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慶紅 李娜 尹艷英
不同類型子宮內膜中PTEN和CD44V6的表達及其意義
鄭慶紅 李娜 尹艷英
目的 檢測PTEN與CD44V6在不同類型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情況,探討其與內膜癌生物學行為之間的關系。方法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SP法)檢測PTEN與CD44V6在82例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結果 ①PTEN在子宮內膜增生期、單純型增生過長、復雜型增生過長、不典型增生及內膜樣腺癌組織中的表達率呈顯著遞減趨勢,而CD44V6的表達率呈遞增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PTEN、CD44V6的表達均與子宮內膜樣腺癌的組織病理分級、手術病理分期、肌層浸潤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PTEN與CD44V6的表達在子宮內膜癌發(fā)生、發(fā)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作為反映子宮內膜癌惡性潛能的分子標志物。
子宮內膜;PTEN;細胞黏附分子;免疫組織化學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子宮內膜增生(單純性,復雜性)、不典型增生和子宮內膜癌無論在形態(tài)上還是在生物學上為一個連續(xù)的演變過程,但其病因學分子機制尚不清楚。PTEN是于1997年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一種新的抑癌基因,因其獨特的作用途徑在腫瘤研究中倍受重視,并且PTEN基因是在子宮內膜癌中的突變率最高的抑癌基因。黏附分子CD44是一種分布極為廣泛的細胞表面跨膜糖蛋白,CD44V6作為CD44的變構體,只表達于發(fā)生轉移或有轉移能力的腫瘤細胞[1]。本實驗通過檢測 PTEN、CD44V6在不同類型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探討二者在子宮內膜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與內膜癌臨床病理學特征之間的關系,來分析其與內膜癌生物學行為之間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大慶油田總醫(yī)院婦產科手術切除的子宮組織標本共82例。按病理診斷結果、經病理證實的子宮內膜癌標本40例,子宮內膜增生22例(單純性增生7例、復雜性增生7例、不典型增生8例),增生期或分泌期子宮內膜20例。子宮內膜癌按2000年FIGO分期標準進行手術病理分期:Ⅰ期29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1例;組織學分級:G115例、G212例、G313例;組織學類型:子宮內膜樣腺癌39例,透明細胞癌1例;子宮肌層侵潤深度:限于內膜層10例,侵潤<1/2肌層24例,≥1/2肌層6例。患者年齡33~76歲,平均(48.6±8.3)歲。所有患者有完整的臨床病理資料,取材前均未經化療、放療及激素治療。所有標本以10%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
1.2 實驗方法 采用常規(guī)SP法,按說明書操作進行。PTEN鼠單抗和鼠抗人CD44V6單抗以及SP試劑盒均購自福建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PBS液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用已知PTEN陽性的結腸癌及CD44V6陽性的肺癌切片作陽性對照。
1.3 結果判定 PTEN及CD44V6陽性判定:PTEN以細胞漿內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為陽性。CD44V6以細胞膜和/(或)細胞漿內出現(xiàn)明顯的棕黃色顆粒者為陽性(+),無著色者為陰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根據數據資料類型,各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相關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子宮內膜組織中PTEN和CD44V6的表達 PTEN在正常內膜、單純性增生、復雜性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及子宮內膜癌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100%、81.25%、76.57%、52.18%和45.34%。進行Spearman分析后,提示不同子宮內膜組織與PTEN蛋白的表達強度呈負相關關系,(r=-0.146,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CD44V6在復雜性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及子宮內膜癌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10.81%、34.28%、64.63%,正常子宮內膜組織及單純性增生子宮內膜中無一例陽性表達(P<0.05)。
2.2 PTEN和CD44V6陽性表達與子宮內膜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子宮內膜癌組織中PTEN和CD44V6蛋白的陽性表達與內膜癌的發(fā)病年齡無明顯相關(P>0.05),而與內膜癌組織學類型、淋巴轉移及臨床分期密切相關(P<0.05或P<0.01)。見表1。
表1 子宮內膜癌臨床病理特征與PTEN及CD44V6表達關系
3.1 PTEN在不同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PTEN基因是1997年在原發(fā)性乳腺癌患者組織中分離獲得的一種新的抑癌基因,該基因具有蛋白質酪氨酸磷酸酶和雙重特異性磷酸酶的活性[2]。PTEN基因通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誘導細胞凋亡,參與調節(jié)細胞的黏附、轉移和分化等各個方面發(fā)揮抑癌基因的作用[3]。
本研究發(fā)現(xiàn)PTEN在正常內膜、單純性增生、復雜性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及子宮內膜癌中的陽性表達率逐級減少,提示隨著PTEN的表達強度增高,內膜傾向正常,這符合PTEN作為抑癌基因功能的表現(xiàn),與國內外研究結果一致,推測PTEN在子宮內膜癌的早期形成階段起作用。伊鐵忠等[4]報道:PTEN表達缺失與臨床分期和病理分級有關,與肌層浸潤、淋巴轉移無明顯相關性。而本研究則認為PTEN的陽性表達與內膜癌的發(fā)病年齡無明顯相關(P>0.05),而與內膜癌組織學類型、淋巴轉移及臨床分期密切相關(P<0.05或P<0.01),提示PTEN的缺失使得PTEN對細胞生長的調控及對細胞凋亡、粘附和遷移的控制減弱,有助于癌變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3.2 CD44V6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CD44基因定位于11號染色體短臂上[5]。CD44V6是CD44的變異型,與人體多種腫瘤關系較為密切,其表達與腫瘤進展程度、轉移和預后密切相關,認為CD44V6可作為獨立的預后指標。
本研究表明,正常子宮內膜組織及單純性增生的子宮內膜組織中CD44V6均陰性表達,而在內膜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64.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CD44V6表達可能是內膜癌發(fā)生發(fā)展的促進因素。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子宮內膜癌組織學分級、臨床分期的級別增高、肌層浸潤的加深和轉移,CD44V6的陽性表達呈增高趨勢,提示CD44V6的陽性表達對內膜癌的侵襲轉移和臨床進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表明CD44V6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發(fā)生發(fā)展的晚期事件。
總之,PTEN低水平表達或CD44V6的高水平表達,子宮內膜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患者的預后越差,這兩種蛋白可作為反映子宮內膜腫瘤惡性潛能的分子標志物,對其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有重要意義。
[1] Gunthert U,Hoffmann M,Rudy W,et al.A new variant of glycoprotein CD44 confers metastatic potential to rat carcinoma cells. Cell,1991,65(1):13-24.
[2] Steck PA,Pershouse MA,Jasser SA,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candidate tumor suppressor gene,MMAC1,at chromosome 10q23.3 that is 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d cancers.Nature Genetics,1997,15(4):356-363.
[3] 杜雪.PTEN與子宮內膜癌.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3,30 (6):385-386.
[4] 伊鐵忠,糜若然,朱莉.子宮內膜癌PTEN PCNA和C2B22的表達及其意義.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4): 127-128.
163001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總醫(yī)院醫(y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