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是指具有上海特色,體現(xiàn)在周立波身上,就是小心、精明、會算計。他習慣隨身攜帶一個微型計算器,花錢之前,總會掏出來計算一番,然后決定買不買。算什么呢?答案是英文——CPW。CPW是什么東西?
有一種生活狀態(tài)是貧而不賤
14歲時,周立波進入上?;鼊F。1996年,周立波下海經(jīng)商,從投融資生意入手,挖掘了第一桶金后開始做證券操盤。那時,他手里的流動資金在六七個億左右。
而立之年晉升富翁,周立波的日子過得很囂張,一年半里買了9部車,他覺得春風得意。然后講哥們義氣地給朋友幫忙做貸款擔保。沒想到,一筆高額貸款擔保下來,貸款人卷款逃逸。他被連帶進去,掏光了存款還差495萬,只能賣房賣車。終于擺平后,回到了一無所有。
為了東山再起,周立波前往日本打工。在大阪,他學到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消費理念——CPW,CPW是Cost Per Wear的簡寫,即“每次著裝成本”。
因為沒錢,周立波在大阪跟其他打工的中國人合住。雖然已經(jīng)落魄,但當年富裕的時候周立波還是給自己買過不少體面的行頭,他穿到日本的,是3年前花人民幣3200塊錢買的一雙意大利黑色淺口小羊皮鞋。本打算到日本賺了錢再買新鞋,不料工作不順,只能將這雙鞋盡量使用到極限。
一次跟一個室友閑聊,不知怎么就聊到了這雙鞋上,室友驚呼:“那真是太值得了!”
他拿出個計算器幫周立波計算:這雙鞋你在上海起碼穿了50次,來日本后又穿了整整10個月,加起來就是350次,截至現(xiàn)在,每天穿它的成本就是3200/350=9.14元。這雙鞋起碼還能再穿一年,那到它報廢之日,這雙鞋的CPW就是3200/715=4.48,雖然買的時候花了3200塊錢,但穿一天的成本不到5塊錢。
接著,室友指著周立波床下面一雙他剛來日本為了省錢,花人民幣100塊錢買的帆布鞋繼續(xù)算賬,帆布鞋做工很差,穿上去腳就打泡,所以周立波只穿了3次就再也沒穿過了。這樣一算,這雙帆布鞋的CPW竟然高達33塊錢,雖然價錢只有小羊皮鞋的3%,單次使用成本卻反而是后者的6倍多。
周立波不禁想起自己年少輕狂的日子,原來自己當年根本不會花錢:買那么多車,可平均每輛車開了不到10次,買了好幾套房卻根本沒有進去住過,一時興起買的那些名牌西裝、真皮拎包以及各種漂亮的領帶夾、胸針……多半都是一買回家就掛進衣櫥再也沒碰過。這些東西的CPW,一定都高得嚇人。
周立波開始審視自己的財富觀和消費觀,他比較留心的,是那些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為了配合賣場大促銷偶爾做點打折活動的男裝。這樣的品牌款式往往經(jīng)得住時間的洗禮,就算在三年后穿出來,也不顯得落伍,而且用料考究,質(zhì)量耐久。
仔細比較之后,周立波買了一套Armani的西裝,一件Moncler的夾克,一條Jeep的褲子和一雙CNC的板鞋?;舜蠹s人民幣3000塊錢。隨后的一年里,他再沒買過衣服,因為這些衣服鞋子混搭起來,已經(jīng)可以滿足他的一切要求。
這樣的生活,貧而不賤。
學會花錢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周立波在大阪兩年沒賺到什么錢,最終回國。他決定做回老本行——滑稽戲。上座率談不上火爆,周立波決定對表演進行改革。從傳統(tǒng)滑稽戲段子變成講述與老百姓更貼近、更新鮮的內(nèi)容。因為經(jīng)過商出過國富過也窮過,這些經(jīng)歷成了寶貴素材,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整理出了《笑侃大上?!?。
清口是周立波的獨創(chuàng),就是一個人在臺上表演,梳著小分頭,說著上海話、普通話,再加幾瓶礦泉水,不換裝、不休息,一張嘴、一個提示夾,撐起一臺表演。既有傳統(tǒng)噱頭,又有時尚笑料;既有脫口秀,又有才藝表演和短信互動。結(jié)果,在美琪大戲院的首演就獲得空前成功,一夜之間,大上海到處都談論著這個海派清口掌門人。
“北有小沈陽,南有周立波”的名號就這樣打了出去。學者余秋雨把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和自己的散文作比較,認為它們都達到了“形散神不散”的境界。每場按1300名觀眾計算,僅票房收入就是50多萬,按照協(xié)議,周立波獲得總票房的60%。一個月表演6~8場,這筆收入算一算是不菲的。
終于又富了,在存款金額打著滾往上翻時,周立波將從日本學來的CPW帶進了自己當下的生活。他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隨身攜帶微型計算器的好習慣,不管在買什么東西之前,都會按照自己的使用次數(shù)計算一下該物品的CPW數(shù)字。
周立波非常喜歡車,否則當年也不會購入9部汽車。好友關棟天非常理解周立波的這份汽車情結(jié)。所以,在周立波成名后,他悄悄為他預訂了一臺最新款的別克君威轎車。不料周立波卻沒有像他預料的那樣喜出望外,搖搖頭:“我沒打算買車!”
他算給關棟天看:除了表演外,我一般不出門,買車一個星期最多開兩次,一年按100次計算,15年報廢,一共也只能開1500次。這輛車所有手續(xù)落地得要28萬,每年養(yǎng)車還得2萬,加起來就是58萬,這么一算下來,我用車的CPW成本就是每次387元。你覺得我買車劃算嗎?
周立波對此用兩句話作總結(jié):一個人,在面對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時還能保持冷靜和理智,才證明他學會了花錢;學會花錢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小心花錢并不等于小氣花錢
與有錢了就買房的同行們不同的是,周立波沒有買房。他在人民廣場附近租了一套一居室的精裝修小戶型,月租金4000元。這也是經(jīng)過成本核算的:按照上海當前的房價,這套房子均價2.5萬,加上裝修電器總價在70萬以上。按照每月4000元租金計算,用買房的錢來租房只能住15年,看似虧了55年。但是,周立波在租房后,就將一筆與房價等值的資金買了黃金,在租房半年后,他持有的黃金就已經(jīng)增值20%。
按照這樣的投資獲利率計算,70年后,當房子的土地權(quán)到期時,黃金的本利總價,起碼可以換來3套這樣的房子——買一套房子只能得一套房子,或者什么都得不到;租一套房子,自住幾十年還能落下相當于三套房子的財富。
為了保證表演與時俱進,周立波必須大量閱讀,保證信息資源。一開始他購買報刊,每天的費用都在80塊錢左右。周立波覺得CPW成本太高。因為嶄新的報刊翻上一遍,只能找到寥寥可數(shù)的幾個熱點,然后就當廢紙賣掉,利用率實在太低了。
比較琢磨之后,周立波改為閱讀電子報紙,很多他經(jīng)常購買的報紙在網(wǎng)上都有電子版,點擊閱讀一次收費不過1毛錢,信息量一點也沒減少,開銷卻從以前的每月3000多元控制到了每月300元不到。
周立波也給自己買了奢侈品,他將沒買車的錢用來買了一塊勞力士。關棟天開玩笑地說他手腕上面一輛車,燒包。可周立波拿出計算器一算,關棟天又笑不出來了:按照勞力士最低可以使用50年計算,可以戴18250天,每天的CPW不到22元。
最值得一提的是,應邀到北京做客魯豫有約時,周立波本來穿的是一套昂貴西裝。結(jié)果在飛機上弄翻了果汁潑了一身,到了北京不得不換一身衣服再去訪談現(xiàn)場。
就在臨時買什么衣服的問題上,周立波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原則。他肯定自己家里的衣服已經(jīng)完全足夠,所以這次救急的衣服就是為了接受訪談而買,回到上海后,極有可能再不穿。所以,要盡可能買便宜的。
他直奔家樂福,買了一件58塊錢的白夾克,一條66塊錢的黑褲子,結(jié)果褲子還短了,穿上皮鞋的話就變成了吊八寸,于是順手拿了一雙89塊錢的金色高幫鞋。全套加起來213塊錢,錄完了那期魯豫有約。
現(xiàn)在,周立波即將開演新的海派清口節(jié)目——《我為財狂》,他打算將自己隨身攜帶計算器,隨時算算使用成本的花錢心得變成好聽又好笑的故事講給觀眾聽。在他看來,“即便不懂CPI,也一定要懂CPW!”
什么最便宜?使用率最高的最便宜——這就是千萬富翁周立波的花錢秘笈,對普羅大眾一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