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種伴著文字長大的人,其實討厭得很,很多東西先是有文字體驗,搞得真的狼來了卻要逃了。其實迄今為止的人生經(jīng)驗里,有些是沒有什么文字能表達的,而有些文字上讀的東西,在現(xiàn)實中又會變樣。所以,文字與人生,實在是有關(guān)系,又是兩回事。
比如瑪?shù)铝中〉案?。普魯斯特的文字跟他的童年?jīng)驗有關(guān),何必要知道真正的瑪?shù)铝中↑c心吃起來什么樣呢?想必會失望的。可是另一方面,這種點心因為文字而不朽,吃起來才更有意思。還有一個文字中的點心給我印象特別深,就是《紅樓夢》里寫寶玉的丫鬟跟廚房的丫頭拌嘴,很復雜的一場戲,中間小丫頭手里拿著塊糕在那里說,誰稀罕你的東西,我這糕才香呢(原文不如此,完全是我的記憶在杜撰了)。不過從此那塊糕在我的印象中是美味至極,是什么糕呢?其實也不知道,只是覺得好吃。
如今中西甜點也吃過了不少,目前比較喜歡一種栗子撻,面撻上填栗子泥,再擠上奶油嵌兩
瓣草莓,不過甜也不過膩。還喜歡意大利點心提拉米蘇,用小勺子舀一點舀一點,入口即化的,最適合男女約會時候點的。有一天,索菲亞?羅蘭上電視脫口秀推銷她的食譜,就露了一手提拉米蘇,從她那里我才知道提拉米蘇的意大利原意很性感,是pick me up的意思,譯成中文是“帶我走”之類。索菲亞?羅蘭是那種很大地式的女人,很喜歡做菜,她的食譜我真的買來了,里面會提到馬斯楚安尼喜歡她燒的什么菜,拍某部電影閑暇時她燒了什么菜,還有她的不少玉照。倩影配美食,有人能不為之傾倒嗎?里面有一章是意大利粉。美國流行一種減肥法就是不吃淀粉類食物,可是索菲亞?羅蘭嗤之以鼻地說,一派胡言,我就整天吃意大利粉。索菲亞?羅蘭當年美得驚人,老了之后也保養(yǎng)得很有魅力,所以她說吃意大利粉很健康那該是沒錯的。
法餐的甜品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最后的禮花,讓食客觀之先要發(fā)出嘖嘖稱嘆,入口又要嗯呀啊呀地瞇起眼睛幸福感嘆才算大功告成。造型要高雅細致,色彩要搭配得當,食材要新鮮講究,口感要軟硬結(jié)合,有時面對著堪稱藝術(shù)品的造型,真有些不忍下勺!
傳統(tǒng)的法國點心比較廣為人知的如Macaron,Souffle,Mousse,Cream Brulee,Opera,Choux a la crème,Madeleine。Macaron的法文意思是“少女的酥胸”,因為是薄餅夾餡料,薄餅皮極細酥,原料不過是杏仁、蛋白、糖、面粉和奶油,但是做成細酥的表皮卻不容易,所以很考驗甜點師的功力!Souffle(梳乎厘)更簡約,就是鮮奶和蛋白,但是蛋白蛋黃和牛奶打發(fā)后隔水烘烤,蛋白膨脹,而稍微一碰就融化了,留下滿嘴乳香,法文的Souffle就是“吹氣”的意思,一定要趁熱吃,轉(zhuǎn)瞬即逝的一個夢,也是考驗甜品師的一道基本甜品。 Mousse(慕斯)的意思是泡沫,是把鮮奶油拌入巧克力、果肉、奶酪、洋酒等倒入模具冷凝而成,入口似有還無,如泡沫掠過!Cream Brulee則是有燒痕的奶油,內(nèi)里滑嫩,表皮則一層焦糖燒至酥脆,食客的樂趣就在于用小銀勺果斷地一敲,焦糖片嚓嚓響,而下面乳黃的布丁和焦糖片一起入口,清脆與滑嫩一起體驗!
Opera——法式劇院蛋糕,設(shè)計和味覺都讓人聯(lián)想到歌劇院。六層的蛋糕,味覺的交響。Choux a la crème就是泡芙,據(jù)說是奧地利的哈布斯王朝和法國的波旁王朝長期糾紛,后來以聯(lián)姻告終,婚禮上就有這道甜點壓軸,所以到現(xiàn)在還是法國人為孩子慶生或者婚禮上的甜點,不同的是要把泡芙沾焦糖,堆成塔狀,稱作泡芙塔。
在這些基本甜品的基礎(chǔ)上,法國高級餐廳和甜品店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發(fā)展“自選動作”,經(jīng)常是各種甜品技術(shù)組合在一個盤子里,達到更新更炫更奇妙的境界, 讓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