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紅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浦陽鎮(zhèn)初級中學)
隨著對學生教育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農(nóng)村英語教學的低效性,以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低下問題日益突出。這促使我們?nèi)ニ伎荚斐蛇@些現(xiàn)象的原因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現(xiàn)實與觀念的矛盾,促使我們必須尋找一種途徑,以便我們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更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說,我們要從更加精細的角度去評價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表現(xiàn)、進步、情緒以及思想情感上的變化,我們也可將這種評價為精細化評價。它可以更準確、精細反映出學生的變化,從不同方面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達到提高英語教學實效性目的。因此它并不與考試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
傳統(tǒng)評價的弊端及理性思考:
A.評價形式過于注重學業(yè)成績,而忽視綜合素質(zhì)的評價和全面發(fā)展的評價。它嚴重限制了英語作為交際工具在實際生活中的靈活性和多方位性,嚴重制約了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學習英語的創(chuàng)造性和熱情。
B.評價方式單一,過于注重量化和紙筆測驗法。它強調(diào)量化的評價手段,而忽視了對主動性的激勵性研究,忽視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感受性過程的評價。
C.評價主體多為單一源,而忽視評價主體的多源、多向的價值。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被排斥在評價過程之外,無法參與評價過程,這樣就使評價結(jié)果帶有很大的局限性。
D.過分強調(diào)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而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這種評價機制在英語學習中的最大負作用,就是使英語學習興趣受挫,進而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新型課程評價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英國《1997年教育法》拉開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序幕,2004年4月發(fā)表的《教師對形成評價的報告》開啟了對學生評價的新時期。精細化評價則是我們在實踐中對新型評價的認識和概括的提法,它包括從三個維度對學生學習給予評價。三個維度是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于英語教學評價來說,要突出英語學習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獲取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此來全面考察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進步程度。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評價,既沒有全盤照搬以往的評價形式,也沒有對以往英語教學評價形式進行簡單否定,而是在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fā)展”理念下,從原有的評價方法和手段中篩選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加以不斷的完善和發(fā)展,同時創(chuàng)造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測量法:即通過考試、考查進行檢測的方法??荚囉址譃楣P試、口試??荚囶愔饕糜谟⒄Z最基礎的知識和語法。這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傳統(tǒng)考試以及批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進和提高。
(2)觀察法:即通過對學生聽課表情觀察、日常作業(yè)及課堂問題的反應性活動觀察、作業(yè)以及課堂內(nèi)容掌握談話等了解學生關于英語知識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心理狀況、情緒變化。如果能夠準確靈活地運用觀察法,我們可以及時地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或放慢速度,或進行解釋練習。尤其在語法方面的教學時,更應該注意對學生的觀察。
(3)調(diào)查法:即通過開座談會,個別交談或問卷,了解學生學習英語情況的方法。
(4)分析法:包括問題分析和資料分析法。即通過學生提問或答問通過查閱學生的作業(yè)、課堂筆記、糾錯筆記等,從而對學生學習狀況、存在問題以及原因進行分析,然后給予評價。
(5)競賽法:通過舉辦各種全體學生參加的英語競賽活動。如聽寫單詞、句子、朗讀、講演、寫作競賽等。其實這是一種新穎愉快的評價與檢測。
(6)學生命題法:由學生對某一單元、或?qū)m棽糠肿灾髅},然后根據(jù)一定規(guī)則,對他們的命題或試卷進行評價,或把這些試題、練習、活動、試卷進行提煉、綜合,形成新的試卷、練習或活動,讓學生自行考試、評價。
(7)展示成果法:自由選擇展示自己認為最能代表本學期英語學習進步成果:磁帶錄音、對話交流、課本劇的表演、故事復述等。
(8)開放評價法:讓家長社會參與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在評價中尤其注意對學生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英語學習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情感體驗和感悟,評價學生的學習不僅要注重結(jié)果,更要注重語言實踐過程的習得。在英語學習中,無論從事聽、說、讀、寫的哪項語言實踐活動,總得借助一定的方法和過程,也伴隨著一定的情感態(tài)度,并對思維、觀念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英語學習的評價必須注重從過程與方法,到情感和價值觀的全面評價:既要對產(chǎn)生學習的結(jié)果進行描述和判斷,又要對動態(tài)過程進行描述和分析;既要看到學生智力因素,又要看到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努力程度。如在英語段落的背誦中,過去只是打分數(shù),流利的80分,不完整、且斷斷續(xù)續(xù)的的打40分。光看分數(shù)并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情感和努力程度,也許40分的同學為背誦這篇課文非常努力,下了很多功夫,只是方法不對。如果實行簡單的分數(shù)評價必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導致其喪失信心,一味地埋怨自己笨,不會去從方法上找原因。一段時間之后,他們會在自卑的情緒中,失去學習的興趣與激情。
我們按有關資料分為接受、興趣、熱愛、意志四級來進行評價:
第一接受:指學生愿意接受教師要求學習的東西。如上課能集中精力聽講,能邊聽、邊看、邊記,聽課態(tài)度認真。
第二興趣:指學生積極接受老師要求學習的東西。對學習表現(xiàn)出快樂感、滿足感,有深入學習的意愿。如上課愿意舉手發(fā)言,喜歡提問等。
第三熱愛:指能以積極的感情,始終如一地學習。顯示出學習的堅定性。如喜歡英語課;能自覺閱讀英語課外資料。
第四意志:指學生能初步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從而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主動克服在英語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
我們在精細化評價的過程中,須根據(jù)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來對上述的四個方面來進行評價,這需要借助成長袋、成長日記、以及日常行為記錄等方式進行。(文中省略)
精細化評價既要關注學習過程,又要關注學習結(jié)果;又要注重過程評價,注重評價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價值觀;還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某個學生真是很聰明,并沒有特意輔導、關注他,學習成績卻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某個學生太差了,無論怎樣輔導,學習成績還總是在最后等。此類話的根源,就在于教師將教學評價等同于測試,過分強調(diào)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學生的個體差異。而且在評價活動中,被評價人和評價的關系也趨于單一。
我們在教學中的評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過程,又要關注學習結(jié)果;要注重過程評價,注重評價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價值觀;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精細化評價在課堂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將難的任務,分層分步,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參與的需要。檔案型作業(yè)設計和評價,可以成為我們精細化評價的一種方式。
以《Go for it!》第一冊第12單元(Unit 1 2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science.)為例,分析學生檔案作業(yè)的布置及評價方式:
【檔案題目】他們喜歡什么?(What did they like?)
每個時代學生的特點、興趣是有差異的。讓學生向父母、祖父母等長輩,了解他們當年的學習狀況和愛好看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試分析原因。
【活動過程】先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自行設計探究實踐方案。教師提供一個案例:
1)采訪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詢問他們當年求學時與我們現(xiàn)在環(huán)境的相同與不同,填寫表格,分析原因。
2)采訪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詢問他們當年求學時最喜歡的科目、教師及喜愛的原因。
3)繪總收集到的信息,綜合分析數(shù)據(jù),撰寫探究實驗報告。從中看到時代巨大變遷給人們帶來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本案例是在十二單元學習完結(jié)構(gòu)“My favorite ..is ..,because ..”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項課后挑戰(zhàn)性探究實踐活動,難度在于其探究活動完成后的報告寫作要求高。
寫作要求
首先,要有信息的收集部分,占報告總體的40%~50%。包括:表格信息統(tǒng)計、采訪錄音摘要、環(huán)境背景介紹等等。
第二,要有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匯總部分,占總體的30%~40%。這里重點是相同點與不同點的原因分析,包括:社會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態(tài)度看法等等方面的異同。
第三,要有探究實驗結(jié)果,占總體的20%~30%。從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中看到時代的巨大變遷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學會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同學在完成這項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分工,專人專項負責。經(jīng)過近一個星期的努力,在完成本任務之后,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根據(jù)布置,完成了對自己在本英語活動中的客觀評價。
以《Go for it!》第二冊第1單元(Unit 1 Where’s the post office?)為例,分析學生檔案作業(yè)的布置及評價:
【檔案題目】我當“校長”
【單元內(nèi)容】建筑物相互位置關系;相關介詞用法
【檔案闡述】學校內(nèi)部的設施、布局總有讓學生滿意和不滿意的地方。假如你是校長,請“校長”們?yōu)閷W校設計令同學們滿意的新規(guī)劃圖。要求:美觀、實用、方便等。對設計圖進行全方位介紹。
【個性展示】對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意圖等進行簡單闡述。
在完成講解建筑物位置關系課程之后,布置了一項讓學生喜愛的“學生檔案”作業(yè)。讓學生以“校長”的身份重構(gòu)自己心目中美麗校園的形象。由于單元內(nèi)容主要為位置關系,因此在作業(yè)的第一步讓學生先對自己設計的新校園的地理位置進行描述。然后再進一步的解釋設計理念及原因。本次作業(yè)之所以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是因為學生感受到了主人翁的責任感,發(fā)揮了其英語學習領域以外的多元智能。最關鍵的是在進行評價的時候,我們首先進行了展出,甚至請校長們觀看了同學們的奇思妙想。
(選用的學生作品原文)
Welcome to our new school in the future.I’m sure you will like it.The classroom is in the center because it’s very convenient for us.You can go to different places around it:Science museum,restaurant,office and department.This is a green school.There are many trees,flowers,and grass ..You can relax in the park and in the swimming pool.
教學精細化評價基本理念是,重視教學的過程,強調(diào)知識的探索歷程遠遠重于獲取的結(jié)果,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我潛能。
所以評估過程是系統(tǒng)化的,又是個人化的,通過教師的評語、學生的自評和互相反饋,使學生更加明確學習方向,獲取學習經(jīng)驗,從而在進取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就是我們進行本研究之真正目的所在。
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精細化評價包括四個方面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的相互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形式。下面簡述這幾種評價的內(nèi)容和大致過程:
①學生自評:
每一單元學習結(jié)束,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自己的體會,在老師或其他人的幫助下,完成自評。
學生自評(Self-assessment):自主評價首先學生是評價的主體。自我評估培養(yǎng)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學會鼓勵自己思考,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績以及需要幫助的地方。通過設計問卷調(diào)查,與學生座談,以及讓學生發(fā)電子郵件等形式,和他們共同討論對自己學習成果的態(tài)度,反思學習的經(jīng)歷,并幫助學生確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學習目標。
在完成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在各組之間,進行同學之間的互評。互評是在老師一定規(guī)則的指導下,學生以比較客觀的眼光來看待、審視同伴的進步和不足,最好給出建議。
②相互評估:
相互評估(Peer assessment):在自我評價過程中,學生較容易過高估計自己,過低評價別人。因此,在以學生評價主體的前提下,實行多主體的參與,即同學、家長也都參與進來,除自我評價外,每個學生還要對自己的合作伙伴進行評價,包括對課上學習任務的合作、學習態(tài)度、課上的參與度等進行評價。在互評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坦誠地交換意見,但對事不對人,在友好的氣氛中,學會討論、交流與合作。每隔一個月左右,學生可以挑選出自己最滿意的文章和學生一起制定。同時也需要教師提供榜樣,展示優(yōu)秀的互評范例。同時,“讓學生學會信任、誠實、公正地對己對人”。
在以上學生自評、互評的同時,讓家長給予孩子適當?shù)脑u價,下面是我們給予家長評價的參考。
③家長評價:
我們在實踐中,根據(jù)具體需要,設計了一些調(diào)查評價表給家長,共分為學期初的觀察記錄表、每月的月評表、學期末的終結(jié)性評價表。
A.每學期的開學初發(fā)給家長一份《學生觀察記錄表》,目的是便于家長和教師了解學生在上一學期和假期中的變化。
學生觀察記錄表(附表略)
B.家庭英語學習情況月調(diào)查表,每月對孩子學習的各方面,進行理性的評價。
C.學期末終結(jié)性評價 ,在期末對整個學期學生英語學習方面的評價。
家長評語(Parents’ comments):在評價過程中家長的評價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家長都非常想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而檔案袋正是為家長提供了一次了解孩子并且和孩子交流的好機會。
在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家長評價的基礎上,老師再根據(jù)以上結(jié)果,和學生本身學習的各項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
④教師評價:
評價分為5個檔次:優(yōu)秀、很好、好、一般、需改進。(附表略)
教師評語(Teacher’s comment):每周學生的寫作作業(yè),教師都要全批全改,修改重點語法錯誤,及時反饋自己的看法。評語主要以朋友式的交流的方式,探討學生文章立意的新穎,思想的深度,結(jié)構(gòu)的清晰,獨特的表達。評語不涉及分數(shù)的局限,但有特色的文章,常被選中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包括展覽、討論和宣讀等表揚方式。
我們在自評、互評過程中,也用到幾張表格類。分為自評、互評、教師評,包括進步卡、階段評價卡、期末終結(jié)性評價卡。下面是我們用到的幾種卡的樣本:
1.進步卡
2.階段評價卡
(1)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袖珍文件夾,寫上自己的名字,并向?qū)W生解釋應從每一單元中收集至少一篇作業(yè)放進文件夾。
(2)從作業(yè)文件夾中選取一篇學生認為最滿意的作業(yè)放入學習檔案袋中。讓一兩個學生解釋為何選擇這篇。
(3)指導學生在檔案袋中每個星期放入一張“進步卡”,每個月放入一張“階段評價卡”。
(4)引導學生對學習檔案內(nèi)容進行反思。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進行交流。
(5)指導學生把單元評價表附在所選作業(yè)的后面,存入學習檔案,并妥善保存。
學生對他人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能過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且同學或者協(xié)作者的評價更容易讓學習者接受引起其反思,起到促進作用,使學生能夠更公正地看待自己。
3.期末終結(jié)性評價
通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進步卡”和“階段評價卡”的成績來繪制自己的“英語學習學期曲線圖”來完成。并填寫學期評價。
通過英語學習精細化評價實踐,我們在有效地對學生英語學習進行評價方面,達到或基本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對于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對于怎樣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有了更多的嘗試和體會。比如我們在對他們評價時采用多人參與,各面評價的方式,其中包括: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平與老師評價相結(jié)合等。
通過我們近兩年在不同班級、不同年級中的教學評價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英語的動手能力和運用能力低下的問題;使英語教學及評價更符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為其終身成長服務。一年多來,我們學校學生普遍感到。英語的學習考試壓力有很大的減輕,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很大提高,相應地英語成績也有巨大的提升。學生們多次詢問有關我區(qū)、市英語各個方面課外活動、競賽等信息,希望能抓住自展示自己的機會。下面是一個學生英語學習情緒前后調(diào)查對比:
項目人數(shù)前測N=1 7 2 4 6 1 0 2 2 4后測N=1 7 2 1 1 8 4 6 8喜歡 一般 不喜歡
學生在精細化評價方法不斷運用中,克服了害羞、怕出問題的心理,在評價運用中培養(yǎng)學習英語興趣,同時促進了其英語運用的能力,使他們加強團結(jié)彼此交融,形成熱烈友好的學習氣氛。他們在實踐生活中更進一步加深對自身差異的認知,從而在實踐中不斷克服自身的各種不足,運用英語的能力有明顯提高。下表是抽取一(4)班為例:
項目 根據(jù) 模仿 自行 敢于同外背景 對話 編創(chuàng) 國人講話人數(shù) 回答 再度 對話 且有交流問題 創(chuàng)作 經(jīng)歷的測前n=4 5 2 5 2 0 1 6 2測后n=4 5 4 0 3 9 3 7 1 0
同時,我們對學生學習的精細化評價,也為教師對教學的評價,提供一定的參考渠道和模式。
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1.注重評價實效
精細化評價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保證英語課程能夠得到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在實施課堂評價時,既要避免那種耗時費力且程序繁瑣的評價方式,也要避免那種為評價而評價的形式主義。同時,也要使學生真正明白實施本評價的意義,讓他們樂于評價他人,也樂于評價自己。
2.切忌評價過細和過全
由于課堂教學活動總是處于不斷發(fā)展和變化之中,常會出現(xiàn)一些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評價指標過細或過全往往既會束縛教師的教學,也會蠶食課堂上學生思維和想像的空間。實際上,目前許多“完備”的評價指標體系僅是為了迎合評比而設計的,中看而不中用。
3.在實踐過程中,某些步驟的落實,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實踐中有一部分家長,不能順利完成對孩子的評價,或不能客觀地評價。也有部分同學在評價別人,或自己的時候,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等。這些不足,均需在后繼研究中加以克服和彌補。
[1]周立群、龐車養(yǎng).《與新課程同行-語文新課程教學論》[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1.
[2]郭苑怡.《英語教學評價案例》[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6.
[3]W.Janes.Popnam.《Classroom Assessmemt: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1.
[4]陳仕清.《談英語課堂教學評價》[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