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洪
熔模鑄造面層涂料的質量,國內外熔模鑄造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實驗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控制方法;然而,現場又是如何控制的呢?
實際上生產車間操作工配置水玻璃型殼的面層涂料時有兩種方法:
一是按照工藝規(guī)定:在磅秤上事先稱量水玻璃和石英粉的重量,邊攪拌水玻璃邊加入石英粉,加入全部石英粉后再加入適量的添加劑并攪拌30分鐘,靜置1~2分鐘;用粘度計檢測其粘度。
二是操作工憑借經驗:操作工不稱量水玻璃和石英粉的重量,直接把水玻璃倒入涂料桶,邊攪拌水玻璃邊加入石英粉,認為差不多時,用粘度計檢測粘度;根據測量的粘度再適量添加水玻璃或石英粉,再加入適量的添加劑并攪拌30分鐘,靜置1~2分鐘;粘度在工藝范圍就可以了。
影響面層涂料質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上述配置涂料的方法是否合理?生產中如何配制面層涂料?生產中如何控制和管理涂料,穩(wěn)定涂料的質量?為此,筆者做了大量的驗證實驗。
水玻璃的粘度與其模數、比重和溫度有關,為此,做了如下的三組實驗。
實驗一
【實驗目的】
探討水玻璃模數與粘度的關系。
【實驗條件】
選用四種不同模數的水玻璃。
水玻璃的比重d=1.28;
T=14℃;
粘度計:V=100ml,φ=6mm。
【實驗過程和結果】
用粘度計分別檢測四種不同模數水玻璃的粘度,結果見表1和圖1。
【實驗分析】
在水玻璃的比重和溫度相同的情況下,水玻璃的粘度隨著模數的增加而提高。
實驗二
【實驗目的】
探討水玻璃比重與其粘度的關系。
【實驗條件】
選用六種不同比重的水玻璃;
水玻璃的模數M=3.2;
T=13℃;
粘度計:V=100ml,φ=6mm。
【實驗過程和結果】
用粘度計分別檢測六種不同比重水玻璃的粘度,結果見表2和圖2。
表2 水玻璃比重與其粘度的關系
圖2 水玻璃比重與其粘度的關系
【實驗分析】
在水玻璃的模數和溫度相同的情況下,水玻璃的粘度隨著比重的增加而提高。
實驗三
【實驗目的】
探討水玻璃溫度與其粘度的關系。
【實驗條件】
選用六種不同溫度的水玻璃;
水玻璃的模數M=3.4;
水玻璃的比重d=1.28;
粘度計:V=100ml,φ=6mm。
【實驗過程和結果】
用粘度計分別檢測六種不同溫度水玻璃的粘度,結果如表3和圖3。
表3 水玻璃溫度與粘度的關系
圖3 水玻璃溫度與粘度的關系
【實驗分析】
在水玻璃的模數和比重相同的情況下,水玻璃的粘度隨著溫度的提高而降低。
【實驗小結】
綜上所述,水玻璃的粘度與其模數、比重和溫度有關;并且隨著模數和比重的增加而提高,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涂料粘度與加入石英粉的粒度、粒度分布、粒形以及含水量等因素有關;為此,筆者做了如下三組實驗。
實驗一
【實驗目的】
探討石英粉粒度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實驗條件】
水玻璃模數M=3.2,d=1.28;
T=14℃;
配比為1:1.15;
使用200目、240目和270目三種篩;
粘度計。
【實驗過程與結果】
選用同一產地、不同批次的3種石英粉(270目),按照水玻璃:石英粉=1:1.15配置涂料,攪拌30分鐘后,靜置1~2分鐘,用粘度計檢測3種涂料的粘度,結果如表4。
表4 石英粉粒度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實驗分析】
同樣是270目的石英粉,其粒度越細,粘度越高。
實驗二
【實驗目的】
探討石英粉的粒度分布對涂料粘度的影響。
【實驗條件】
選用不同產地、商品目數均為270目的7種石英粉;
水玻璃M=3.4;d=1.28;
配比為水玻璃:石英粉=1:1
T=22℃;
粘度計。
【實驗過程與結果】
選用上述7種石英粉,都用270目篩過后(條件所限,無法準確檢測其中具體的粒度分布)再按照上述配比,配置7種涂料,分別攪拌30分鐘后,靜置1~2分鐘,用粘度計檢測其粘度;結果見表5。
【實驗分析】
表5 石英粉的粒度分布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目前國內的生產條件還不能人為地控制石英粉的粒形和粒度分布,盡管商品目數相同,配置的涂料粘度仍然差別很大。生產中應事先驗證、再選用合適的石英粉。
實驗三
【實驗目的】
石英粉的含水量對涂料粘度的影響。
【實驗條件】
選用商品目數為270目、人為調配不同含水量的3種石英粉;
水玻璃M=3.4;d=1.28;
配比為水玻璃:石英粉=1:1
T=21℃;粘度計。
【實驗過程與結果】
選用不同含水量的3種石英粉,按照上述要求配置3種涂料,分別攪拌30分鐘后,靜置1~2分鐘,用粘度計檢測其粘度;結果見表6和圖4。
表6 石英粉的含水量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圖4 石英粉的含水量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實驗分析】
從上述實驗中可以看出:石英粉的含水量≤1%時,對涂料粘度的影響很小;含水量>1%時,影響很大。所以一般工藝規(guī)定石英粉的含水量≤1%。
國內有的企業(yè)為了改善生產工人的勞動條件,經過事先計算,將水加到石英粉中再配置涂料;然而也有個別的企業(yè)是隨意添加的,從而降低了型殼的質量和強度。
據資料介紹:在體積粘度相同時,球形粒子的有效流體體積較小,故粘度較小;片狀、棒狀及其它不規(guī)則形狀的粒子,有效流體體積增大,粘度增大。
為了探討涂料配比對涂料粘度的影響,筆者做了如下的實驗。
【實驗條件】
選用水玻璃的M=3.4;4種不同比重的水玻璃;
T=14℃;
四種不同配比;
粘度計。
【實驗過程和結果】
用4種不同比重的水玻璃與8種不同配比,配置27組涂料。分別攪拌30分鐘后,用粘度計檢測其粘度,結果如表7和圖5。
【實驗分析】
表7 涂料配比對涂料粘度的影響
圖5 涂料配比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從圖5可以看出:
(1)隨著配比的增加,涂料粘度提高;當配比>1.0后,涂料粘度呈指數增加;
(2)配比相同時,涂料粘度隨著水玻璃比重的增加而提高;當配比>1.0后,涂料粘度提高特別顯著。
為了探討涂料溫度對涂料粘度的影響,做了如下的2組實驗。
實驗一
【實驗目的】
涂料溫度對涂料粘度的影響。
【實驗條件】
選用水玻璃的M=3.4;d=1.28;
270目的石英粉;
恒溫水浴,溫度計;
粘度計。
【實驗過程與結果】
用上述水玻璃與石英粉配置涂料。分別攪拌30分鐘后,靜置1~2分鐘,放在恒溫水浴中;用溫度計檢測涂料溫度與恒溫水浴的溫度一致時,再用粘度計檢測其粘度。
【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見表8和圖6。
【實驗分析】
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涂料溫度對涂料粘度的影響很大,隨著涂料溫度的提高,涂料粘度很快降低。
實驗二
【實驗目的】
在涂料粘度一定的條件下,涂料溫度對涂料配比的影響。
表8 涂料溫度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圖6 涂料溫度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實驗條件】
水玻璃M=3.4;d=1.28;
270目石英粉;
恒溫水浴,溫度計;
粘度計。
【實驗過程和結果】
在13℃時,按照水玻璃:石英粉=1∶1.0的配比,往水玻璃中邊攪拌、邊加入石英粉;攪拌30分鐘、靜置1~2分鐘,再檢測涂料粘度為55秒。
把裝有上述涂料的玻璃杯放在恒溫水浴(溫度調整為28℃)中,用攪拌器攪拌涂料。檢測到涂料溫度為28℃時,保溫5分鐘,再檢測涂料粘度為42秒;即隨著涂料溫度的提高,粘度降低。
又實驗:在13℃時,按照水玻璃:石英粉=1∶0.8的配比,往水玻璃中邊攪拌、邊加入石英粉;攪拌30分鐘、靜置1~2分鐘,再檢測涂料粘度為41秒。
【實驗分析】
通過上述實驗可知:如果生產中配置涂料僅僅依靠檢測涂料粘度,那么在涂料粘度相近(41~42秒)時,在28℃,其配比為1∶1.0;而溫度在13℃,其配比只有1∶0.8。
再實驗:
【實驗目的】實驗涂料粘度相近、配比不同,對型殼表面質量和鑄件表面質量的影響。
【試驗過程】
選用上述兩種涂料,即涂料粘度相近(41~42秒)時,在28℃,其配比為1∶1.0;而溫度在13℃,其配比只有1∶0.8;
把員工分為兩個組,全部手工制殼。一組員工利用生產線現有的涂料(13℃,配比為1∶1.0)制殼,一組員工利用保溫桶內的涂料(28℃,配比1∶0.8)制殼;均制出5組型殼,做好標識,分別存放;其余制殼過程完全相同。
每種澆注3組型殼。澆注后使用噴砂機專人、單獨噴砂、檢驗,結果見表9。
表9 檢驗結果
【試驗分析】
涂料配比為1∶1.0的型殼表面和鑄件表面質量都滿足要求;而涂料配比為1∶0.8的鑄件表面有很多的金屬刺(見圖7);型殼表面殘留著很多的“蟻孔”(見圖8)和“蠕孔”(見圖9)。
圖7 金屬刺
涂料是由粘結劑和耐火材料組成的膠體——懸浮液。配置涂料時的攪拌可以加速兩者之間的潤濕,并排除粉料粒子間吸附的氣體等,使涂料趨于均勻;從而獲得比較穩(wěn)定的涂料配比/比重和粘度。
與攪拌因素有關的是:攪拌速度和攪拌時間。為此,筆者做了如下的實驗。
圖8 型殼內表面殘留的“蟻孔”
圖9 型殼內表面殘留的“蠕孔”
實驗一
【實驗目的】
探討配置涂料時,攪拌速度對涂料粘度的影響。
【實驗條件】
水玻璃M=3.2;d=1.30;270目石英粉;
配比為水玻璃:石英粉=1:1.20;
生產使用的攪拌機;
粘度計。
【實驗過程和結果】
在8℃時,按照水玻璃:石英粉=1:1.20的配比,往水玻璃中邊攪拌、邊加入石英粉;采用兩種攪拌速度,攪拌30分鐘、靜置1~2分鐘,再檢測,涂料粘度見表10。
【實驗分析】
表10 攪拌速度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攪拌速度對涂料粘度有影響;涂料粘度隨著攪拌速度的提高而降低。
實驗二
【實驗目的】
探討不同配比的涂料,攪拌時間對涂料粘度的影響。
【實驗條件】
水玻璃M=3.2;d=1.30;
270目石英粉;
涂料配比為水玻璃:石英粉分別為1:1.0;1:1.10;1:1.15和1:1.20。
生產使用的攪拌機;
粘度計。
【實驗過程和結果】
在8℃時,按照水玻璃與石英粉的4種配比,往水玻璃中邊攪拌、邊加入石英粉;攪拌30分鐘,靜置1~2分鐘,再檢測,涂料粘度見表11和圖10。
表11 涂料的攪拌時間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圖10 涂料的攪拌時間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實驗分析】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攪拌時間對涂料粘度有影響;并且,涂料粘度隨著攪拌時間的延長而降低。2~3小時后,涂料粘度趨于穩(wěn)定。
為了降低粘結劑和粉料的界面張力,使粉料更好的潤濕和分散,降低硅酸溶膠的自發(fā)凝聚能力,使涂料粘度較為穩(wěn)定,以及改善涂料的涂掛性和再分散性而往涂料中加入適量的添加物:農乳、洗滌劑(也有加入JFC)。
筆者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條件】
水玻璃M=3.2;d=1.30;
270目石英粉;
配比為水玻璃:石英粉分別為1:1.0;1:1.10;1:1.15和1:1.20;
農乳;洗滌劑;
生產使用的攪拌機;
溫度計;粘度計。
【實驗過程和結果】
在不同的溫度下,按照水玻璃與石英粉的4種配比,往水玻璃(M=3.2;d=1.30)中邊攪拌、邊加入石英粉(270目);同時加入農乳0.05%和洗滌劑0.25%,攪拌30分鐘、稍微靜置1~2分鐘,再檢測,涂料粘度見表12。
表12 添加物對于涂料粘度的影響
【實驗分析】
涂料中加入農乳0.05%和洗滌劑0.25%后,對涂料粘度的影響較大;當涂料配比≥1.0后,其粘度下降9~10秒。
【實驗目的】
探討配置涂料后,存放時間對涂料粘度的影響。
【實驗條件】
水玻璃M=3.2;d=1.30;T=18℃;
270目石英粉;
配比為水玻璃:石英粉=1:1.0;
生產使用的攪拌機;
粘度計。
【實驗過程和結果】
在18℃時,按照水玻璃:石英粉=1:1.0的配比,往水玻璃中邊攪拌、邊加入石英粉;攪拌30分鐘、靜置1~2分鐘,檢測涂料粘度;再分別靜置20小時、50小時和80小時,檢測涂料粘度,見表13和圖11。
表13 涂料存放時間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圖11 涂料存放時間與涂料粘度的關系
【實驗分析】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涂料存放時間對涂料粘度有影響;并且,涂料粘度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而升高。
據資料介紹:配置涂料后存放8~12小時其性能較佳,也稱涂料的回性時間;存放7天后性能下降,型殼試樣的常溫強度比新鮮涂料降低約1/3。
涂料粘度還與其水分蒸發(fā)、受環(huán)境污染程度等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由于涂料為一種不均勻、不穩(wěn)定的多成份體系,在生產中只控制涂料粘度是不恰當的;應該在確定涂料合理配比和合適使用溫度的條件下,再確定涂料的粘度范圍。
3.1.1 配比/比重
涂料配比與涂料比重有著比較穩(wěn)定的關系。因此,在生產中用檢測涂料比重的方法來評價涂料的配比。涂料比重直接影響到型殼的面層質量、強度和透氣性;因此,檢測涂料比重就作為控制涂料配比和涂料質量的重要基礎數據。
(1)比重:當水玻璃M=3.0~3.4,d=1.26~1.30,石英粉為270目時,水玻璃:石英粉=1:1.0時,其涂料比重在1.74~1.78g/cm3的范圍內為宜。
(2)溫度
溫度對涂料粘度影響很大,一般控制在20~35℃為宜。
3.1.2 粘度
在原材料穩(wěn)定、涂料使用溫度和攪拌條件一定的條件下,粘度能體現配比;當配比>1.0時,涂料配比對涂料粘度的影響非常大。
粘度影響到涂料的涂掛性和流動性,因此粘度應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在確定涂料的配比和使用溫度的前提下,涂料的粘度一般以20~45秒為宜。
3.2.1 檢測器具
天平(稱重能力為1kg,精確到1g);
三角燒杯(容積≥250ml,容積越小計算涂料的誤差越大;容積太大,實驗時不方便;以容積為250~350ml為宜);
量筒(容積1000ml);
粘度計(V=100ml,φ6mm);
塑料杯或玻璃杯若干;
秒表;
溫度計等。
3.2.2 檢測過程
(1)確定三角燒杯的標準容積V
先稱量三角燒杯沒有裝涂料時的重量P1,再往空杯中加入水(蒸餾水),使燒杯中的水平面剛好與杯沿齊平,再稱重(往燒杯中反復添加3次,取其3次重量的平均值)P2,則燒杯的標準容積V
取蒸餾水的比重為1g/cm3
(2)確定燒杯中涂料的重量P
當涂料攪拌均勻后,靜置1~2分鐘;立即用塑料杯或玻璃杯把涂料倒入三角燒杯中,使燒杯里的涂料與杯沿齊平,放在天平上稱量總重或涂料重量(往燒杯中反復添加涂料3次,取其稱重后的平均值)。涂料重量P=總重Q-燒杯重量P1,即
(3)涂料比重d
(4)用粘度計和溫度計分別測出涂料的粘度和溫度,并做好數據的記錄。
3.2.3 舉例
為了便于生產中使用,筆者進行實驗,結果見表14,并由此繪制了一條曲線(見圖12),只要稱量出涂料重或總重(涂料+燒杯的重量),由表14和圖12就可以直接查出被檢測的涂料比重(實驗用的三角燒杯重P1=70g,至杯沿的標準容積V=305ml)。
4.1.1 事先稱量法
將事先稱量好的石英粉緩慢地加入到不斷攪拌的水玻璃(事先稱量)中,加完粉料后繼續(xù)攪拌30分鐘;此時的涂料比重會稍大點,再按工藝規(guī)定補加農乳或JFC,達到預先規(guī)定的標準容積后再攪拌一定的時間(視涂料的多少而定),靜置1~2分鐘,檢測涂料的比重、粘度和溫度。
表14 涂料比重與涂料重量的關系
圖12 涂料比重與涂料重量的關系
4.1.2 習慣操作法
據《習慣的力量》一書介紹,人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蛘哒f,人們每天做的事情幾乎都是習慣支配的??上攵淖兞晳T是何等之難。
在配置涂料時,有那么多人已經形成了習慣。是否可以在這些習慣的基礎上找到一條辦法,既符合面層涂料的質量要求,又可延用現有的習慣做法呢?
筆者先在“實驗室”里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xù)實驗。
配置涂料時不稱量水玻璃和石英粉的重量,而是邊攪拌水玻璃邊加入石英粉。這種方法,可能使涂料的配比忽高忽低,則用下述方法予以調整:
(1)用水玻璃降低涂料的比重,加入量為P水,把配置的涂料放在天平上稱量總重或涂料重量(Q-P1),則涂料的比重為
將溫度計插入裝滿涂料的燒杯中測量涂料的溫度,記錄數據。
要求調整后的涂料重量d0(V+P水/d水),等于調整前涂料的重量d1V加上補加的水玻璃重量P水,即
式中d0——調整后的涂料比重
V——涂料的容積
P水——水玻璃加入量,kg
d水——水玻璃比重,g/cm3
d1——調整前的涂料比重
(2)用石英粉提高涂料的比重,同理
式中P石——石英粉加入量,kg;
d石——石英粉的比重,取2.62g/cm3,其余用公式(5)。
從公式(5)、(6)中可以看出:當預先確定V、d0、d水、d石后,只要測出d1就能計算出P。
某廠使用的水玻璃比重為1.26~1.28,計算時取d水=1.27。涂料預先規(guī)定的容積V=105升,d0=1.76g/cm3,為了便于生產,通過表15和表16分別繪制了兩條曲線,只要測出d1就能從圖13中找出補加水玻璃的重量P水,使涂料比重下降到規(guī)定的范圍。同理,從圖14中找出補加石英粉的重量P石,使涂料比重提高到規(guī)定的范圍。
例如:實測d1=1.84,則從圖13中可以查出:需補加28 kg的水玻璃能使涂料的比重下降到d0=1.76。
表15 實際比重與補加水玻璃重量的關系
圖13 實際比重與補加水玻璃重量的關系
表16 實際比重與補加石英粉重量的關系
圖14 實際比重與補加石英粉重量的關系
如果實測d1=1.67,則從圖14中可以查出:需補加28 kg的石英粉能使涂料的比重上升到d0=1.76。
這樣就使配料和調整工作大大簡化,有利于生產的實際操作。
(1)涂料是一種不均勻、不穩(wěn)定的多成份體系,影響涂料粘度的因素很多,生產中只控制涂料粘度是不恰當的,無法保證涂料、型殼以及鑄件的質量。
(2)生產中應該在確定涂料合理配比和合適使用溫度的條件下,再確定涂料的粘度范圍;為此,應該使用涂料桶保溫,以保證涂料的質量。
(3)每天工作之前,應檢測涂料比重。在工藝規(guī)定的范圍內,并酌情適當地調整,以獲得優(yōu)質的涂料質量。
(4)為了保證涂料的分散性、懸浮性,生產中應采用二次攪拌,即:配料時使用高速攪拌,使用時采用低速攪拌。
(5)涂料在使用過程中,不宜一次配置過多,應該邊使用邊補加。如果涂料的粘度上升,是因水玻璃結膜,則撈出水玻璃結膜補加適量的水玻璃,是因水分蒸發(fā),則補加適量的水。
(6)實際比重與補加石英粉或水玻璃重量的關系曲線,使配料和調整工作簡化,有利于生產中的實際操作。
(1)面層涂料是一種不均勻、不穩(wěn)定的多成份體系,面層涂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型殼的面層質量、透氣性,以及鑄件的表面質量。
(2)對影響面層涂料質量的諸因素,如水玻璃、石英粉、配比、溫度、攪拌、添加物,以及存放時間等進行了多次反復實驗,認為影響面層涂料質量的三項關鍵因素:配比、溫度和粘度,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3)提出了在生產中如何配制面層涂料、檢測涂料質量,以及有效的管理途徑。
(4)建議使用《涂料卡片》,記錄有關的工藝參數,為以后完善工藝提供可靠的依據。
(5)本文對加固層涂料同樣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
[1]第三屆國際熔模精密鑄造會議文集翻譯小組.第三屆國際熔模精密鑄造會議文集[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78.
[2]李慶春等.熔模精密鑄造涂料控制[J].北京:國外航空技術(材料、熱處理類),1981(3).
[3]全國鑄造學會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學組.第一屆年會熔模鑄造論文集[J].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