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攝影師梅耶爾來到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馬里。在首都巴馬科,他將世界著名景觀以及西方發(fā)達(dá)國家城市街景、自然風(fēng)光等制作成背景圖片,讓不同年齡的人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或是夢想的地方?!皩τ诔錾⑸L于撒哈拉以南的你來說,最想去哪兒?在哪個房間或地點,和哪些人在一起?燈光如何,家具有什么,你會擺出什么姿勢?”然后,梅耶爾將每位參與者的個人照片和選出的背景圖片融合到一起組成一幅極具立體感的畫面。這些合成圖片在“非洲圖片節(jié)”上展出,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反響。馬里人一次小小的思想旅行、一次短暫的思想逃脫,卻讓整個歐洲獲得了一次難得的靈魂洗禮。
之所以說他們的夢想令人驚嘆,是因為我們原先以為,來自如此貧窮落后之地的居民應(yīng)該出于本能選擇一些豪華的場面作為背景,來表示自己對命運的抗?fàn)幒筒粷M。然而實際上,所有參加這次活動的馬里人,不論年齡和性別,竟沒有一人選擇奢侈、豪華的背景!他們有的人選擇了令人乏味的教堂大廳,卻沒有選擇好萊塢的華麗電影場景;有人選擇了一些喧鬧的地方作為夢想地,例如一條美國高速公路、人山人海的公海沙灘、堵滿了出租車的西方某城市街道,卻沒有選擇頂級跑車或帶有私人游泳池和小型飛機場的豪華別墅;還有人選擇自然風(fēng)光為背景,比如一片茫茫白雪、古希臘遺址的廢墟或是寬闊無垠的大海,甚至還有個小男孩選擇了一個堆滿資料的檔案室。雖然被給予了夢想的權(quán)利,但他們既不想通過照片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也不想用它來炫耀。
從這組合成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馬里人的這次思想旅行與徹底顛覆自己的社會地位完全沒有關(guān)系。盡管來自西方的價值觀影響愈來愈強烈,但他們對社會地位的象征——房子和汽車等物毫無興趣,他們只對日常生活、城市街道和那些不知名的自然風(fēng)光感興趣,因為在那里他們可以和其他人在一起。另外,幾乎沒有哪張圖片存在著特別強烈的沖突感,每位參與者的照片和所選擇的夢想地都非常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大部分圖片都是可信的——如果不被告知是合成圖片,那根本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照片是“假的”。不論是從照片本身,還是從旁人的眼光來看,這些馬里人雖不是真正身處于夢想的地方,但看起來卻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樣。這就是全球經(jīng)濟文化交流互動即“全球化”下的偉大產(chǎn)物:無論是站在雪地中間的非洲女孩兒,還是沿著艾米利亞大街騎自行車的非洲小伙兒,看上去都是真實可信的。
反觀我們,在描繪非洲和南亞窮苦人民的生活時,他們的饑餓和痛苦也仿佛充滿了異域風(fēng)情,“不習(xí)慣定律”似乎就是為這些生活在非洲的窮人而生成的。但是,這些被我們認(rèn)為是生活在世界邊緣的人們卻堅定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們在這些圖片中找不到任何的異域元素,因為非洲人并沒有用異域的眼光來看待外面的世界,包括我們在內(nèi)。他們堅定地相信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公民,沒有人可以剝奪他們這個權(quán)利。
最美麗、最樸素的夢想屬于這些生活得并不富足的人。在這里,每個人的夢想都十分普通卻相當(dāng)合適,甚至就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
去過梅耶爾攝影工作室的一位馬里人對我們說:“非洲沒有絕望,沒有身陷悲劇和戰(zhàn)爭而無法自拔?!比欢覀儏s對這個健康的、生機勃勃的非洲知之甚少。
[譯自意大利《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