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下旬,從智利礦難中獲救的異國礦工來電告訴郝恒,他們中有5人已向女朋友提出了去教堂舉行婚禮的請求,有的還被一些著名公司邀請拍廣告擔任代言人。他們永遠不會忘記生死關頭中國朋友的救援大恩!回想起3個月前那驚心動魄的生死大營救,作為出現(xiàn)在救援現(xiàn)場的唯一一名亞洲人,這位山東漢子至今感慨不已。
山東工程師奔赴礦難現(xiàn)場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東與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南北長4352公里,東西寬300多公里(最窄處僅96公里),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該國地廣人稀,但礦產(chǎn)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生產(chǎn)和出口國,被譽為“銅之王國”。早在5年前該國的人均收入就超過1萬美元。
2010年8月5日,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中的圣何塞銅礦發(fā)生塌方事故。下午14時,采礦隊負責人烏爾蘇亞頭頂突然傳來巨大的震動和轟鳴聲:“塌方了,快去找緊急逃生口!”這是他的第一反應。當過30多年礦工的烏爾蘇亞幾乎經(jīng)歷過井下的各種危險,但這一次,情況要兇險得多。還沒等他喊出口,巨大的巖石從上方滾落,將礦工們出井的通道截斷。塌方震落的煙塵充滿了礦井,大伙幾乎看不清任何東西,雙眼像被灼燒著一樣劇痛。
他們在黑暗中相互呼喊著排成隊伍,摸索著尋找通風隧道,可趕到那里不由大吃一驚:塌方滾落的石頭已將通風口完全堵住!大家意識到,所有的逃生通道都已被切斷,唯一可做的便是等待救援。但他們位于距離井口700米的深處,即便是最先進的救援挖掘機器也不可能馬上找到這里。
于是,烏爾蘇亞召集了被困的33名工人,根據(jù)記憶找到井下一處避難所,這里儲存著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食物和水源,但只夠兩天。為讓有限的食物維持得更久,礦工們開始實行食物配給制:每人每兩天僅能分到兩勺罐頭,一口牛奶,再加上半塊餅干。
在他的指揮下,大家用井下卡車的燈照明,并為頭盔探照燈和手機充電。雖然沒有信號和外界聯(lián)系,但這至少能讓礦工們知道日期和時間。當然,處于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封閉井下,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一個多月后的9月20日,烏爾蘇亞和工友們隱約感到頭頂上仿佛有細微的鉆井聲,這才感到一絲生的希望。
當時,為救出被困在700米地下的礦工,智利政府在制定救援計劃時,首先選定由中國三一集團設計生產(chǎn)的SCC4000型履帶起重機承擔起吊救援艙的重任。同時,三一集團駐智利分公司的工程師郝恒,也奉命作為起吊作業(yè)的操作手隨同設備一同抵達,向智利救援人員提供技術支持。
郝恒看到,在智利政府向世界各國的積極求助下,參與救援的團隊差不多成了一個“聯(lián)合國”。加拿大的鉆井工程師帶來了高強度的鉆井設備,美國宇航局的專家也來了,他們按照宇航員太空生存的經(jīng)驗,為礦工們制定井下食譜。
為保障救援任務的順利完成,9月29日,郝恒和智利最大的吊裝公司BURGER還專門進行了救援演練。lO月6日上午,智利晴空萬里,救援現(xiàn)場一片忙碌。銅礦所在地圣何塞城原本安靜的道路上,突然有警車穿過,緊跟在警車后面的是6輛卡車組成的車隊,車上載著漆成鮮亮紅色的中國自主設計、研發(fā)、制造的重型起重機部分零件,浩浩蕩蕩開往智利礦難救援現(xiàn)場。
成為“工地明星”
根據(jù)智利政府的安排,救援第一步是先打通輸送管道,將藥物和信息輸送下去。第二階段是打鉆救援通道。郝恒說,他知道的是打了三條,因為下面是巖石,最初進行得很不順利,所以有專家預測最快到圣誕節(jié)才能把人救出來。后來因為摸索出了一些竅門,救援通道才逐漸打得快了起來。
自打接到救援任務后,郝恒的心里就始終繃緊一根弦,
“因為不同于以往的施工任務,這是一次事關重大的救人行動!”他說,白己與這臺參與救援的起重機一樣,都非?!靶疫\”。
在智利已經(jīng)生活了一年多的郝恒,對這個不為國人熟知的南美小國十分了解。在這個中等發(fā)達國家,礦工每年的收人差不多相當于人民幣30萬元,再加上智利礦難的幾率極低,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選擇這種職業(yè),這次受困的礦工中,甚至還有一名前足球明星。
郝恒駕駛的這個有“神州第一吊”之稱的大型起重機,主臂長42米,自重300噸,能輕松吊起40011屯重的東西,是現(xiàn)場最大的救援裝備。很快,他和這個“龐然大物”就成了“工地明星”。很多外國人一看到它就驚嘆不已,稱贊“中國裝備了不起”!
后來不少到過中國旅游的智利人聽說他來了,趕緊跑過來,用學到的唯一的中文跟他說“你好”,然后用相機比劃著要拍照。短短幾天時間,主動要求同郝恒合影的智利朋友競有2000多人!
因為郝恒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了智利的報紙電視上,他成了名人。他和同伴去智利小鎮(zhèn)上買符合救援要求的厚底鞋時,鞋店老板認出他來,追出20米遠,硬塞給他們每個人一袋巧克力,一邊的西班牙語翻譯告訴他,這是感謝中國派他過來。
銅礦位于沙漠中,現(xiàn)場布滿砂石,每個施工單位被嚴格劃分開來,那里的天氣白天穿短袖,晚上就得換上棉襖,由于紫外線太厲害,所有裸露的皮膚必須擦上防曬霜。在礦難救援最關鍵的4天里,郝恒就住在起重機旁邊的集裝箱房子里,除了洗澡之外一直不離開核心區(qū)?!耙坏┑谝环桨赣袉栴},我們馬上就要投入‘戰(zhàn)斗’?!?br/> 10月9日上午8時許,智利礦業(yè)部長勞倫斯·戈爾伯恩忽然宣布一條驚人消息:歷時33天,他們使用的“SehrammT-130'’重型挖掘機完成了對長達624米的隧道的挖掘!這意味著,被困于銅礦深處的33名礦工的最終獲救已經(jīng)指日可待。
這一好消息,令在場的人們頓時歡呼雀躍,歡呼聲、掌聲、祈禱聲和歌聲響成一片。苦苦守候了60多天的礦工家屬們彼此擁抱,流下了熱淚。他們從事故發(fā)生后就一直住在銅礦旁邊的簡易帳篷里,等待著親人獲救。
根據(jù)計劃,為防新的塌方,洞壁加固后,郝恒將用起重機放入智利海軍特制的救人用搭載艙,然后將被困人員分批吊出。
這種救生艙總4米高,重460公斤。艙體采用的是網(wǎng)狀墻,通風。即使身高1,85米、體重180公斤的人,站進去也很寬松。它只能容納一人。考慮到礦工升井過程中可能遇到身體不適,救生艙觸碰石壁等情況,救生艙還配備了供氧、通信設備以及繃帶等。礦工還將戴上特制太陽鏡,避免眼睛見太陽光后受傷。救生艙在正常情況下的升降速度為每秒1米。估計每名礦工升井需耗時30分鐘左右。
10月10日,救援艙升降實驗前一天,現(xiàn)場的工程人員就集中測試救援艙的舒適程度。郝恒發(fā)現(xiàn),救援艙的四周由網(wǎng)狀鐵柵圍起來,外面被漆成智利國旗的藍色。它的頂部和底部分別都在側面裝有四個輪子,以便在管道里滑行。
令人感動的是,當?shù)孛婢仍藛T開鑿救生井時,井下的被困者也展開了自救。他們需要挖出1500噸的碎石。為此33名礦工被分成3班,輪流工作8小時,完成清理碎石等各種任務。
工作之余。一根連接地面的光纜能讓他們觀看電影或者足球比賽的錄像。當然還要運動健身。礦工們每天必做的另一項任務則是給家人寫信,他們特別提醒救援人員一定要送筆和紙下來。
日子“有條不紊”地繼續(xù)著。隨著救援搭載艙準備就緒,救援人員開始草擬出井順序。當?shù)V工們得知將按次序被救出時,許多人都提出最后升井。他們還商量好,升井后一起出書,然后共享利益。參與救援的一位專家感嘆道,從被困的第一天開始,這些礦工就做好了等待漫長救援的準備,他們組織嚴謹,團結合作,
“都不需要我們告訴他們該怎么做”。
讓“中國制造”名震世界
10月1 3日,救援進入了最關鍵的時刻,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著這里發(fā)生的一切。救援現(xiàn)場那個“巨元霸”吊車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因它的履帶吊上,“SANY”的logo被遮蓋了,為了將logo豎起來,郝恒絞盡腦汁,剛好看到現(xiàn)場有幾個配件箱,上面印著大大的“SANY”,他把它剪下來,樹立在履帶吊旁。這樣,來自中國的“SANY”將通過電視轉(zhuǎn)播,告訴全世界的觀眾:“中國制造”在國際救援中擔當了應有的責任。接著,他又剪下較小的一塊,貼在身上,看到這一幕,智利朋友都幽默地喊他“China SANY”,每當這時,這位山東漢子總是答應得很大聲。
在正式救援前,為做到萬元一失,救援隊上下空載了三四次救生艙。接著,運送5名救援人員下礦井,為礦工檢查身體,并講解如何操作救生艙。所以,第一次從放下救生艙到拉上來共花了將近50分鐘。后來快多了,17分鐘后就能放下去,快的9分鐘就能拉上來一個。
11時43分,第一名被困礦工被成功從井下運送到地面。那~刻,人們太激動了,掌聲和歡呼聲頓時響起來,很多人興奮得落淚。總統(tǒng)走上前來,給這位礦工一個深深的擁抱。郝恒見證了這生命的奇跡,但他無法走出駕駛艙和大家一起慶祝。靈機一動,就干脆鳴笛祝福他們。無意間,
“中國制造”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北京時間14日上午8點56分,第33名礦工、54歲的礦工負責人鳥爾蘇亞成功升井,智利總統(tǒng)皮涅拉在井口迎接最后一名英雄的勝利回歸,現(xiàn)場響起了持久的掌聲。至此,智利營救被困礦工行動取得徹底勝利。
事后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郝恒自豪地說:“雖然面對德國、美國、日本等重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同類產(chǎn)品的競爭,但中國自產(chǎn)的裝備能被智利政府‘相中’,承擔起如此重要的救人任務,表明了中國重工業(yè)已得到了國際的肯定和認可!”
外交部發(fā)言人馬朝旭表示,智利被困礦工救援工作使用了中國制造的重型機械設備,中方有關企業(yè)還派員專程赴智利進行協(xié)助。中方很高興為智利礦工獲救作出自己的貢獻。
智利救援,世界關注。2010年10月下旬,這位中國工程師在回國途中,一路上受到了非同一般的禮遇。智利圣地亞哥機場的行李檢查十分嚴格,工作人員一臉嚴肅,看起來像是特工。一開始,他一絲不茍地檢查郝恒的行李。突然,對方盯著他看了一會兒,沖他問道:“China?”郝恒點頭。“他沖我大笑,并一直將我送到安檢口?!痹诎屠柁D(zhuǎn)機時,機場工作人員也認出了郝恒,執(zhí)意要送幾盒點心作為禮物以表敬意。在上海浦東機場國際大廳,一群來上海參觀世博會的法國游客爭相與郝恒合影,并稱他為“英雄”。網(wǎng)友們還給他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救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