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虎 侯喜林 韋武青 王浩挺 沈新華
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雜交制種
馬志虎 侯喜林 韋武青 王浩挺 沈新華
鎮(zhèn)江市蔬菜研究所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展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選育,獲得了黃苗標記的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系(CMS),將其有利用價值的黃苗遺傳標記與異源胞質雄性不育性轉育相結合,選育成實用性較好的小白菜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黃苗寒青A,克服了目前國內小白菜利用Pol CMS微粉自交降低雜交種純度的問題。先后選育出6個優(yōu)良的胞質雄性不育雜交品種(組合)。目前已大面積應用于生產制種的一代雜種有青星1號、青星2號、翠夏、夏綠青等,年制種產量達到2 500 kg?,F(xiàn)將多年來黃苗小白菜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規(guī)模制種技術介紹如下。
生物學混雜既影響親本和雜種純度,又影響雜種品質,其原因主要為昆蟲傳粉和風力傳粉。因此小白菜空間隔離距離應在1 000 m以上,尤其對母本雄性不育系來說,由于其本身雄性敗育,極易接受外來花粉,易造成生物學混雜,對空間隔離距離要求更加嚴格,應在2 000 m以上。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系由黃苗寒青A胞質雄性不育系和黃苗寒青B保持系組成,為防止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系在繁殖過程中發(fā)生生物學混雜,必須建立嚴格的不育系繁育體系,不育系及父本(雜種一代父本)采用60目(孔徑0.246 mm)防蟲網(wǎng)隔離,條件容許的情況下繁育圃與其他小白菜留種田塊保持2 000 m以上或設置于隔離條件較好的隔離區(qū)內。
黃苗寒青A植株生長整齊,6葉齡前子葉、真葉均呈明顯的淡黃綠色,生長正常,以后隨葉齡增加葉色漸轉深綠色,生長勢進一步加強。黃苗性狀是由一對隱性基因控制的質量性狀,其表達不受環(huán)境的影響。黃苗寒青B除在花器特征上與不育系黃苗寒青A有區(qū)別外,其余生長特性與黃苗寒青A基本相同。黃苗寒青A花器特征:花瓣略小、皺縮,雄蕊敗育短縮,花藥青白色、劍形、瘦小、無花粉,其不育株率達100%,不育度大于95%,蜜腺發(fā)育正常。黃苗寒青B花瓣正常平展,雄蕊可育、花藥黃白色、花粉多且飽滿。
不育系與保持系成對繁育模式如圖1,不育系與保持系繁殖的重點在于合理安排播種期和嚴格的隔離措施。在整地施肥過程中應對農家肥的來源進行必要的調查,防止施用混有異品種種子且未充分腐熟的廄肥或堆肥;田間地埂、曬場等散落易與其雜交的十字花科種子都會造成機械混雜。雖然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系具有明顯的苗期黃色遺傳標記性狀,易于在以后的不育系繁殖中及時發(fā)現(xiàn)外來綠苗花粉對純度的干擾,但從規(guī)模去雜用工多的角度來看,應盡量減少外來花粉干擾。黃苗寒青A與黃苗寒青B的田間比例為3∶1,另外黃苗寒青B應分區(qū)單獨再行定植,用于黃苗寒青B的自交繁殖。在不育系繁殖中每2年應進行1次群體的擴繁和群體一致性的選擇,以防止由于區(qū)域性小環(huán)境在多次繁殖中所發(fā)生的遺傳漂移,一般不育系的繁殖應保證不育系每次在3 000株以上,規(guī)模制種所用不育系在10 000株以上,并在繁殖時注意在成株、開花、結籽的各個時期保持群體的一致性。
圖1 不育系與保持系成對繁育模式
在田間定植后,應注意觀察成株的株型、葉色、開花期花藥育性等性狀,如有不同及時拔除。在整個開花期,專人負責觀察不育系植株育性情況,尤其在低溫條件下要仔細觀測,主要觀測花藥有無花粉,由于不同區(qū)域氣候特征不同,加之播種期的遲早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育性的表現(xiàn),在開花初期如遇低溫,應通過花藥取樣進行鏡檢,必要時及時摘除早期開花的花枝,以防自交而影響不育系的純度。在收獲前,再對繁殖田塊進行檢查,應根據(jù)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主要的經(jīng)濟性狀,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主要識別特征為高度(過高、過低)、莢長(過短)、植株病害等。在進行播種、采收、運輸、脫粒、晾曬、貯藏等作業(yè)時,應嚴格按照防雜保純技術操作規(guī)程,防止異品種或同類其他小白菜種子混入。
父本原種繁殖一般注意自然隔離和去雜工作,采用60目(孔徑0.246 mm)防蟲網(wǎng)隔離,繁育圃與其他小白菜留種田塊保持1 000~2 000 m或置于隔離條件較好的隔離區(qū)內。整個生育期根據(jù)父本的典型植物學特征,淘汰不良單株和病株,注意觀察是否與不育系株高相配,過高或過低的植株一律拔除,并注意群體開花期的一致性,對開花過早、過遲的植株一律清除。
我國西北地區(qū)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地勢復雜多變,多有溝壑,氣候干燥,具有豐富的光熱氣候資源,有良好的天然隔離和農業(yè)灌溉條件。在甘肅沿黃灌區(qū)采用春播制種,通過安排適合的播種期,采用地膜覆蓋,保水保溫,進行繁種。綜合考慮制種區(qū)的隔離條件,環(huán)境系以及安全環(huán)境系內的昆蟲、風等媒介,選擇有河流、山川、溝壑等周圍較少種植易與小白菜雜交的十字花科作物的安全隔離區(qū),隔離空間距離為2 000 m,隔離區(qū)不得種植父本以外的易與小白菜雜交的其他作物,一旦發(fā)現(xiàn)徹底清除。
①播種育苗 春播制種既能保證小白菜在早春低溫條件下完成春化階段的發(fā)育,又能將開花期安排在適宜的條件下使其沒有微量花粉,又有利于開花結實,確保制種的純度和產量。播種過早,開花期溫度較低,不能完全消除微粉影響;植株個體發(fā)育較小,制種產量較低。播種過遲,部分甚至全部植株不能完成春化,不現(xiàn)蕾,不開花,其開花株又因花期氣溫過高而不利結實,制種產量大幅度下降。因此,春繁要先行試驗,確定最適播期,以保證繁殖種子的質量和產量。
在西北地區(qū)制種,由于播種及生長早期氣溫偏低,黃苗寒青A植株生長相對緩慢,應盡量早播母本,以保證父母本花期相遇,經(jīng)多年試驗證明,適宜的播種期一般在驚蟄(3月6日)至春分(3月21日),采用地膜覆蓋保溫保濕,一般母本播種6~7天后,再播種父本,父母本按行數(shù)1∶3直播,每穴2粒,待5~6葉時定苗,每穴1株,母本行距35~40 cm,株距30 cm,父本株距為30~35 cm,父母本行距45~50 cm。由于父母本在不同區(qū)域的生長情況有所不同,進行繁種試驗后,再確定適宜的株行距比較適合。適時對不育系植株進行調整,尤其在早春或溫度過低時打薹摘頂,防止低溫誘發(fā)微粉。
②去雜 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系黃苗遺傳標記,在苗床能明顯識別。黃苗寒青A在不育系繁育及制種生產應用中有明顯的苗期葉色隱性黃色性狀,如有生物學混雜,可在苗期將雜株一次性拔除,能確保不育系的純度;通過網(wǎng)紗隔離,不育系純度可達到99%以上,保持系純度達到100%。不育系繁殖對隔離條件要求不嚴,可使原種生產成本降低;黃苗寒青A為 Pol CMS,存在對環(huán)境敏感(高溫、低溫)和微粉自交的缺點,由于它具有明顯的苗期遺傳標記,用其作母本配制的一代雜種,播種后可在苗期將偽雜種株拔除,保證大田栽培植株的雜種純度達到100%,使雜種優(yōu)勢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在確保父本純度前提下,可有效提高雜種一代的純度和質量。通過將苗期隱性黃苗遺傳標記轉育到現(xiàn)有胞質不育系上,并利用其配制雜種一代種子,可以在苗期鑒定雜種純度和及早發(fā)現(xiàn)、去除偽雜種株。這是克服現(xiàn)有胞質不育系缺點,在生產上安全應用的好途徑。
對在不育系黃苗寒青A中混雜的黃苗可育株、綠苗株,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及時拔除,如拔除不及時,則可能造成F1代出現(xiàn)0.1%~1.2%的混雜株。同時必須堅決拔除不育系黃苗寒青A行中發(fā)現(xiàn)的病株、弱株以及優(yōu)勢明顯較強的植株。
③授粉 西北規(guī)模制種,一般采用天然的溝壑為屏障隔離,利用自然風力和昆蟲傳粉,制種純度較高。為進一步提高制種產量,選擇盛花期晴天、多云無風的上午,待露水散盡,從10:00~14:00利用加長的雞毛撣子等媒介對其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達到高產、穩(wěn)產的目的。待父母本花期基本結束,及時拔除父本行植株,提高田間光照和通風透光,以利母本繼續(xù)生長,增加制種產量。不育系在前中期低溫條件下開花,微量花粉發(fā)生較多,隨溫度上升,逐漸減少變?yōu)槿挥?,所以在母本盛花期及花期結束前,結合拔除父本行植株,清除提前開花及少量開花較晚的花枝(主要集中在花枝的末端),以降低微粉自交對雜種一代純度的影響并提高種子千粒質量。
④肥水管理 小白菜制種整個生育期,667 m2施腐熟農家肥3 000 kg、三元復合肥20 kg作基肥,當植株具5~6片葉定苗后,每隔10天進行1次根外追肥和灌水,667 m2施尿素6 kg,促進小白菜營養(yǎng)體的生長。如因特殊情況(低溫、干旱等),出現(xiàn)父、母本花期不一致,可對抽薹較早的一方采取偏施氮肥和摘薹等方法調整花期,促使花期相遇。在盛花期后,對母本噴施葉面肥,提高功能葉的光合能力??山Y合打藥,每隔7天噴施1次0.3%~0.5%的磷酸二氫鉀液和1%~2%尿素液,共2次。
⑤采種 收種前,去除病株,過弱、過強、生長明顯異常的植株。小白菜為無限花序,開花延續(xù)時間較長,角果的成熟度不一致,收獲過早,籽粒尚未充實飽滿,秕粒多,既影響產量又影響發(fā)芽率;收獲過遲,造成籽粒脫落,給機收帶來困難,產量損失較大。一般在全株4/5的角果呈黃色,主軸基部角果開始轉黃,種皮開始呈現(xiàn)應有的色澤時,進行收割。嚴防與其他同類種子的機械混雜。
江蘇地區(qū)氣候濕潤,有較好的農業(yè)基礎條件。在江蘇采用秋播越冬春季制種,通過安排適合的播期,進行繁種。但選擇隔離條件較好的環(huán)境較難,加之各地均有種植小白菜及農家自留種的習慣,采用露地制種較難保證雜種的純度,一般在無法滿足空間隔離條件下進行網(wǎng)紗隔離制種。
①播種育苗 小白菜在長江流域制種時父、母本可同期或適當早播母本3~6天,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播種,11月上旬移栽(6~7葉),移栽過遲溫度偏低易受凍害,不易活棵。父母本行按1∶4定植。母本行距20 cm,父本株距 20 cm,父母本行距 30 cm。
②病蟲害管理 小白菜在江蘇生產過程中,菌核病和蚜蟲發(fā)生較為常見,對產量威脅很大,尤其是病害,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在整個生長期間要做好1~ 2次重點防治,每667 m2用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 g對水40 kg噴勻噴透。對發(fā)病率較高的田塊,要結合農業(yè)措施,進行輪作換茬,避免重茬,減輕病害的發(fā)生。蚜蟲應及早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防治。
經(jīng)多年西北制種試驗和規(guī)模制種,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雜種一代純度在96%~98%,雜種一代通過苗床或田間利用黃苗標記性狀去雜,大田栽培純度可達到100%。采用地膜覆蓋能顯著改善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系黃苗寒青A根際的溫度、水分狀況,蓋膜比露地5 cm深處平均土溫提高2.36℃,10 cm平均土溫提高0.56℃,15 cm平均土溫提高2.0℃,20 cm平均土溫提高2.5℃;土壤含水量 10~20 cm提高1.52%~4.01%。地膜覆蓋條件改善了小白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黃苗寒青A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提高了花芽分化發(fā)育時期的溫度,減少了微粉的產生。地膜覆蓋條件下不育系初花期花粉鏡檢活力僅為0.5%~0.8%,低溫(10~14℃)套袋自交,結角率僅為0.27%;制種純度達到95%以上,制種產量47~69 kg/667 m2。
目前對小白菜雜交種子純度一直以田間鑒定為主,由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尤其是江蘇地區(qū)在夏秋季節(jié)有食用幼苗“雞毛菜”的習慣,對純度鑒定重視程度較低,但隨著蔬菜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強和雜交小白菜品種的大力推廣,尤其是超市凈菜對品質、商品性要求程度的提高,小白菜純度鑒定的工作日益得到有關部門和種植者的重視。而利用小白菜黃苗性狀,可完全克服由于外來花粉干擾而造成的親本純度降低的問題,確保了母本的純度及質量,并大大降低了原種生產成本。利用小白菜黃苗性狀鑒定雜種純度可采用室內苗期純度鑒定,利用其黃色的隱性性狀,假雜種苗期子葉、真葉表現(xiàn)葉色嫩黃,極易早期目測發(fā)現(xiàn),可準確、迅速的測定其種子純度。采用發(fā)芽箱,可在4~5天迅速鑒定純度,大田可在10天內對純度進行鑒定,大大節(jié)約了開支。
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雜種規(guī)模化制種時只提供黃苗寒青A與父本,通過雄性不育雜種一代分離、黃苗寒青A雜交分離選育不育系及直接利用黃苗寒青A不育系因無相應的保持系,對其利用有一定的困難,而且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系黃色為隱性性狀,穩(wěn)定其黃苗與不育性狀均需一定的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育種者的利益和知識產權。
2007-2009年以當?shù)刂髟云贩N(常規(guī)種和雜交種)為對照,對黃苗小白菜胞質雄性不育系繁殖的雜種一代進行品比試驗,結果表明雜交種(翠夏、夏綠青)3年中平均產量較對照增產29%~38%,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且田間病害比對照輕,抗逆性比對照強,差異極顯著。
江蘇省重大科技支撐與自主創(chuàng)新項目(BE2008377),鎮(zhèn)江市農業(yè)重大科技支撐項目(NY2009012)
馬志虎,江蘇鎮(zhèn)江市福農園藝有限公司,鎮(zhèn)江市蔬菜研究所,212021,E-mail:mzh830@yahoo.com.cn
侯喜林,南京農業(yè)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chuàng)新國家重點實驗室
韋武青,王浩挺,沈新華,鎮(zhèn)江市福農園藝有限公司
201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