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國,韋 燊,付 健,李 馳,袁朝暉,李 強
●研究報道
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的實驗研究
劉衛(wèi)國1,韋 燊2,付 健1,李 馳1,袁朝暉1,李 強3
分別利用特制比賽、多球計分、三維圖像解析等方法,對不同運動等級、性別的20名網球運動員正手攻球的比賽成績、成功率、準確度與球速進行實驗測量。主要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與秩相關分析方法分析性別、運動等級與球速對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評價標準具有球速快的條件性,并對運動等級具有選擇適應性(成功率有利于評價初學者技術的穩(wěn)定性而高水平運動員更適合用準確度評價),但無性別區(qū)別性。
網球;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
穩(wěn)定性是技術型項目競技能力的基礎,也是優(yōu)秀運動員單項技術的基本特征[1-2]。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網球運動員整體技能的表現(xiàn)與發(fā)揮,所以對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進行評價是網球教學與訓練中用以檢驗階段性教學與訓練成效的常用手段,更是網球運動繼續(xù)訓練進行決策的前提與基礎[2-6]。其評價標準的合理性直接關系著當前競技能力評估的有效性與未來繼續(xù)訓練決策的科學性[3-6]。目前關于網球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的研究甚少,其評價標準尚未有明確的報道,大多數(shù)教師與教練員在教學與訓練中都是利用擊球的成功率或準確率來評價[4-6]。然而網球技術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的評價標準可能具有多重適應性,即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學習階段、不同評價標準的評價效果可能會顯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2,4-5]。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假設提出來的,旨在探索不同運動等級、球速與性別對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效果的影響及其對評價標準的選擇適應性規(guī)律,以期找出適應于具體人群的評價標準,為網球教學訓練提供可能的實踐參考,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與完善網球的訓練理論。
網球高水平運動員(一級以上)10名,其中男女各5名,年齡(16±2)歲;網球訓練中心初學少兒10名,學齡2~3年,其中男女分別為6名和4名,年齡(9±3)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經健康檢查,排除常見身體疾病、肥胖與運動障礙。
本研究3個實驗設計了4個指標的測試:正手攻球比賽成績測試、正手攻球成功率測試、正手攻球準確度測試與球速測試。首先將20名測試者進行編號,10名高水平運動員編號為1~10,10名初學者編號為11~20。第一步正手攻球比賽成績測試:在5片綠色標準網球場上,組織20名受試對象進行正手對攻單循環(huán)比賽,要求前三回合不得發(fā)力,每次回球進入對方的正手半?yún)^(qū)(回球錯區(qū)或其他技術回球均記失分),采用下手發(fā)球一盤決勝負,記錄比賽成績并排名。第二步正手攻球成功率測試:成功率即正手擊球落點到達指定區(qū)域成功個數(shù)與擊球總數(shù)的百分比;實驗選取后場右半?yún)^(qū)作為指定區(qū)域(見圖1陰影部分),讓20名受試者以指定區(qū)域為目標進行每人50個球(Wilson訓練球50個)的正手攻球測試;為了消除人為發(fā)球的誤差,統(tǒng)一采用TUTOR-04型號發(fā)球機發(fā)球,選取上旋4檔速度,頻率為14個/min;同時采用兩臺攝像機(索尼型號為HDR-HC5E)對擊球落點進行三維拍攝,通過專業(yè)軟件解析出落地前網球速度,記錄成功個數(shù)并通過計算得到正手攻球成功率。第三步正手攻球準確度測試:準確度即正手擊球落點到達指定點的距離;實驗選取成功率測試指定區(qū)域的中心點作為基準點A,并貼紅色醒目標簽(見圖2);讓20名受試者以基準點為目標進行每人50個球的正手攻球測試,同樣利用發(fā)球機按統(tǒng)一速度與頻率(上旋4檔速度,頻率為14個/min)發(fā)球;與第二步一樣采用兩臺攝像機對擊球落點進行三維拍攝,并解析出落地前網球速度與落點偏離基準點的距離(若擊球失敗,如落網、出界等,則記為從球網中點到指定點的距離9279mm),計算個人50個偏離距離的平均值為其正手攻球準確率。第四步球速測試:球速是指落地前球在空中飛行的速度;實驗統(tǒng)一選取落地前一幀的球速,計算個人二、三步中測試的100個球速的平均值(缺失值用平均數(shù)替代),為了消除運動員絕對力量差異的影響,實驗將球速均值除以個人體重進行標準化,并定義其值大于1.5 km/(h·kg-1)為快速球而低于1.5 km/(h·kg-1)為慢速球。
本研究對測試指標(成功率、準確度與比賽成績)值進行排序,并分別將評價指標的排序相對比賽名次作秩差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法與Spearman秩相關系數(shù)分析性別、運動等級、球速對評價標準的影響。
圖1 成功率測試現(xiàn)場示意圖
圖2 準確度測試現(xiàn)場示意圖
對受試者正手攻球成功率與準確度進行排序,并分別相對其比賽名次進行秩差比較(見表1),結果表明:總體上成功秩、準確度相對比賽名次的變化趨勢一致性不高,而初學者的成功秩與高水平運動員的準確秩相對比賽名次的變化趨勢一致性較高;初學者的成功秩差明顯小于高水平運動員而準確秩差明顯大于高水平運動員;快球的成功秩差與準確秩差都明顯大于慢球;性別對成功率、準確度及其秩差影響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說明成功率與準確度作為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的評價標準可能具有運動等級選擇性與球速限制性。
表1 評價指標及其秩差相對比賽名次的變化情況 (n=20)
秩差是指兩相關定序變量的等級距離,可以反映定序數(shù)據(jù)間的一致性程度。就本研究而言,秩差絕對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待選指標與目標屬性之間的差異程度,其值越小說明待選指標對目標屬性的代表性越強,其值變化的影響因素正是待選指標作為目標屬性評價標準的限制條件[7]。分別將成功率秩差與準確度秩差對受試者的性別進行Mann-Whitney U分析(見表2),結果表明:性別對成功率秩差、準確度秩差大小的影響均無顯著性意義。說明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無性別選擇性。
表2 評價指標秩差關于性別的秩和檢驗分析表
運動等級往往是技術屬性差異的重要因子,研究分別將成功率秩差與準確度秩差對受試者的運動等級進行Mann-Whitney U分析(見表3),結果表明:運動等級對成功率秩差、準確度秩差大小的影響均具有顯著性;初學者的成功率秩差大于高水平者,而其準確度秩差小于高水平者(Mann-Whitney U分析中的研究對象的均秩反映了其秩差的變化)。結合評價指標與比賽名次的秩相關(Spearman)系數(shù)分析(見表4),發(fā)現(xiàn)初學者的成功率、高水平者的準確度對比賽名次的相關程度都有所提高,且都具有非常顯著性,相反初學者的準確度、高水平者的成功率對比賽名次的相關程度都大幅下降,且均相關不具有顯著性。說明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的評價標準具有運動等級適應性,成功率適應于初學者,而準確度更有利于評價高水平者的技術穩(wěn)定性。
表3 評價指標秩差關于運動等級的秩和檢驗分析表
表4 不同人群(性別與等級)、球速評價指標與比賽名次的Spearman相關系數(shù)比較
網球是典型的力量型項目,速度是其技術屬性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利用Mann-Whitney U法對評價指標秩差的球速差異進行了檢驗(見表5),同時利用Spearman系數(shù)對評價指標與比賽名次相關性進行分析(見表4),結果發(fā)現(xiàn):球速對評價指標的秩差大小影響有顯著性,快球小于慢球(見表5);快球的評價指標與比賽名次的相關程度增大,且有顯著性意義,而慢球的評價指標與比賽名次的相關程度減小,且不具有顯著性。說明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的評價標準具有球速限制性,成功率與準確度都必須在球速快的條件下才能有效評價其技術穩(wěn)定性。
表5 評價指標秩差關于球速的秩和檢驗分析表
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的評價標準具有球速限制性——無論成功率還是準確率都應在球速快的條件下才能有效評價網球技術穩(wěn)定性。一方面,相對于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項目網球是一個強調力量的技術型項目,其技術由速度、角度與深度3要素構成[8],其中深度與角度強調落點而速度是力量的表現(xiàn),所以作為網球技術基本屬性的穩(wěn)定性不僅應包含落點元素(本研究成功率與準確率主要反映的是技術落點元素)還應具有速度特征。另一方面,在網球運動實踐中,球速越慢落點越準[9]——成功率與準確率越高,所以運動員擊球時有意識地改變運動節(jié)奏、降低擊球速度會致使評價指標(成功率與準確率)失真??梢?,無論從技術屬性的本質還是從評價指標測量的科學性看,球速快是有效評價網球技術穩(wěn)定性的基礎,即球速快是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的前提條件。
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的評價標準具有運動等級選擇性,成功率有利于反映初學者技術穩(wěn)定性,而準確率更適應于評價高水平運動員的技術穩(wěn)定性。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運動技能的形成是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并具有建立、形成、鞏固和發(fā)展的階段性變化規(guī)律[10];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注意力的發(fā)展與神經活動的變化規(guī)律(自不穩(wěn)定到規(guī)律的自動化過程)相適應,具有從分散轉變到集中的特點[11]。網球初學者處于運動技能的泛化與分化階段,在此階段皮質抑制得以發(fā)展但尚不完善、肌肉協(xié)調工作能力提高但并未定型、動作控制順利連貫但常有反復;而高水平運動員運動技能發(fā)展已進入鞏固與自動化期,神經興奮與抑制高度集中、肌肉工作協(xié)調程度高、動作控制精確而穩(wěn)定[10,12]??梢?,運動技能在其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無論在本質內涵還是表現(xiàn)形式上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作為網球技術基本屬性的穩(wěn)定性當然也不例外——在技能形成初期可能由于動作反復穩(wěn)定性只能體現(xiàn)為落點集中于特定區(qū)域的程度,而在其晚期因為動作自動化穩(wěn)定性可以表現(xiàn)為落點集中于特定點的程度。本研究結果(見表2、表3、表4)——網球初學者穩(wěn)定性的評價標準選擇成功率而準確率更適應高水平運動員恰恰反映了網球技術的這一發(fā)展過程。
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評價標準無性別差異。首先,從事物邏輯角度分析,理想的評價標準值與事物屬性狀態(tài)應構成一次函數(shù)關系,使評價標準在變化方向與變化程度上與事物屬性保持高度一致[13],因此理想的評價標準在各因素上表現(xiàn)的差異性本質就是事物屬性在相應因素上差異性的反映。其次,從訓練學角度分析,穩(wěn)定性作為網球單項技術的基本屬性是運動員體能、技能、戰(zhàn)術、心理與運動智能等主體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主要包括人體結構力學特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與協(xié)調能力、感知覺能力、動作技能的儲存數(shù)量、運動素質的發(fā)展水平與運動員個性心理特征幾個方面)[2,14]。比較而言,運動員的這5種主體因素中性別差異最大的是體能,而在不出現(xiàn)體力透支條件下體能相對其他4種因素對網球技術穩(wěn)定性影響又是最小的,這樣網球技術穩(wěn)定性受性別因素的影響可能并不大。因此,由于性別對網球技術穩(wěn)定性影響不大,其評價標準無性別差異,正如表2顯示性別與網球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無關。
(1)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具有球速限制性,成功率與準確率都應在球速快的條件下才能有效評價網球技術穩(wěn)定性。(2)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對運動等級具有選擇適應性,成功率有利于評價初學者的技術穩(wěn)定性而準確率更適合用于評價高水平運動員。(3)網球單項技術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無性別差異。
[1]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評價技巧與案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6-22.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237-239.
[3]楊旭東.對網球比賽質量高低評價方法的探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6):137-138.
[4]陶志強.網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189-191.
[5]張學軍.現(xiàn)代網球運動實用手冊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03-107.
[6]李惠蘭.網球教學芻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5(1):59.
[7]劉學貞.體育用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132-133.
[8]王家正.網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32-36.
[9]李又琴.怎樣打網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32-36.
[10]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243-245.
[11]張力為.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200-203.
[12]張英波.動作學習與控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83-85.
[13]徐明強.基于屬性的技術評價方法匹配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5(1):49-52.
[14]張忠秋.網球心里訓練[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36-39.
Experiment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Stability for Individual Technique on Tennis
LIU Weiguo1,WEI Shen2,F(xiàn)U Jian1,LI Chi1,YUAN Zhaohui1,LI Qiang3
(1.School of P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2.Dept of PE,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3.Dept of PE,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Using a particular game,more balls scoring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alysis,the race results,the success rate,the accuracy rate and the ball velocity of the 20 tennis forehands were measured.The validity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n technique stability was analyzed with multipl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rank correlation,and the distinction with coefficient variation and the full range distin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technique stability was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high-speed ball,and also had adaptive selection to the campaign levels(the success rate being adapt to the beginners while the accuracy for high-level athletes),but without gender differences from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tennis;technique stability;evaluation criteria
G 845;G 808.14
A
1005-0000(2011)05-0457-04
2011-03-23;
2011-07-16;錄用日期:2011-07-20
廣西教育廳面上項目(項目編號:200911MS49)
劉衛(wèi)國(1973-),男,湖南衡陽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技術分析。
1.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廣西桂林541004;2.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公共體育部,廣西桂林541004;3.中國海洋大學體育系,山東青島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