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金毛狗的未來
陳鋒
蜀南竹海景區(qū)銷售的金毛狗
地球誕生于約46億年前,起初不過是一顆荒涼的行星,然而經過漫長的進化,孕育出豐富多彩的物種,造就今天美麗的家園。地球上的生物處于不斷的進化中,都要經歷誕生、發(fā)展、成熟、衰落和滅絕的過程,換言之,沒有長盛不衰的生物。然而由于自然或人為的因素,大自然中的一些物種正在以非正常的速度減少甚至滅絕,境況極為危險,“金毛狗”就是一例。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又名金毛獅子,為蚌殼蕨科金毛狗屬植物,因根莖形態(tài)似狗且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黃色毛而得名。金毛狗植株高大,可達2米以上,根狀莖粗短橫臥,連同葉柄基部密被金黃色長柔毛。葉柄粗壯,棕褐色,長達1米以上;葉片廣卵狀三角形,三回羽裂,小羽片邊緣有疏鋸齒;葉近革質,表面有光澤,下面灰白色或灰藍色。孢子囊群邊緣生,每裂片下面1—5對;囊群蓋兩瓣狀,成熟后開裂,形如蚌殼。
金毛狗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于我國四川、重慶、貴州、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和臺灣等地,亞洲其他熱帶地區(qū)也有。金毛狗多生于陰濕的山溝或林下蔭處的酸性土壤中,是熱帶亞熱帶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金毛狗還是一種藥用植物,其根狀莖具有補肝腎、強腰膝、除風濕、壯筋骨和利尿通淋等功效,莖上茸毛能止血。
幸運的是,國家已立法并采取措施保護這些瀕危物種。
20世紀50年代以前,金毛狗同其他許多植物一樣分布廣泛,種族繁盛,然而經過短短半個世紀,其分布范圍大大縮小,種群數量也急劇減少。究竟什么原因導致?讓我們一同分析:
金毛狗為大型樹狀蕨類,同其他蕨類相比,其地上部分要高大得多,因此對水分和無機鹽的消耗要大得多。而專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功能的器官為地下平臥根狀莖上的不定根,不定根柔弱纖細、入土不深,吸收和運輸能力都有限,因此限制了植物的生長和分布。
縉云山的金毛狗植株
金毛狗蚌殼狀孢子囊群
金毛狗根系的特點要求其分布于水分較充足的地方,這也是金毛狗主要沿較陰濕的溪邊、溝邊呈帶狀分布的原因,而且常有慈竹林分布。這就決定了金毛狗對環(huán)境要求的苛刻,換言之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較弱。由于對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這就限制了它的分布區(qū),導致種群出現(xiàn)島嶼狀分布、種群數量較小的結果。而這樣的分布格局不利于植株之間的基因交流,影響種群的生存和繁衍。
金毛狗莖及葉柄上金黃色絲狀毛
金毛狗常與慈竹伴生,慈竹位于金毛狗上面,為其提供了蔭濕的環(huán)境。慈竹是制作農具的好材料,常遭村民的砍伐。一旦慈竹被砍伐,金毛狗生存環(huán)境的光照和溫度等生態(tài)因子就改變了,金毛狗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此外,根據對重慶金毛狗分布地區(qū)的調查,目前大多位于交通閉塞、人跡罕至的地方,說明原來交通便利地區(qū)的金毛狗早已被破壞殆盡,由此可見,金毛狗生存環(huán)境遭破壞情況較為嚴重。
金毛狗為蕨類植物,有孢子繁殖和旁蘗繁殖(無性繁殖)兩種繁殖方式。盡管有兩種繁殖方式,但蕨類植物孢子繁殖較為復雜,要經過配子體、孢子體兩個階段,繁殖率較低。這在我們進行的野外調查中得到了證實,10個樣地中,只有兩個地方有幼苗分布。此外成熟的根狀莖上能產生少量的萌蘗芽(習慣上稱為旁孽)進行無性繁殖,由于產生的萌蘗芽較少,繁殖率也非常低,導致種群更新困難,這也是致其瀕危的一個原因。
金毛狗株形高大,枝葉優(yōu)美,堅挺有力,葉片革質有光澤,四季常青,可盆栽作為大型的室內觀賞蕨類,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此外,金毛狗長滿金色茸毛的根狀莖不僅可作為精美的工藝品,而且具有補肝腎、強腰膝、除風濕、壯筋骨和利尿通淋等功效,因此常遭人們的過度采挖。我們在四川宜賓蜀南竹海考察時,發(fā)現(xiàn)景區(qū)旅游步道旁有大大小小的金毛狗,作為旅游紀念品出售,每個價值10-50元不等。一位村民介紹,這些金毛狗都是從當地采挖的,采挖金毛狗足以維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但隨著采挖人數增多,現(xiàn)在金毛狗不僅數量越來越少,而且采集地也日益偏僻。這是導致金毛狗瀕危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
以上分析表明,近半個世紀以來,金毛狗分布范圍逐漸縮小,生存環(huán)境破壞嚴重,種群數量大大減少,生存狀況極為惡劣。導致瀕危的原因,既有自身根系淺、繁殖率低,也有人為砍伐、采挖。但不管怎樣,金毛狗作為自然界的一員,就享有生存和被保護的權利。此外,金毛狗作為一種古老蕨類和我國單種科植物,,起源于古生代,經過侏羅紀、白堊紀、第四紀冰川,繁衍至今,已有約4億年歷史,為研究蕨類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古地理和古氣候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具有極為重要的科研價值。因此,結合生存狀況,從生物多樣性保護角度,我們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進行保護。
首先,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和公眾意識教育。重點向居住于金毛狗分布區(qū)周邊的大眾講解保護植物的重要性和破壞保護植物的違法性,提高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使其自覺參與到金毛狗的保護行動中。
其次,建立保護小區(qū),切實落實管理人員進行保護。據調查,金毛狗大多分布于植被豐富的自然保護區(qū)和林場,因此劃定一定面積作為保護小區(qū),設立界牌、界樁,并落實林業(yè)系統(tǒng)的專職人員進行就地保護。
再次,賦予執(zhí)法權力,加大執(zhí)法力度,禁止濫采濫伐。金毛狗具有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常遭致村民采伐。由于林場或自然保護區(qū)工作人員沒有執(zhí)法權,只能對采伐行為口頭制止,不能起到威懾作用。因此建議賦予工作人員一定執(zhí)法權力,真正起到保護作用。
最后,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研究金毛狗繁殖策略。研究表明,自然狀態(tài)下,金毛狗兩種繁殖率均較低,自然更新較難。因此,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金毛狗繁殖率提高的研究,擴大其種群規(guī)模。
我堅信,采取以上保護措施后,金毛狗種族會慢慢發(fā)展壯大,重現(xiàn)生機。
重慶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