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東]
唐朝如何處理狗咬人的官司
[阿 東]
《三字經(jīng)》說:“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惫?,是被人類馴化最早的忠實朋友,它的主要任務是看家護院、守夜防患。狗,雖然對主人忠誠,但也常常招惹是非,其中狗咬人就是民間屢見不鮮的事件,是引發(fā)鄰里糾紛的一個不安定因素。令人驚奇的是,唐代律令對狗咬人這樣的小小案件竟做出了詳細的處理規(guī)定,他們對違法亂紀的狗,視其情節(jié),給予相應處理。同時對違法養(yǎng)狗的人,也制定了承擔的法律責任。
在唐代,如果出現(xiàn)狗咬人的事件,判案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幾個問題:是狗主動攻擊人,還是人故意放狗咬,是明知狗咬人而管不好,還是被咬的人故意逗狗而被咬。弄清了這幾個問題,對人和狗的處理就好辦了,只要翻開《唐律疏議·廄庫》就能找到合適的處理辦法。
最不聽話的狗是愛惹是生非型的狗,它們往往向過路的行人主動發(fā)威,傷害無辜。對這樣的狗,唐朝的律令處理態(tài)度是堅決的,手段也是非常嚴厲的,讓現(xiàn)在的動物保護者絕對無法理解。在這種情況下,行人是沒有責任的,狗要承擔全部的法律責任。《唐令》“畜產(chǎn)抵人”一條規(guī)定:“嚙人者,截兩耳”。對這樣的狗,人們要用剪刀把它的兩只耳朵剪掉,借以懲罰。
當然,很多狗咬人事件的責任并不完全都在狗,而狗的主人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狗也往往是造成狗咬人事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凡是出現(xiàn)這種情況,狗咬了人,狗和狗的主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短坡伞芬?guī)定,“以不施標幟羈絆及狂犬不殺之故,致殺傷人者,以過失論。過失者,各依其罪從贖法?!庇捎陴B(yǎng)狗者的過失而導致狗咬人的,則各依其罪予以賠償。所以養(yǎng)的狗要拴好,狂犬要殺掉,否則,如果出現(xiàn)狗咬人事件,人和狗都要受到處罰。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養(yǎng)狗的人故意放狗咬死咬傷人,這種行為是極端惡劣的?!短坡伞窞榇藢iT設置了一條懲處的條款叫“故放令殺傷人”。故意放狗者,減斗殺傷一等。唐律把殺人行為分為故殺、斗殺和戲殺三種?!岸窔ⅰ笔侵浮霸瓱o殺心,因相斗毆而殺人者”,此相當于現(xiàn)代的傷害致死罪。同時,在量刑時還要考慮狗咬的人貴賤、尊卑、長幼、親屬等情況,酌情加減治罪。
故意放狗咬傷的人,還有二十天的保辜期,辜內(nèi)死的,放狗的人要承擔殺人的刑責;受傷者限外死去或者限內(nèi)以其他原因死亡的,傷人者只承擔傷人的刑事責任。這是對傷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顯露時,規(guī)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內(nèi)對被害方傷情變化負責的一項特別制度。
唐朝制定律令的人考慮得特別細,就連給狗看病時被咬也有交代。如果是花錢雇人給狗看病而不小心被咬傷,養(yǎng)狗的人不需要承擔責任,如果是不花錢請人為狗看病而被咬傷,狗的主人要依法予以賠償。當然,一些無聊的人逗狗玩兒時而被咬傷,狗和狗的主人也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狗咬人本是生活中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唐朝的法律對處理此類案件卻規(guī)定得如此之細,并照顧到了人與人、人與狗之間的各種權(quán)力,其中充滿了公平與和諧。這令人想到了唐朝一些年份犯人只有幾十人的原因,也令人聯(lián)系到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盛世的背后,律令所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