存在家庭不和的情況,致情緒低落。③歧視壓力。由于社會化的大背景的負面影響,人們對中專護生存有偏見;認為中專學校是末流學校,感到中學時代的“想象”與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部分護生迫于無奈而學護理,產(chǎn)生了專業(yè)心理沖突;加之部分護生因中考失敗而自我評價低,本身負性情緒較重,從而產(chǎn)生較強的失落感和自卑感[4]。
由此可見,中專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筆者在護理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學業(yè)成績不好的護生中,大多數(shù)不是由智力低下所致,而是由于其他心理因素,尤其是與意志、人格等心理品質不良有密切關系。由于學業(yè)成績不好進而影響其實習、工作階段的臨床護理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3.2 心理健康干預與護生臨床護理能力呈明顯的正相關
3.2.1 心理健康教育與護理技術操作能力的關系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絕大多數(shù)內容是通過實踐操作來完成的,護理技術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從調查資料表3看出,>0.05,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一結果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在校期間利用實驗室,對臨床上常用的項目如鋪床、吸氧、導尿、靜脈輸液等,經(jīng)常組織學生之間開展操作比賽。②技術操作是一項經(jīng)常性工作,實習期間各醫(yī)院護理部、科室護士長定期組織嚴格的訓練和技能考試,以提高熟練程度。
3.2.2 心理健康教育與護生交流溝通能力的關系 護理工作具有密切接觸病人、責任重大、工作緊張、生活不規(guī)律等特點,因此,要求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整體護理的開展要求護士還應必須具備健康教育、康復指導、衛(wèi)生宣教、心理護理、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能力,這就要求還要有較強的語言交流溝通能力。從調查資料表4看出,<0.05,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實驗組護生心理健康干預后心理素質好于對照組,交流溝通能力較高。護生的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以下方法[5]:①示范模擬訓練。強調教師的語言表率作用,利用課堂討論,回答問題時練習表達,做實驗室模擬護患交流訓練。②口頭語言訓練。學生開始實習時就要求她們做入院介紹,向病人解釋病情,直接與病人或家屬交談。③日常生活養(yǎng)成訓練。如積極有效地回答課堂提問,注意平時的說話速度和語音語調,做到言語禮貌文明,親切柔和,用詞準確,表意清楚。
3.2.3 心理健康教育與應付復雜護理工作能力的關系從調查資料表5看出,<0.05,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實驗組護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后應變能力、思維及綜合能力、判斷分析能力較高。對于應付復雜護理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應培養(yǎng)護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將重點放在護生應急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上。具體方法是:在教學中除了加強基本功訓練外,主要采用模擬訓練教學,如突發(fā)事件模擬、急救護理模擬、護士角色模擬、護患角色轉換模擬、醫(yī)護角色轉換模擬等,以此來訓練護生應急應變的能力。實習時要求護生分管若干名病人,并了解所管病人的病情、診斷、治療、護理及心理狀態(tài),能分析和預測病人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隨時回答帶教老師的提問。
3.3 需對護生加強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養(yǎng)和提高護生的臨床護理能力
3.3.1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開設《心理學》、《交流與溝通》、《人際學》、《健康教育學》等課程使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識,了解調適心理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3.2 建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 心理咨詢室應由經(jīng)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輔導教師承擔工作,主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指導其他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3.3.3 適應形勢,開展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 今后應積極探索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與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結合點,正確引導以護生主動參與為主的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根據(jù)護生心理的發(fā)展和需求不斷變化的特點,要不斷豐富心理干預的途徑和方法,真正滿足其客觀的需要,與時俱進地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培養(yǎng)身心健康、技術精湛的高素質人才。
[1]聶晶,趙明,單林.關于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調查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0(2):47-50.
[2]王艾蘭.高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六要素”[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19):16-17.
[3]陸紅梅.中專護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05,3(4):246-247.
[4]李南,趙佩君.結合網(wǎng)絡開展高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7,14(11):1-3.
[5]胡靖宇,段長虹,劉艷艷,等.中專護生能力培養(yǎng)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護士進修雜志,1999,14(9):16-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y health education and clinical nursing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Methods There are four classes of nursing students in Grade 2007,we random ly choose Class One and Two as experimental group(group formental intervention),while Class Three and Four as control group(group for no have mental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had a test on SCL-90 at the second semester after registra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and had a test on SCL-90 at the second semester and the end of internship.Both of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their clinical nursing capacity.Resu lts After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on SCL-90 descended significantly,and the mental health improved greatly.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such as practical ability of nursing skills,communication ability,ability to cope with complex work,were strong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Besides fundamental know ledge and major theory education,nursing students should receivemental health education,so that they can improve their clinical nursing abilities.
Nursing students;Mental;Health education;Clinical;Nursing;Research
1005-619X(2011)03-0231-03
2009年山東省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規(guī)劃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092cj212)
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