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克蓉
(蚌埠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時效性
賈克蓉
(蚌埠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研究表明,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有它的特殊性,文章探討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特殊性之一的時效性,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檔周期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素質要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大學生;心理健康;健康檔案時效性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有著其特殊的心理特征。隨著高招人數(shù)的逐年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趨嚴重。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多次發(fā)布文件,明確要求各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全國許多高校都把心理健康檔案建設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常規(guī)性工作來抓,通過建檔,了解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篩查出潛在心理“高危個體”,以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989年,國家教委以12.6萬名大學生為對象做過心理健康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20.2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從1992年開始,清華大學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大學生中有20%左右的人心理素質不良,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1992年四川省“大學生心理咨詢與治療”課題組對西南8所院校的4萬名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有心理障礙的高達31.13%,其中比較嚴重的占12.42%,嚴重的占0.81%。1995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對2萬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占26.14%[1]。
2003年眾多學者對2000年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的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標要遠遠低于同年齡階段的其他群體,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大學生約占總數(shù)的10%左右[2]。2004年7月4日,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xiàn)抑郁癥狀,17%的人出現(xiàn)焦慮癥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而且,大學生心理問題有著明顯的階段性。2005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發(fā)展研究院調查顯示:46.6%的調查對象認為大學生目前的主要心理問題是精神萎靡不振。同時有10%左右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大學生存在自殺傾向[3]。從以上的眾多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如果不及時引導疏解,像馬加爵那樣的慘劇及學生自殺事件等還將出現(xiàn)。因此,建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提早建立醫(yī)療和預防系統(tǒng),已成為學校和有關方面的一致認識和選擇。
心理健康檔案既不同于醫(yī)生為病人建立的健康檔案,也不同于學校為學生建立的學籍檔案,與一般檔案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有它的特殊性。心理健康檔案的特殊性主要有主觀性、間接性、時效性、私密性。
心理健康檔案的主觀性是指心理健康檔案保存的資料信息,無論來自心理測評,還是來自咨詢記錄,都有一定的主觀性。心理測評往往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感覺對照表中的各個項目作出判斷,心理咨詢記錄盡管在形式上是一種客觀的記錄,但咨詢的方法、過程都受到咨詢師自身觀念的影響,本質上仍然是一種主觀的評價。心理健康檔案的間接性是指一般檔案保存的往往是“史實”,是直接的資料,比如,學生的獲獎情況、學習成績等,有獲獎證書、考卷等支持,但心理健康檔案的信息,特別是心理測評的信息是一種間接的推論。心理健康檔案的私密性是指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無論是心理測試的分析報告還是心理咨詢的記錄都屬于個人隱私的范疇,具有私密性。本文旨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時效性方面做一些探討。
心理健康檔案的時效性,是指心理健康檔案的信息資料只能反映一段時間的個性以及心理健康狀況,一旦過了時效,往往就沒有評估的意義[4]。例如,建檔時某個學生正在經(jīng)歷重大變故,這時測得心理焦慮水平就會比較高,但過一段時間,他的焦慮水平可能就回到正常的水平。心理健康檔案的時效性意味著它的解釋功能可能大于其預測功能,我們可以根據(jù)此時此刻的情況,合理解釋為什么某個大學生會產(chǎn)生心理危機,比如他的個性和他經(jīng)歷的生活事件可能是造成他的心理危機的主要原因,但很難預測環(huán)境變化后他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就是我們不能根據(jù)一次“高度焦慮”的測驗結果得出“他是一個高焦慮的人”的結論。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他們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多事之秋”,而且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招生規(guī)模擴大、收費標準提高、學業(yè)壓力增加和就業(yè)競爭加劇,有心理困惑、經(jīng)濟困難和學業(yè)困擾的學生不斷增多,面對他們“成長中的煩惱”,如果不及時研究和解決,則可能影響其一生的健康成長。以一般本科為例,四年時間里,目前我國絕大多數(shù)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只做“一次測試建檔后就擱置”[5],筆者認為應做二到三次。
1.1 第一次,新生入學后。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在新生入學軍訓后不久就安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測試。剛剛經(jīng)過高考,又來自不同的地方,這時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全面的普查很有必要,既能及時了解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又能為有的放矢盡快解決問題提供依據(jù)。比如,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2006年新生心理普查結果發(fā)現(xiàn),“2006年比2005年各種心理癥狀有明顯上升”[6]。
表1 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2006年新生心理普查結果
1.2 第二次,二年級的下學期
經(jīng)過一年多時間的共同學習、生活,大學生對自己對同學、對社會、對周圍環(huán)境有了基本了解,由于家庭社會背景、經(jīng)濟條件、學習狀況、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大學生的心理肯定存在不同的變化。心理上有變化,行動上可能就有異常行為。如果在二年級下學期開學的時候,再做一次全面普查,并且通過與第一次普查結果對比,更能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2002年,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課題組對北京市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狀況調查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北京高校大學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占16.51%;女生(17.34%)的比例高于男生(16.07%);不同年級的學生中二年級最高(17.56%)[7]。這也證明,到二年級的下學期,大學生心理問題增多了,如果這時再來一次心理普查,它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能及早干預和有效控制,并對特殊學生學業(yè)困乏、經(jīng)濟困難、情感困惑、人際困境、就業(yè)苦悶、行為困擾等進行有效及時性的輔導。
1.3 三年級的下學期或四年級的上學期
這個時間段,大學生逐漸成熟、理性,但是就業(yè)、考研、出國、個人情感等實際問題明顯地擺在他們的面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明顯突出。在這個時期,如果再來一次心理健康普查,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會更顯著。
1.4 臨時性
在大學四年中,對學生個人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件會臨時發(fā)生,如家庭成員的突然喪失、父母離異、失戀、與老師同學關系緊張、生活條件改變、遭遇重大挫折等,都可能引發(fā)大學生心理發(fā)生變化,這時大學生急需心理指導。
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對大學生心理發(fā)展情況進行追蹤記錄,隨時報送新近出現(xiàn)或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檔案,以保證及時有效地預防或治療。
2.1 預測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記錄學生個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反映學生現(xiàn)有的心理面貌的材料,是對個體心理發(fā)展特點、心理測試、心理咨詢等情況的較全面、較系統(tǒng)的記錄,它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預測、預防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2.2 以發(fā)展的眼光動態(tài)地看待大學生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現(xiàn)象不是靜止、凝固不變的。學生的心理是隨著其年齡、環(huán)境等條件不斷改變和發(fā)展的,心理健康檔案材料是過去情況的記錄,它既不能直接說明現(xiàn)在,更不能直接描述未來,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指導和幫助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要根據(jù)學生在校就讀期間的心理和行為發(fā)展變化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和分析研究,使其不斷充實、完善,并充分發(fā)揮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中的作用。使用心理檔案時,不僅要研究已形成的心理品質,而且要善于發(fā)現(xiàn)、研究和預測正在形成的良好品質;不僅要看到學生心理品質的現(xiàn)狀,而且要看到學生心理品質發(fā)展的前景。
2.3 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讓每一位同學開始關注并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工作。要改變由消極的、診治式的、面向少數(shù)人的心理咨詢、心理矯治,轉軌到積極的、塑造型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全程心理健康檔案,可以幫助大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及動態(tài)。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多種科學形式歡迎大學生主動前來查閱自己的心理健康檔案,并指導他們分析自己的過去,認識自己心理變化發(fā)展的歷程,客觀對待在校不同時期個性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共同探討完善自我的策略措施,增強心理保健意識,預防心理疾患,發(fā)現(xiàn)和挖掘心理潛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來。這是一條簡便的、有效的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認識自我的途徑。
心理檔案中關于職業(yè)能力傾向的測試,有助于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己的職業(yè)興趣和職業(yè)能力傾向,有利于幫助他們更好地確定職業(yè)方向,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避免擇業(yè)就業(yè)目標選擇的盲目性。
2.4 為用人單位更好地了解大學生提供依據(jù)參考
在現(xiàn)代社會,身與心健康同樣重要。將心理健康檔案作為學生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學生、學校有重要作用,對學生走上社會,立足社會,為祖國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更具有重大意義。比如,現(xiàn)在很多單位在招聘的過程中都加入了心理測試環(huán)節(jié),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無疑更好地滿足了招聘單位的這一需求,用人單位通過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能夠更加全面、具體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更好地判斷出學生是否適合某個職位。對于學生,這就是在幫助其找準位置,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工作,有利于減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后的諸多不適應。對于整個社會,這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一種有效途徑。近年來,不斷有各行業(yè)的大公司到上海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去購買“人格測試”軟件,有的公司還投入相當?shù)娜肆臀锪﹂_發(fā)研究新的心理測試軟件,通過心理測試來了解求職者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和職業(yè)能力傾向等[5]。
高校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不僅有助于學生合理選擇自己的就業(yè)方向,也有助于單位選拔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才。因此,從革新選拔人才機制的角度來看,高校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既有利于社會選拔人才,也有利于人才的脫穎而出。
3.1 責任到人
心理健康檔案的管理,它與一般的檔案管理又有所不同,它要求管理人員既要懂得檔案知識,又要懂得學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因此,學校要成立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指定專門人員來做這些工作。
3.2 責任人專業(yè)素養(yǎng)
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一般是由普通的檔案管理工作者對其進行保存管理。由于缺乏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導致研究人員即使做了大量心理測評等基礎工作,存檔的材料使用價值也不高。為此,必須創(chuàng)新觀念,全面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人員的綜合水平,在懂得一定檔案學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扎實的心理學知識、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心理輔導實踐經(jīng)驗,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真實、全面、科學、豐富的第一手材料。國外心理健康教育從業(yè)人員的素質相當高,如由美國心理學會(APA)和全美學校心理學家學會(NASP)兩個機構進行培訓并取得碩士、博士學位者方可在美國從事學校心理咨詢工作[6]。因此,此項工作如果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是難以適應學生工作新形勢的。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好動、焦慮、冷漠、恐懼、猜疑、抑郁、自卑、妒忌等心理障礙普遍存在于大學生中。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技術,它體現(xiàn)的更是一種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是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標志。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目的在于利用。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時效性,就是要用發(fā)展的觀點,靈活運用,注意時效,注重實效。
[1]黃希庭.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麗靜.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N].經(jīng)濟參考報,2003-11-08.
[3]盧德平.當代大學生公眾形象調查報告[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1):7-14.
[4]張曉文.也談心理健康檔案的管理和使用[J].蘭臺世界,2009,(12).
[5]何江.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設與管理[J].云南檔案,2009,(7).
[6]程 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的探索與研究[J].教育探究,2007,(4).
[7]沈德立.北京市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及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On the tim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archives
Jia Ke-rong
(Bengbu college,Bengbu Anhui 233000,China)
Research shows tha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is not optimistic.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archives has its particularity.The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tim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archives’particularity.And Suggestions on the documenting cycle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archives an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team are put forward.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timeliness of health archives
G444
A
1672-0547(2011)03-0125-03
2011-04-30
賈克蓉(1966-),女,四川成都人,蚌埠學院辦公室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