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王月 張宏成
(1.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蘇州 215021)
蘇州市中學體育資源對社會開放程度調查
李成王月1張宏成1
(1.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蘇州 215021)
中學體育設施是社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民健身對體育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社會體育資源的相應匱乏,迫切要求開放學校體育設施,實現(xiàn)體育資源與社會共享。通過對蘇州市7個區(qū)的中學體育資源對社會開放狀況進行抽樣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蘇州市中學體育資源對社會開放的比例不高。在此基礎上,通過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分析和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癥結,結合目前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的軟、硬件情況,對此進行分析比較,得出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具有向社會開放的潛力,并提出相應的解決途徑,以此來全面推進蘇州市中學體育資源廣泛地向社會開放。
體育資源;社會開放;蘇州市中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體育鍛煉已漸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多年來我國社會體育發(fā)展狀況并不樂觀,整體效果不好,困擾我國社會體育運動快速發(fā)展的因素很多,體育資源缺乏是影響我國社會體育運動發(fā)展和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蘇州市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顯示,全市共有各類體育場地3615個,學校標準場地1838個,其中中小學標準場地1672個,中小學體育場地占全市體育場地46.3%。所以說中學的體育場地是否可以對社會開放對于蘇州市全民健身的開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學校體育場地都由教育主管部門撥款建設,主要用于學校體育教學、學生體育鍛煉和課外運動訓練與競賽等,其他時間則關閉,造成體育場地大量時間閑置。自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發(fā)展體育運動的通知》提出“體育場館要改善管理,提高使用率,要講究經濟效益,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實行多種經營”以來,學校也進行了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和開展多種經營的嘗試,如夏季游泳池的對外開放,偶爾出租體育場館等。
蘇州地處長江三角地區(qū),隨著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體育鍛煉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于體育資源的要求日益強烈。另外,絕大多數(shù)居民的收入水平還不能承擔每天都到以經營為目的的健身娛樂場所進行消費,這為中學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提供了空間。為了更好地推動群眾體育運動,提高體育場地設施的利用率,對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進行可行性研究的意義就顯得更為重要。
蘇州市中學體育資源對社會開放的現(xiàn)狀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查閱了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于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的一些政策文件;通過網絡、期刊等途徑檢索有關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方面的論文等文獻資料100余篇;查閱了蘇州市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情況資料。
1.2.2 訪問調查法
為了解蘇州市中學體育資源及其向社會開放的現(xiàn)狀,本人于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期間對蘇州市大市范圍內的部分中學進行了走訪,對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抽樣調查、走訪,獲取了大量的資料與素材,保證了本論文論證內容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1.2.3 問卷調查法
以蘇州全市中學為調查對象,以中學的體育場地資源和體育人力資源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研究的內容和目的,制定了調查問卷。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2份,有效問卷189份,其中專家20份,占總數(shù)的10.6%,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等體育工作者169份,占總數(shù)的89.4%。以期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層面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全面的研究。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調查所得的各種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體育資源是投入到體育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要素或者說是體育生產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類條件及要素[2]。根據不同的角度和依據,對體育資源進行分類可以有多種類型組合。從體育資源的形成屬性上劃分,體育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從體育資源的再生性能上劃分,體育資源可分為可再生體育資源與不可再生體育資源。從體育資源的可利用狀況上劃分,體育資源可劃分為現(xiàn)實的體育資源和潛在的體育資源。從體育資源的存在形態(tài)上劃分,可分為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兩種。有形資源是指客觀存在的物資資源,泛指硬資源,包括體育場地、體育器材、體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等。這些資源是學校體育活動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其價值是可度量的。無形資源,俗稱軟資源,如體育教育管理能力、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和思想素質等,是一種依附于學校體育管理者自身的、看不見的智力或人力資源[3]。
本文主要采用以體育資源的存在形式分類,對蘇州市中學的體育資源進行研究。
表1 對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認識(N=189)
通過表1可以看到,有17位專家和48位學校體育教師認為,學校所有的體育場地應該向社會開放;有1位專家和121位學校體育教師認為,學校體育場地應該部分向社會開放。贊成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理由是,大多數(shù)學校的體育場地是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公共體育設施,承擔著國家賦予的任務,其公益性很強;不贊成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理由是,學校體育場地雖然多由教育主管部門撥款建設,歸屬學校體育部門管理和使用,但其功效主要是用于學校體育教學、學生體育鍛煉和課外運動訓練與競賽,而且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帶來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
2.3.1 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的形式
表2 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的形式(N=189)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蘇州市絕大部分學校的體育場地能夠實現(xiàn)對社會開放,占調查總數(shù)的88.9%。其中,所有的體育場地全部開放的學校有15所,占調查總數(shù)的7.9%,體育場地部分開放的學校有153所,占調查總數(shù)的81%。另外,體育場地不對社會開放的有21所學校,占調查總數(shù)的11.1%。由此可見,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的開放率比較高,但所有體育場地全部開放的學校數(shù)量仍然很少。
2.3.2 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的方式
表3 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的方式(N=189)
調查顯示,目前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主要采用部分項目收費這種方式,占調查總數(shù)的95.2%。另外有些學校還采用了全部收費和不收費這兩種方式,分別占調查總數(shù)的3.2%和1.6%。說明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的方式主要還是以有償開放為主。
2.3.3 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的主要項目
調查表明,在體育場地對外開放的蘇州市學校中,有償開放的體育運動項目可以分為三類:
(1)武術、健美操和器械健身;
(2)網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
(3)籃球、排球和田徑。
這些項目顯然是群眾喜愛程度較大的運動,特別是器械健身、網球是當前時尚的、夠檔次的“貴族”項目。因此,中學體育場地的開發(fā)利用應以群眾需要為主,開展有市場有需求的健身性項目,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體育活動,提高場館使用率,在合理收費的基礎上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表4 蘇州市中學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情況(N=189)
2.3.4 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對外開放時段情況
表5 蘇州市中學體育場地對外開放時段情況(N=189)
在有償開放學校中,選擇全年開放和雙休日的較多,分別有138所和132所;而無償開放學校多是工作日開放,節(jié)假日開放為零。說明他們多在工作日無償開放場地,而較少利用休息日進行無償開放。因此,業(yè)余時間占用多的學校場地資源利用較好。
2.3.5 蘇州市中學體育場館日開放時間帶情況
表6 蘇州市中學體育場館日開放時間帶情況(N=189)
有償開放和無償開放這兩類學校下午開放的時間分別有156所和167所,有償開放的學校晚上有167所,但無償開放的學校卻不愿犧牲休息時間和業(yè)余時間,中午和晚上開放的較少。中學體育場館的有償開放十分必要,因為能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健身的需要。同時,要提高場館利用率,應努力增加業(yè)余時間的開放率。
2.4.1 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與社會共享的現(xiàn)狀
表7 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與社會共享的現(xiàn)狀(N=189)
調查顯示,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與社會共享的人數(shù)在學校體育教師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而沒有共享的則占65.1%,表明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與社會共享的現(xiàn)狀是很不理想的,中學體育教師對社會體育發(fā)展的作用還沒有真正體現(xiàn)。
2.4.2 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社會兼職的主要形式
表8 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社會兼職的主要形式情況表(N=189)
調查顯示,雖然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在社會體育活動中兼職的人數(shù)較少,但在社會體育活動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擔任裁判、擔任教練、擔任社會體育活動組織管理工作、擔任健身指導和承擔咨詢活動等是學校體育教師參與社會體育活動的主要方式。
2.4.3 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社會兼職的主要項目
表9 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社會兼職的項目情況(N=189)
從表9中可以看出,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社會兼職的項目主要是健美操、籃球、武術,其次為器械健身、足球、網球,最后為田徑、羽毛球和其他運動項目。主要是因為:(1)由于社會體育的廣泛開展,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熱情的高漲,職工體育也開始活躍,特別是有些單位為了創(chuàng)造良好的企業(yè)文化,特別重視群眾體育和職工體育競賽的開展。因此,群眾性的競賽活動日益增多。(2)企業(yè)往往借助于體育這個途徑為企業(yè)打品牌,提高企業(yè)的知名度。(3)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和余暇時間的增多,以及現(xiàn)代“文明病”的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健康。(4)老年人為了達到延年益壽和防病祛病的目的,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主要從事慢跑(包括快走)、木蘭扇、腰鼓、武術(太極拳、太極劍)等一些運動負荷不大,危險性小的體育活動。
2.4.4 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社會兼職的時間分布
表10 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社會兼職的時間分布情況(N=189)
表11 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社會兼職的時段分布情況(N=189)
調查顯示,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社會兼職的時間主要是雙休日、寒暑假,社會兼職的時段主要是下午和晚上。這與蘇州市學校體育教師的工作性質有關。因此,對學校體育教師而言,下午和晚上的余暇時間比較充裕,有條件實現(xiàn)人力資源與社會的共享。
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影響蘇州市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主要因素是:(1)影響學生課余體育活動;(2)開放后會帶來安全事故問題;(3)缺乏統(tǒng)一有效的管理規(guī)范;(4)影響正常體育課教學;(5)學校對開放的義務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6)經費沒有保障;(7)學校體育場地尚不具備對外開放的條件;(8)其他方面的因素。
3.1.1 目前蘇州市絕大部分學校的體育場地能夠實現(xiàn)對社會開放,但將所有體育場地全部開放的學校數(shù)量仍然很少,且開放形式基本以有償開放為主。
3.1.2 目前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師與社會共享的人數(shù)在學校體育教師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且參與的項目主要是健美操、籃球、武術,兼職時間主要為雙休日、寒暑假。
3.1.3 影響蘇州市中學體育硬件資源向社會開放的主要因素是:(l)影響學生課余體育活動;(2)開放后會帶來安全事故問題;(3)缺乏統(tǒng)一有效的管理規(guī)范;(4)影響正常體育課教學;(5)學校對開放的義務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6)經費沒有保障;(7)學校體育場地尚不具備對外開放的條件;(8)其他方面的因素。
3.1.4 影響蘇州市中學體育軟件資源向社會開放的主要因素是:(1)沒有社會體育組織邀請;(2)兼任業(yè)余體育指導員沒有報酬,或者報酬太少;(3)沒有充足的業(yè)余時間。
3.2.1 蘇州市中學體育資源與社會共享應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同時應注意要樹立教育服務觀念、培育群眾性體育組織、體育資源的配套開發(fā),并建立科學的管理系統(tǒng),完善激勵一約束機制[4]。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對社會開放,是貫徹《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共享社會體育資源,推進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的需要。體育場地設施對社會開放過程中,可以根據相關規(guī)定適當進行有償使用。各機關、事業(yè)單位可充分發(fā)揮工會組織作用,根據本單位職工的興趣愛好,組建各類職工體育協(xié)會;各社區(qū)加強體育工作,發(fā)展體育社團,組建體育協(xié)會,提高基層公共體育服務水平,支持群眾自發(fā)組織體育協(xié)會,逐步構建和完善社會化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和健身服務體系。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負責同志要具體抓,明確專人負責。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電臺、網絡等多種媒體,黑板報、專欄等多種載體,廣泛宣傳,形成全民健身的輿論導向,為推進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要進一步整合體育資源,有計劃、經常性地組織舉行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體育比賽和群眾性體育運動會,擴大體育活動范圍,提升體育活動效果,充分合理的利用體育資源。
3.2.2 蘇州市中學體育資源與社會共享應該納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范疇,加強立法;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扶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同時加強宣傳,加強管理,轉變觀念,建立開放機制[5]。學校體育資源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質。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公眾對學校體育資源開放在全民健身中意義的認識;把對學校和社區(qū)體育資源的統(tǒng)籌規(guī)劃納入各地區(qū)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整體規(guī)劃之中;教育和體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同時完善相關的地方性法規(guī) ,把開放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各級、各類學校配合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管理條例,比如明確開放時間、開放辦法、開放設施、收費辦法及安全保障制度等??傊褪峭晟乒芾碇贫?規(guī)范操作辦法,最大限度的利用體育資源。
3.2.3 蘇州市中學體育硬件資源與社會共享應體現(xiàn)公益性特征,并加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居委會等單位與部門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學校與社區(qū)的聯(lián)系,提高體育資源的共享率,是推動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的重要舉措。當然資金籌措是必不可少的問題,在籌措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渠道,爭取政府部門補貼,利用場地有償使用增加收入,另外可以爭取社會各界的扶持。學校體育資源向社區(qū)開放之初,缺乏必要的管理經驗,為保證開放工作有效、有序的進行,需要同體育主管部門、社區(qū)居委會合作,完善現(xiàn)有的操作辦法,規(guī)范管理以保證安全。比如由于青少年自律能力比較差,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弱,可是體力充沛,又偏好三大球等劇烈活動,活動中容易出現(xiàn)危險,再加上青少年的社會認知等處于發(fā)展的狀態(tài),對公共財產的愛護和保護意識不強,對學校財產造成的損害較大。因此在這期間應加強管理,共建學校、社區(qū)和家庭三位一體的體育健身網絡,使學校體育資源發(fā)揮更大的社會效能,成為構建和諧社區(qū)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
3.2.4 蘇州市中學體育軟件資源與社會共享應建立針對性的導向機制、立體的信息網絡機制、嚴格協(xié)調的管理機制、科學系統(tǒng)的培訓機制、優(yōu)化的配置機制和相應的科研機制。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指導員的數(shù)量和質量有很大的差距。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不斷深入和廣泛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社會需求將長期存在。學校培養(yǎng)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學校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內容,也是由于社會的迫切需要所決定的。師范類高校體育專業(yè)承擔著培養(yǎng)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歷史責任,而且已經具備了培養(yǎng)的能力和條件。因此,高校培養(yǎng)體育指導員應由分管體育的學校領導統(tǒng)一協(xié)調,由體育院(系)、體育部領導親自掛帥,成立社會體育指導員評審組織機構,列入高校教學規(guī)劃,加強對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不但能養(yǎng)成自我鍛煉的習慣,而且還具備指導社會體育的能力,同時可以通過設立課外體育俱樂部的形式,為將來適應社會體育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礎。
1 馬丙奎,趙海龍,劉勇.對高教園區(qū)體育資源與社會共享的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26,(5):15-17
2 楊月紅,楮寅.高校體育資源與社會共享的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09,21,(6):109-113
3 劉小平,陶玉流.資源配置理論下我國高校體育資源及其社會共享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7,28,(3):94-96
4 丁福德.延邊州城市學校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狀況及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1):134.
5 劉小平,闕君,陶玉流.對我國高校體育場地與人力資源及社會共享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24,(6):4-9
A Survey on the Middle School Sports Resources on Social Open Degree in Suzhou
LI Chengyue,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215021)
Middle School sports resources are very important parts of the social resources.With the whole society’s needs of excise increases,and the lack of sports facilities,it is urgent to open school sports resources to public to realize the sports resources sharing with society.A survey on the condition of school sports resources’open degree station was conducted in seven areas in Suzhou,and the actual percentage turned out to be very low.On this basis,using the ways of literature review,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t focuses on how to analyze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and identify a possible solution.comparing the hardware and the software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it finds out the potential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opening,and works out a suitable solution,so that the sports facilities’opening in Suzhou will b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to the public.
sports resources;social sharing;middle schools in Suzhou
李成王月(1986-),男,江蘇揚州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