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愧云,陳永進
(重慶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重慶 400044)
重慶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實證研究
支愧云,陳永進
(重慶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重慶 400044)
采用自編的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問卷對重慶市5所大學的1 228名大學生的健康危險行為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具有普遍性,乘車不系安全帶者為60.6%,經(jīng)常吸煙率為14.7%,經(jīng)常飲酒率為55.1%,上網(wǎng)率為91.8%,網(wǎng)癮率為7.4%;45.1%的大學生受到情緒困擾,5.1%的大學生認真考慮過自殺,6.2%的大學生有過性行為;在性別、年級、城鄉(xiāng)、獨生子女、住校等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具有差異性;學業(yè)成績好、父親文化水平低且不住校的男大學生更可能出現(xiàn)健康危險行為;在意外傷害行為、暴力傷害行為、自殺行為、吸煙行為、性行為、網(wǎng)絡(luò)成癮等各種健康危險行為之間存在相關(guān)性。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重慶市;網(wǎng)絡(luò)成癮
健康危險行為(health risk behavior)是指那些直接或潛在地危害人的健康和安全,并可能導致否定性后果的行為[1]。美國自1999年建立了針對青少年中導致死亡、失能和社會問題的主要危險行為監(jiān)控系統(tǒng)(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YRBSS),每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對青少年中故意和非故意傷害、吸煙、飲酒和藥物濫用、性行為、不健康的飲食以及不進行體育運動等6類健康危險行為情況進行調(diào)查[2]。中國參照美國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內(nèi)容與分類,根據(jù)國情調(diào)整為7類[3-4]:易導致意外傷害行為(如車禍、溺水等)、故意傷害行為(如打架、離家出走、傷心絕望、自殺等)、物質(zhì)成癮行為(如吸煙、飲酒、濫用藥物等)、精神成癮行為(如游戲機成癮、網(wǎng)絡(luò)成癮等)、不安全性行為 (如HIV感染、過早性行為、非意愿妊娠、多性伴等)、不良飲食行為(如過多攝入高能量或高脂食物等導致肥胖的飲食行為、易導致營養(yǎng)缺乏的行為如不喝牛奶或豆?jié){、少吃蔬菜水果、偏食、多吃零食等以及各種盲目或不健康的減肥行為)、缺乏體力活動的行為(如不上體育課、體力活動不足、體育鍛煉時間和強度不足、看長時間電視或上網(wǎng)等)。筆者在此基礎(chǔ)上開展相關(guān)研究,以掌握健康危險行為的流行率及其變化,為制訂青少年衛(wèi)生服務(wù)政策、評價相應健康促進措施的效果等提供科學依據(jù)。
健康危險行為與人的死亡率和發(fā)病率密切相關(guān)。在歐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3/4的青少年死亡與健康危險行為有關(guān),傷害、早逝與不健康行為習慣、生活方式關(guān)系密切[5]。2010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對青年健康危險行為的調(diào)查顯示,10~24歲年輕人的死因74%是由車禍(30%)、其他非故意傷害(16%)、他殺(16%)和自殺(12%)造成的[2]。故意傷害和非故意傷害已取代軀體疾病成為中國青少年的首位死因,自殺是15-34歲年輕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大學生自殺尤為突出,大學生自殺率是同齡一般人口的2~4倍,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6]。心臟病(34%)、癌癥(25%)、中風(7%)是導致25歲以上成人(66%)的主要死因,這些疾病的發(fā)生與吸煙、過量攝入能量 /脂肪、缺乏體育鍛煉等健康危險行為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4]。吸煙年齡越小,心血管病發(fā)病越早。15歲前開始吸煙者比成年后開始者的死亡年齡平均提前3~5歲,患肺癌的危險上升15~17倍[3]。過量飲酒與精神異常、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心肌炎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guān)。青少年越早開始飲酒,越易在成年后成為酒精依賴者[7]。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危險行為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一種行為的發(fā)生往往會伴隨著其他行為同時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一種“問題行為癥候群 ”,缺乏運動、吃早餐頻率低、偏食、吸煙和飲酒頻率高等行為均為大學生亞健康狀態(tài)的危險因素[8]。如吸煙與藥物濫用關(guān)系密切,過度飲酒則直接導致暴力、車禍和危險性行為[7];心理 -情緒障礙 (抑郁、焦慮、孤獨、絕望等 )與各種故意傷害、非故意傷害、物質(zhì)成癮行為等有關(guān),肥胖引發(fā)的心理-情緒障礙則主要表現(xiàn)為自卑、低自尊或采取不健康減肥行為[9]。
大學時期是從校園邁向社會的準備階段,當今的大學生成長在與其父輩完全不同的社會中,學業(yè)與就業(yè)、戀愛與人際、競爭與壓力等交織在一起,諸多矛盾和沖突、各種心理-情緒障礙接踵而來,應接不暇。盡管大多數(shù)學生可能沒有發(fā)生健康危險行為,或僅有其輕微表現(xiàn),而且健康危險行為也不一定直接導致疾病和死亡,但對于那些較為嚴重者而言,危險行為對人的健康乃至社會的安定所造成的潛在隱患卻是深遠的。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幫助他們消除疾病隱患、擺脫情緒困擾、點燃生命希望,是時代賦予的義不容辭的責任。鑒于重慶市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調(diào)查尚未見諸報端,本研究以重慶市在校大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重點考察重慶市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現(xiàn)狀,為減少健康危險行為的發(fā)生,維護青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基于事實的干預策略依據(jù)。
選取重慶市5所大學1~3年級大學生為被試。發(fā)放問卷1 300份,剔除其中無效問卷,獲有效答卷1 228份。其中,男生 629名,占 51.2%;女生 599名,占48.8%。一年級490人,二年級426人,三年級312人。重點大學523人,非重點大學705人。
本研究使用的重慶市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調(diào)查問卷是在參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關(guān)于青年危險行為調(diào)查問卷(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Questionnaire,YRBSQ)[2]以及 Young 的網(wǎng)絡(luò)成癮量表[10]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重慶市實際情況和大學生的特點編制而成。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有:基本情況包括學業(yè)成績、是否住校、是否獨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職業(yè)等;意外傷害行為包括亂穿馬路、闖紅燈、乘車不系安全帶、乘坐酒后駕駛者開的車、騎車不戴頭盔等;故意傷害行為包括攜帶刀棒等危險物品、打架、抑郁、情緒困擾、悲傷絕望、自殺等;物質(zhì)成癮行為包括吸煙、飲酒、藥物濫用等;不安全的性行為包括過早性行為、非意愿妊娠等;不良飲食行為包括吃油炸熏制或腌制食品、不喝牛奶或豆?jié){、少吃蔬菜水果、不健康減肥行為等;缺乏體育鍛煉的行為包括不上體育課、體育鍛煉時間和強度不足、看長時間電視或上網(wǎng)等;網(wǎng)絡(luò)成癮行為包括經(jīng)常上網(wǎng)、上網(wǎng)影響生活和學習、不上網(wǎng)就覺得空虛、上網(wǎng)深夜不睡、不上網(wǎng)就變得煩躁不安等。問卷的Cronbach a系數(shù)為0.830,重測信度系數(shù)為0.721。
由經(jīng)過培訓的調(diào)查員,按學校、年級、專業(yè),到抽出的班級進行無記名問卷調(diào)查,問卷當場收回。調(diào)查過程中請輔導員或老師回避。
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類別不同,其結(jié)果也不相同,就意外傷害行為及故意傷害行為來說,在過去的30天里,40.2%的學生報告有亂穿公路行為發(fā)生,4.7%的學生騎車闖過紅燈,16.3%的學生在機動車道上騎過自行車,60.6%的學生有過乘車不系安全帶行為,15%的學生乘坐過酒后駕駛者開的車,在47.3%的會騎或坐過摩托車的學生中,不戴頭盔者占43.8%;過去的12個月里,9%的學生隨身攜帶刀棒等危險物品,9.4%的學生打過架;過去的12個月里,45.1%的學生感到健康狀況不好,倍受壓力、抑郁和情緒問題困擾,15.2%的學生持續(xù)兩周以上感到很悲傷或無助,無法進行日?;顒?,5.1%的學生認真考慮過嘗試自殺,3.4%的學生計劃過自殺,0.2%的學生實際嘗試過自殺。
就物質(zhì)成癮及性行為而言,在過去30天里,14.7%的學生報告經(jīng)常吸煙,9.4%的學生每天都吸煙,7.6%的學生青春期(之前)就開始吸煙,3.5%的學生青春期(之前)就開始有規(guī)律地吸煙(>1支/天),14.7%的吸煙者中,有30.1%的人嘗試過戒煙;經(jīng)常飲酒者占55.1%,11.6%的學生在幾小時內(nèi)連續(xù)飲酒5次以上,16.8%的學生青春期(之前)就飲酒,12.2%的學生曾經(jīng)喝醉過;0.6%的學生曾經(jīng)吸食過毒品;14.1%的學生與異性發(fā)生過性關(guān)系,3.9%的學生青春期(之前)就發(fā)生過性關(guān)系,1.6%的學生曾經(jīng)懷孕或使別人懷孕。
就不良飲食行為及缺乏體育鍛煉行為來講,過去的30天里,37.2%的學生通過鍛煉減肥,26.1%的學生通過節(jié)食減肥,2.5%的學生通過吃藥減肥;過去的7天里,12.2%的學生不吃水果,32%的學生沒有喝果汁,5%的學生不吃蔬菜,11.9%的學生不喝牛奶(酸奶),71.9%的學生常吃油炸、熏制或腌制食品;過去的7天里,45.3%的學生進行激烈的身體鍛煉,52.9%的學生常做彎膝、伸腿等伸展運動,56.7%的學生常進行中等程度的身體鍛煉,只有17.1%的學生經(jīng)常上體育課。
在網(wǎng)絡(luò)成癮行為上,過去的7天里,91.8%的學生經(jīng)常上網(wǎng),34.8%的學生被別人抱怨上網(wǎng)時間太長,27.2%的學生因為上網(wǎng)而影響到日常學習和生活,54.8%的學生因為心情不好去上網(wǎng),32.3%的學生如果無法上網(wǎng)就感到生活空虛無聊,32.8%的學生離開網(wǎng)絡(luò)后會想著網(wǎng)上的事,9.3%的學生會對他人隱瞞自己上網(wǎng)時間,6.4%的學生不上網(wǎng)就煩躁不安、喜怒無常,16%的學生寧愿上網(wǎng)而不愿和同學、朋友在一起。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為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把大學生各危險行為在性別、年級、學校類型、城鄉(xiāng)、學業(yè)成績、獨生子女、住校等變量上的得分情況分別作方差分析。
1.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性別差異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性別差異情況見表1。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性別差異顯著(p<0.01)。具體說,除了在自殺行為上無差異外(p>0.05),其他危險行為均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在性行為上,男性顯著高于女性(p<0.05);在意外傷害、暴力傷害、吸煙、飲酒、不良飲食、網(wǎng)絡(luò)成癮上,男性極顯著高于女性(p<0.01);但在減肥行為和缺乏體育鍛煉上,女性極顯著高于男性(p<0.01)。
2.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年級差異
表1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性別差異比較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年級差異情況見表2。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年級差異顯著(p<0.05)。具體來講,大學生在吸煙、飲酒、性行為、不良飲食、缺乏體育鍛煉和網(wǎng)絡(luò)成癮上的得分沒有差異(p>0.05),在意外傷害、暴力傷害、自殺和減肥行為上,年級差異顯著(p<0.05)。進一步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意外傷害和暴力傷害均為一年級>三年級>二年級(p<0.01);在自殺和減肥行為上,一年級、三年級顯著高于二年級(p<0.05),一年級、三年級之間無差異(p>0.05)。
表2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年級差異比較
3.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學校類型差異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學校類型差異情況見表3。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無學校類型差異(p>0.05)。具體說,在意外傷害行為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得分顯著高于非重點大學(p<0.05);在吸煙和性行為上,非重點大學的學生得分顯著高于重點大學得分(p<0.05和p<0.01),而在暴力傷害、自殺行為、飲酒、減肥行為、不良飲食、缺乏體育鍛煉和網(wǎng)絡(luò)成癮上,重點大學與非重點大學的學生得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學校類型差異比較
4.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城鄉(xiāng)差異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城鄉(xiāng)差異情況見表4。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存在顯著的城鄉(xiāng)差異(p<0.05)。具體來講,在暴力傷害、自殺行為、吸煙、網(wǎng)絡(luò)成癮上無城鄉(xiāng)差異(p>0.05),其余的各危險行為都有顯著的城鄉(xiāng)差異(p<0.05或p<0.01)。在不良飲食上,農(nóng)村大學生顯著高于城市大學生(p<0.05),而在意外傷害、飲酒、性行為、減肥行為、缺乏體育鍛煉上,城市大學生均顯著高于農(nóng)村(p<0.05或p<0.01)。
表4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城鄉(xiāng)差異比較
5.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學業(yè)成績差異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學業(yè)成績差異情況見表5。從總體上看,學業(yè)成績不同,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表現(xiàn)極其顯著差異(p<0.01)。具體來講,除了在意外傷害、不良飲食和缺乏體育鍛煉上不存在差異(p>0.05)外,大學生在暴力傷害、自殺、吸煙、飲酒、性行為、減肥和網(wǎng)絡(luò)成癮上均有顯著差異(p<0.05或p<0.01)。進一步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在暴力傷害、自殺、吸煙、飲酒、性行為、減肥和網(wǎng)絡(luò)成癮上,學業(yè)成績較好的大學生顯著高于學業(yè)成績中等和較差的大學生(p<0.05),學業(yè)成績中等與較差的大學生之間并無差異(p>0.05)。
表5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學業(yè)成績差異比較
6.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其他差異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在是否獨生子女、是否住校等變量上存在總體差異。
在是否獨生子女(獨生子女632人,非獨生子女596人)變量上,獨生子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M=102.36 >99.73,F(xiàn)=6.23,p=0.01 <0.05),但除了性行為上獨生子女高于非獨生子女(M=2.79>2.60,F(xiàn)=4.23,p=0.04 <0.05)外,其他各危險行為的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在是否住校(住校生1 139人,非住校生89人)變量上,不住校的大學生顯著高于住校大學生(M=105.87 >100.72,F(xiàn)=6.43,p=0.01 <0.05),表現(xiàn)在暴力傷害行為(M=8.70 > 7.82,F(xiàn)=6.57,p=0.01 <0.05)、性行為(M=3.49 > 2.64,F(xiàn)=23.80,p=0.00<0.01)、減肥行為(M=5.66 > 4.98,F(xiàn)=5.50,p=0.02 <0.05)、網(wǎng)絡(luò)成癮行為(M=23.00 >20.79,F(xiàn)=5.74,p=0.02 <0.05)等方面,不住校的大學生均顯著高于住校大學生。
為進一步考察不同人口學變量對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影響,以人口學變量為自變量,如性別、學校、民族、年級、家庭住址、是否住校、學業(yè)成績、父母文化、是否獨生子女等,以健康危險行為為因變量,引入線性回歸,采用逐步法建立回歸方程,結(jié)果見表6。
表6顯示,進入方程的各人口學變量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大學生的健康危險行為。從總體上看,學業(yè)成績好、父親文化水平低且不住校的男大學生更可能出現(xiàn)健康危險行為。具體來說,學業(yè)成績差的低年級男大學生更容易受到意外傷害,不住校的男大學生更容易受到暴力傷害;學業(yè)成績好、母親文化水平低的漢族獨生子女更容易有自殺行為傾向;學業(yè)成績好、非重點大學、獨生子女、母親文化水平低的男大學生更容易有吸煙行為;父親文化水平低的城市男大學生更容易飲酒;非重點大學學業(yè)成績好、母親文化水平低、不住校的漢族大學生更容易發(fā)生性行為;學業(yè)成績差的城市女大學生更容易有減肥行為;來自農(nóng)村的男大學生更容易發(fā)生不合理飲食行為;學業(yè)成績好、母親文化水平高的女大學生更少參加體育鍛煉;學業(yè)成績好、父親文化水平低的城市大學生更容易有網(wǎng)絡(luò)成癮行為。
表6 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對各健康危險行為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大學生各種健康危險行為之間的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見表7。從表中可以看出,意外傷害行為、暴力傷害行為、自殺、吸煙、性行為、網(wǎng)絡(luò)成癮行為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1);飲酒除了與自殺、減肥之間相關(guān)不顯著(p>0.05),與缺乏鍛煉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1)外,與其它幾種危險行為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1);減肥與意外傷害行為、自殺、吸煙、性行為、網(wǎng)絡(luò)成癮行為之間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與不良飲食行為、缺乏體育鍛煉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1)外;與暴力傷害行為、飲酒之間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不良飲食行為與意外傷害行為、暴力行為、吸煙、飲酒之間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與減肥行為之間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1),與自殺、性行為之間的相關(guān)則沒有達到顯著水平(p>0.05);缺乏體育鍛煉除了與意外傷害行為之間相關(guān)不顯著外(p>0.05),與其它幾種危險行為之間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5)。
表7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之間的相關(guān)性
重慶市近四成的大學生亂穿馬路,六成乘車不系安全帶,這種現(xiàn)象在蘇州(46.1%騎車闖紅燈、39.7%過馬路不走人行道)[11]地區(qū)也可看到,與上海市 12.2%[12]的大學生亂穿馬路以及美國 9.7%[2]的學生乘車不系安全帶相比,說明相當一部分公民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意識還比較淡漠,越是小城鎮(zhèn)這種現(xiàn)象越突出,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意外傷害行為是青少年的首要死因[3]。在大學生中加強交通法規(guī)宣傳和安全意識教育,讓遵守交通法規(guī)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車禍之類的意外傷害事件才能得以有效遏制。而大學生在過去一年里打架者的比率(9.4%)高于上海市(4.9%)[12]和蘇州(5.8%)[11],值得引起有關(guān)部門的重視,提高大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
重慶市大學生在感到孤獨和不愉快,認真考慮過自殺并嘗試過自殺的比例均低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曾感到抑郁孤獨者(15.2%)遠低于北京市(58.3%)[13]和上海市(62.9%)[12],認真考慮過自殺者的比率(5.1%) 均低于上海市(6.7%)[12]、蘇州(9.6%)[11]和廣東(10.1%)[14]。計劃過自殺的比率和實際采取過自殺行動的比率(3.4%,0.2%)也低于蘇州(4.4% ,1.2)[11]、北京市(5.2% ,2.1%)[13]和廣東 (10.1% ,3.8%)[14]。這說明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和競爭環(huán)境,經(jīng)濟越發(fā)達的地區(qū),社會改革和發(fā)展的步伐越快,大學生面對的社會壓力和生存壓力越大。
重慶市大學生經(jīng)常吸煙(14.7%)和經(jīng)常飲酒(55.1%)的比率遠遠低于上海市(78.0%、84.3%)[12]、蘇 州 (37 %、86.5 %)[11]和 廣 東(47.2%、92.9%)[14],并有約 1/3 的吸煙者嘗試戒煙,說明大學生對吸煙行為本身還是采取抵制的態(tài)度,但是煙酒作為一種現(xiàn)代社會交際手段之一,尤其是中國盛行酒文化,飲酒象征著成熟,為大學生所追逐。盡管嘗試過毒品的人在調(diào)查對象中僅占0.6%,高于上海市(0.4%)[12],低于蘇州(1.2%)[11]和廣東(4.9%)[14],但吸煙成癮的 3.6% 比率,尤其是毒品對人體的危害,加強這方面的戒除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大學生中有過性行為的比率(6.2%)高于蘇州(4.9%)[11],卻低于北京市(11.4%)[13]、上海市(7.7%)[12]、廣東(11.1%)[14],曾經(jīng)懷孕或使人懷孕的比率 5.5%,高于北京市(3.3%)[13]和上海市(1.9%)[12]。關(guān)注并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性行為,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guān)系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大學生通過藥物減肥的比率(2.5%)低于蘇州(4.1%)[11]和北京 (3.3%)[13],鍛煉減 肥 的 比率(37.2%)則高于北京(20.4%)[13],節(jié)食減肥的比率與北京地區(qū)相似,分別為 26.1% 和26.4%[13],這說明重慶大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以達到控制體重的積極減肥方式值得肯定,但還需對極少數(shù)藥物減肥的學生加強教育和引導。
在飲食方面,重慶市大學生沒有或很少吃蔬菜(5%)/吃水果(12.2%)的比率,遠高于蘇州(1%、1.4%)[11]和上海(0.7%、8.0%)[12],但是低于菏澤(分別為 25.2%、39%)[15],沒有或很少喝牛奶者(11.9%) 低 于 北 京 (15.1%)[13]和 菏 澤(92.4%)[15],吃油炸食品的比率(71.9%)則遠高于菏澤(20.2%)[15]。這些差異可能與各地經(jīng)濟狀況、居民生活水平以及飲食習慣有關(guān)。
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重慶大學生沒有進行劇烈運動的比率(54.7%)和沒有進行中等程度的體育鍛煉比率(43.3%)均 高 于 蘇 州 大 學 生(31.8 %、22.4%)[11],這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大眾體育政策(鼓勵成年人每天參與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體育活動)的要求相差甚多。隨著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的發(fā)展,交通工具的發(fā)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習慣于“靜”的狀態(tài),迫切需要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健康行為干預,強化其健身意識,積極參加戶外活動,營造濃厚的體育鍛煉校園氛圍,養(yǎng)成科學而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學生中高達九成以上經(jīng)常上網(wǎng)(重慶91.8%、蘇州 97.2%[11]、北京94.3%[13]),并有7.4%的網(wǎng)癮報告率(指根據(jù)報告的10項網(wǎng)絡(luò)行為,大于5項者為網(wǎng)絡(luò)成癮者,蘇州 6.5%[11]、北京7.5%[13])。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大學生上網(wǎng)本無可厚非,但是,隨著大學生上網(wǎng)時間的增多,其生活方式正悄悄地發(fā)生著由動轉(zhuǎn)靜的變化,不僅給肥胖及其相關(guān)慢性疾病的產(chǎn)生留下了隱患,也向大學教育發(fā)起了挑戰(zhàn)。如何幫助大學生消磨休閑時間,引導他們正確上網(wǎng)和健康上網(wǎng),幫助已經(jīng)有網(wǎng)癮傾向的學生擺脫網(wǎng)癮,是擺在大學教育者面前必須解決的嚴峻課題。目前,西方國家所倡導的健康層面的休閑教育[16],值得在中國大學校園里嘗試。
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在性別、年級、城鄉(xiāng)、學業(yè)成績、獨生子女、住校上存在顯著差異。
在性別差異上,除了在自殺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減肥和缺乏體育鍛煉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外,在意外傷害、暴力傷害、吸煙、飲酒、性行為、不良飲食、網(wǎng)絡(luò)成癮上男性均顯著高于女性,這與多數(shù)研究結(jié)果一致[11-15]。女大學生更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社會中的審美標準在以各種方式影響著她們,學校教育工作者應對女大學生加強科學減肥指導,鼓勵并促進她們從事積極的身體鍛煉,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針對在諸多健康危險行為方面存在著男生發(fā)生率較高的傾向,生物決定論者解釋為,男性更具攻擊性,更容易卷入到反社會的活動之中,女性天生就存在著缺陷。誠然,健康危險行為的發(fā)生有其基因傾向,而個人在后天環(huán)境中的模仿和學習也不可忽視。Jessor強調(diào)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的發(fā)生是生物危險因素、社會環(huán)境危險因素、感知環(huán)境因素、人格因素和行為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jié)果[17]。因此,高校在健康促進活動中,應重點關(guān)注男生這一特殊群體以及影響他們健康發(fā)展的諸多內(nèi)外在因素。
在年級差異上,大學生在意外傷害和暴力傷害上均是一年級>三年級>二年級,在自殺和減肥行為上一年級、三年級顯著高于二年級。這種現(xiàn)象既反映了青少年時期好奇、追求感官快樂、尋求新異刺激等特點,也折射出了一年級學生對新環(huán)境適應和人際關(guān)系處理方面的困惑。高校心理干預應重點加以關(guān)注和引導。隨著年級的升高,更多的學生不再只是追求個人的喜好和感官享受,而是懂得了健康行為于己的益處。
在城鄉(xiāng)差異上,農(nóng)村大學生的不良飲食行為顯著高于城市大學生,而在意外傷害、飲酒、性行為、減肥行為、缺乏體育鍛煉上則正好相反。這種差異可能與城鄉(xiāng)生活環(huán)境、經(jīng)濟條件、生活水平、飲食習慣等有關(guān)。在我國,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狀況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如城市。生活于城市的人,接受信息渠道多、文化生活豐富、享受更多的便利設(shè)施、發(fā)展機遇增多,同時,面對的誘惑也多,致使他們發(fā)生危害健康行為的概率大大增加。
在學業(yè)成績差異上,學業(yè)成績較好的大學生在暴力傷害、自殺、吸煙、飲酒、性行為、減肥和網(wǎng)絡(luò)成癮上均高于學業(yè)成績中等和一般者。學業(yè)成績較好的大學生對自己的過高期望、過分要求,如處處表現(xiàn)出爭強好勝,即使在生活細節(jié)上也喜歡計較高低,苛求他人和環(huán)境,這種心理狀態(tài)容易導致對生活的不滿和與周圍人相處的困難,可能怨天尤人,采取一些不適當?shù)姆绞?,導致更多的危險行為。
在獨生子女差異上,獨自子女在性行為上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20來歲的獨生子女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一代,在家庭的地位較高,應對挫折的能力偏低,其性意識和性觀念不再受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獨生子女容易采取過激的行為來排解煩惱,對婚前性行為的認可度超過了同齡的非獨生子女[18]。
在是否住校的差異上,不住校的大學生在暴力傷害、性行為、減肥行為、網(wǎng)絡(luò)成癮上均高于住校大學生。滕軍偉認為,大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考研、找工作,二是談戀愛[19]。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學生在校外租房,或為了異性朋友,或為少受學校宿舍嚴格的規(guī)章制約,崇尚自由。大學生雖已成年,但畢竟社會經(jīng)驗不足,容易沖動、放任,很多行為比較盲目,不住校更容易受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人身安全問題也難以得到保障,高校應加強對學生在日常生活管理。
本研究對大學生的各類健康危險行為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表明,性別、年級、學業(yè)成績、是否住校、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等人口學變量影響大學生的健康危險行為,說明社會心理因素與健康危險行為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guān)系,支持了已有的研究[2,20]。林琴、徐勇認為家庭經(jīng)濟狀況、母親文化程度、是否單親家庭、性別、學習成績、性格類型、生源、年級等社會心理因素與大學生危險行為相關(guān)聯(lián)[11]。
本研究通過對大學生各種健康危險行為之間的相關(guān)分析發(fā)現(xiàn),健康危險行為的聚集性特點再次得到印證[2]。意外傷害行為、暴力傷害行為、自殺、吸煙、性行為、網(wǎng)絡(luò)成癮行為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其中吸煙與飲酒行為的伴隨現(xiàn)象最為突出。這說明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并不是以孤立的方式發(fā)生的,而是傾向于以某種可預測的方式群集,也就是說,從事某一種健康危險行為會增加從事另一種健康危險行為的可能性。健康危險行為的聚集性特點與個體的心理社會能力不強有關(guān),也與個體生物特點、行為特征、文化背景、社會地位等因素有關(guān)[2,4,21]。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僅要學習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專業(yè)知識,更要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學校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危害性和干預工作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聯(lián)合預防的屏障,針對重點人群,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健康促進活動,提高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
[1]支愧云,陳永進.危險行為概念的心理學探析[J].菏澤學院學報,2005,27(3):84-87.
[2]EATON DK,KANN L,KINCHEN S,et al.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 United States,2009[J].MMWR CDC:Surveillance Summaries,2010,59(SS05):1 -148.
[3]季成葉.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監(jiān)測:學校衛(wèi)生工作的重要前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2):99-105.
[4]韋琳.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現(xiàn)狀及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27(7):933-934.
[5]施向東,盧潔,梁惠寧.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危險行為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9,36(7):1324-1326.
[6]王艷之.大學生自殺態(tài)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8):750 -751.
[7]SCHWARTZ S J,WATERMAN A S,VAZSONYI A T.The association of well-being with health risk behaviors in college-Attending young adults[J].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2011,15(1):20-36.
[8]蔣德勤,姚榮英,袁長江,等.大學生亞健康狀態(tài)和健康危險行為的相關(guān)性[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1(1):61-64.
[9]陶芳標.兒童青少年傷害和健康危害行為[M]//季成葉.兒童少年衛(wèi)生學(第六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46 -162.
[10]YOUNG K S.Internet addiction: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J].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18(1):402 -415.
[11]林琴,徐勇.大學生危險行為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25(3):432-436.
[12]夏蒨,韓雪.上海市2所大學本科生健康危險行為現(xiàn)況調(diào)查[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21(3):130 -131.
[13]翟蕾,孫冰潔,王曉智,等.北京市1138名大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狀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3):264-266.
[14]陳振業(yè).廣東工業(yè)大學814名學生健康危險行為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27(5):385 -386.
[15]支愧云,陳永進.青少年飲食不合理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7,132(2):44 -46.
[16]琳達·L·凱德維爾,譚惠娟,李維興.以休閑教育為預防措施:應對中國青少年的危險行為[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9(2):112 -118.
[17]JESSOR R.New perspectives on adolescent risk behavior[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90-149.
[18]代金芳,王聲湧,王暢.大學生不良健康行為及其危險因素的Log istic回歸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10):953 -955.
[19]滕軍偉.嚴禁校外住宿,很多大學生接受不了[N].新華每日電訊,2009 -4 -14(02).
[20]FOTI K,BALAJI A,SHANKLIN S.Uses of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and school health profiles data:Ap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adolescent and school health[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11,81(6):345 -354.
[21]COPELAND - LINDERN,LAMBERTSF.Contextual stress and health risk behaviors among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1,40(2):158-173.
A Survey on Health Risk Behaviors of Undergraduates in Chongqing
ZHI Kui-yun,CHEN Yong-jin
(Institute of Applied Psychology,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R.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ealth risk behaviors,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ing on health risk behaviors was conducted among 1228 undergraduates from five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Results as follows:Health risk behaviors were common among the undergraduates.The prevalence of no seatbelt use was 60.6%.The prevalence of usual cigarette smoking and usual alcohol use was 14.7%and 55.1%.The prevalence of the net surfing and being addicted in net was 91.8%and 7.4%.The prevalence of feeling depressed was 45.1%and seriously considering of suicide attempt was 5.1%.6.2%reported that they had the experience of sexual intercourse.Th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grade, urban and rural areas, single child and living on campus.The male students who have 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higher level of his father's literacy and living off campus we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health risk behavior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y two kinds of health risk behaviors of unintentional injury behavior, violence behavior, smoking, suicide,insecure sexual behavior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behavior.
undergraduates;health risk behavior;Chongqing;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G444
A
1008-5831(2011)06-0155-08
2011-04-2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09XJAXLX004);重慶大學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CDSK2006-05)
支愧云(1967-),女,山東東明人,重慶大學貿(mào)易與行政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主要從事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陳永進(1968-),男,山東菏澤人,重慶大學貿(mào)易與行政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心理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認知與健康心理、管理心理與人力資源開發(fā)、人才測評與管理研究。
(責任編輯 彭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