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譽。靈渠設計精巧、風光秀麗,而且兩千多年來歷朝歷代對靈渠不斷進行完善和修復,因而靈渠兩岸文物古跡甚多,當代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稱之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p>
靈渠彎彎曲曲地從興安縣城中間穿過,水色秀麗,風景如畫。渠邊的居民還如他們的祖先一樣在這條流淌了兩千年的河流里浣衣、洗菜。新的、古的小橋飛架渠上,成為人們來往的通道,也成為靈渠眾多景點中的經典。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萬里橋,建于唐朝年間的萬里橋號稱廣西第一古橋,因其距長安水路一萬里而得名。明朝嚴嵩被貶,途經萬里橋,對著這“萬里之途”大發(fā)感慨,于是吟出了:“萬里橋頭風雪暮,不知何處望神州。”清朝的時候,這個位置成了鬧市,橋上專賣云吞一類,攤主們總把剩下的湯倒進靈渠里,于是有位老先生出了這樣一出上聯(lián),說“萬里橋橋萬里橋上湯橋下水湯湯水水”,如今成了絕對?,F今的這座萬里橋早已無從尋找盛唐的遺風,賣湯水的攤點也不知去向,只有人們仍舊穿行,少男少女們仍在這里相會。
馬嘶橋也是一座名橋,因為其與漢朝馬伏波將軍有關,頗有來頭。伏波將軍馬援,平定南亂途經興安,來到了一座小橋前,馬兒停著不走了,任憑鞭打就是嘶叫著不肯過橋。渠邊一位釣魚的老者看出了究竟,原來是這橋年久失修,早已搖搖欲墜。馬援聽后恍然大悟,錯怪了戰(zhàn)馬??墒沁@橋不修定會威脅來往行人,將軍于是下令修橋,軍師卻說已無經費,將軍無奈,看著心愛的戰(zhàn)馬道:“先把馬拉到市集上賣了,修橋再說。”將軍賣馬修橋的事流傳開來,鄉(xiāng)民們非常感動,于是大家出人出力,修好了此橋,并取名為“馬嘶橋”。馬嘶橋湮沒已久,如今只剩下了傳說。廣西第一古橋的名頭也落入旁家。
粟家橋的外表樸實無華,沒有任何故事包裝,顯得真實自然,橋頭老樹的根竟然順著橋爬到了對岸,橋下的碼頭自然是洗衣服的最佳位置,孩子們也喜歡這里,爭搶著從橋上跳進水里。入夜,這便成了裸泳愛好者的天堂。
有人用“北有長城,南有靈渠”的說法來證明靈渠的歷史地位,在長城的雄壯和險峻中,透露出拒敵千里的冷峻;在靈渠的寧靜與從容里,洋溢著溝通心靈的溫情。如果長城會令人想到金戈鐵馬的征戰(zhàn),想到烽火連天的歲月,靈渠則會使人更加向往與自然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