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這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如何幫助他們擺脫網絡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本文作者試圖從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角度來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 負面影響 心理檔案
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廣泛使用,促進了經濟、科技、政治、文化以及人類自身生存狀態(tài)的變革,引發(fā)了人類社會行為模式、社會結構形態(tài)和社會規(guī)范體制的變化。在這些變革和變化當中,上網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求知、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徑,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確,互聯(lián)網上許許多多、方方面面的知識,給當代大學生的文化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由于網絡的多元性和開放性特點,網絡上一些不健康、消極的、甚至反動的信息,都呈現(xiàn)在網絡上,勢必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上網成癮、思想混亂、學習缺乏主動性等等。面對這些負面影響對大學生的侵害,社會各界都應該給予這些大學生更多的關心與幫助,使他們早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當中,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本文試圖通過為大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這種方式,來幫助網絡受害者擺脫網絡困擾,回歸正常生活。
一、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負面影響的主要方面
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上網成癮
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關鍵階段,由于大學生心理成熟的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管理不了自己,因此,這一部分學生就很容易陷入網絡之中,成為名符其實的“網絡癮君子”。這些“網絡癮君子”,情緒不穩(wěn)、興趣缺失,生物鐘混亂、思維遲鈍,有的脾氣暴躁、好斗。往往是上網時高度興奮,分不清“黑白”,下網則頹廢、消沉。長期的上網,使一些大學生沉迷網絡里面的虛幻世界而不能自拔,產生了對網絡的過分依賴心理,成為“電子海絡因”的吸食者。
(二)魚目混珠的網上信息造成大學生思想上的混亂
對于一個上網成癮的大學生,他整天面對著電腦中那種“打破了國界、沒有地域、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的種種限制,是一個不需要護照、沒有邊防檢查站、出入境暢通無阻的數(shù)字王國”,具有廣闊的自由空間,完全脫離了現(xiàn)實世界,以至于無法與身邊的人進行正常的接觸與溝通。互聯(lián)網上,不同國家的文化、思想、政治、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大量信息,都可以在網絡上呈現(xiàn),一些極不健康、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蝕著這些花季大學生的心靈,填充著他們內心的空虛,造成了他們思想上的混亂。
(三)學習缺乏主動性
一些大學生由于意志力不強,不能擺正學習與上網的關系,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上網,沉迷于網絡,打亂了本來應該規(guī)范的生活、學習秩序。一些學生本來是優(yōu)秀學生,可因為無節(jié)制的上網(聊天、打游戲等),導致在學習上不主動,甚至出現(xiàn)遲到、曠課、逃課等現(xiàn)象,以至于淪落到差生,有的到大學畢業(yè)時,竟然連畢業(yè)文憑都拿不到。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另一方面表現(xiàn)是:一些大學生認為,網絡上什么都有,學習上不動腦筋,依賴網上找答案,這樣來,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
二、大學生心理檔案建設的具體措施
心理檔案是記錄個體在社會適應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狀況,用以評定、預測和監(jiān)控個體心理行為的管理系統(tǒng)。對大學生而言,心理檔案是根據大學生的成長歷程和心理特征建立起來的,用以預測大學生心理行為并為實施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提供參考依據的動態(tài)管理系統(tǒng)。針對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國家、社會、學校都應從各個方面給他們更多的關心與幫助。建立好大學生心理檔案,可以用以預測大學生心理行為,并為實現(xiàn)心理輔導和危機干預提供依據。對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把握。
(一)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大學生在校心理檔案
班級是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大學生相處最多、了解最多也莫過于自己所屬的班級。這個班級其實就是同學們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家”。在這個“家”里最主要的成員是自己同輩的同學。而“同輩關懷”的力量,往往勝過父母、老師們的教導。在這里可以建立“兄弟幫幫團”或“好姐妹”幫助小組,幫助那些受網絡影響最深的同學,通過對話、談心、定期不定期地進行一些有組織的相關活動,使他們盡可能多地與同學們相處;開展一些民主評議活動,有意識地把“問題”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評議意見以及自我批評的材料進行收集,建議兩個月組織一次,通過這樣的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建立大學生在校的心理檔案。
(二)建立個案心理跟蹤檔案
對個別受網絡負面影響較深的大學生或心理障礙嚴重的大學生,應建立心理個案跟蹤檔案(重點建檔對象),及時地對他們進行跟蹤服務和有效的心理干預,避免并緩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對于此類大學生特殊的情況、狀態(tài)及偏常的行為反應,心理咨詢機構的輔導教師要及時地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并進行詳細記錄,作為典型個案材料進行收集,積累典型事例并設立專卷保存。設立個案心理跟蹤檔案,將使心理教師更加熟悉、專注這類大學生的特殊需要。
三、大學生心理檔案建設的原則
(一)保密性原則
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往往涉及到大學生的個人信息,諸如姓名、班級、年齡、籍貫等方面的信息,有的還涉及到大學生的隱私,如有關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等。如果未經過大學生本人同意,對大學生的隱私信息公開,不僅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而且也侵犯了其隱私權,將受到法律制裁。
(二)教育性原則
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的目的,是為了育人,在建立和利用心理檔案的過程中,不允許給學生留下任何心理創(chuàng)傷。一定要考慮怎樣做,才能避免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的問題,而且要有針對性(有受網絡負面影響特征的)。另外,要考慮的是,對大學生心理發(fā)展是否有利,是否切實可行,是否起到真正意義上的幫助和教育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心理檔案為學校實效教育目標服務。
(三)動態(tài)管理原則
當代大學生由于他們接觸網絡時間較多,受到網絡的負面影響是在所難免的,但由于他們身心正處于不斷成長和成熟的發(fā)展過程中,因此,對建立的大學生心理檔案,要實行動態(tài)管理,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這些學生,用積極的心態(tài)指導和幫助這些學生。不僅要看到學生心理品質的現(xiàn)狀,而且要看到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前景。當這些“問題”學生,不是“問題”的時候,理所當然地可以將建立的心理檔案給“撤了”或新建一個健康、正常的心理檔案。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網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對他們心理素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自我控制能力好、辨別能力強的學生,會免遭其害。而對于一些大學生,自我控制力差,是非辨別能力弱的學生們,他們往往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深受其害。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通過大學生心理檔案中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基礎資料和反映學生心理現(xiàn)狀與心理特征的資料及心理健康水平鑒定的一些情況記錄(如有無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程度如何),可以及時有效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分析,正確診斷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教育對策及輔導策略,共同探討如何對這些心理反應異常和可能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做好心理健康輔導工作。
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這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一起來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通過對受網絡負面影響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辦法、措施、方案,正確地引導他們,使他們早日走出網絡的困境,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注釋:
*本文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生檔案資源體系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號:2010YBA059。
參考文獻:
1.張永飛.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及教育對策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6(5).
2.劉慧瀛.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鄭州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3).
3.謝小紅.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思考[J].蘭臺世界,2008(7)下半月.
4.張巖.對高職專院校大學生心理檔案建設問題的思考[J].中國學術研究,2009(2).
作者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