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老冤家共治不列顛
□ 白弓
英國大選落下帷幕,在野13年的保守黨長出了一口氣,在野65年的自由民主黨更是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英國議會下院649個議席中,保守黨的席位從198個激增到306個,一躍成為第一大黨。執(zhí)政的工黨席位則跌到258席,第三大黨自由民主黨拿下55個席位。由于未能拿到絕對多數(shù),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通過談判,聯(lián)合組成新一任政府,保守黨黨魁卡梅倫與自由民主黨黨魁克萊格出任正副首相。對于這個結(jié)果,觀察人士一致認(rèn)為,最為出彩的不是保守黨,更不是黯然離去的工黨,而是克萊格麾下的自由民主黨。
今年的英國大選有很多新意,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首次引入美國式的電視辯論,三黨黨首首次在電視上向公眾闡釋施政理念爭取支持,結(jié)果辯才無雙的克萊格表現(xiàn)卓異,贏得眾多選民尤其是女性選民的青睞,民調(diào)顯示其個人受歡迎程度竟高達(dá)72%;而在大選結(jié)果出爐之后,克萊格又充分發(fā)揮“機(jī)會主義黨”的優(yōu)勢,在保守黨與工黨之間兩頭下注,將第三大黨的價值壓榨到了極致。因為這個緣故,前首相布朗極其尷尬地在兩天之內(nèi)兩次宣布辭職——先是辭去工黨黨首職務(wù),以爭取自由民主黨同意與工黨攜手組閣,又在談判失敗后,黯然辭去首相職位。
玩政治技巧,副首相克萊格看起來比正牌首相卡梅倫還要嫻熟。
兩大政黨豪門相逢一笑,攜手走入唐寧街10號。把這一幕放在英國三百多年憲政歷史的大背景下,著實有別樣的意義。
保守黨的前身是1679年就開始成形的托利黨,是英國政壇徹頭徹尾的豪門;自由民主黨的前身自由黨則脫胎于輝格黨,也曾有過一手遮天的闊氣。兩大黨派的三百年紛爭,在確立君主立憲制之前就開始了。
1679年,圍繞著具有天主教背景的詹姆斯二世,是否有資格擔(dān)任信奉新教的英國國王,英國政壇吵翻了天。支持詹姆斯二世的議員被政敵罵做“托利”(Tory,愛爾蘭土語,意為不法之徒),“托利”們則反唇相譏,罵反對詹姆斯二世的議員為“輝格”(Whig,蘇格蘭土語,意為馬賊)。
英國政黨政治中的兩大派別,托利黨和輝格黨,就這樣在一場充滿了赤裸裸的人身攻擊、沒有任何紳士風(fēng)度可言的罵戰(zhàn)中誕生。
君主立憲制早期,輝格黨通常代表大地主、銀行家和商業(yè)階層——即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而托利黨則傾向老牌貴族階層,維護(hù)王權(quán)。
1714年英國漢諾威王朝拉開帷幕,喬治一世就任,英國同時誕生了第一位首相——輝格黨人羅伯特·沃特爾,此君把持首相職位長達(dá)21年,乃至漢諾威王朝的前幾十年全是輝格黨人天下。
1783年,托利黨人小威廉·皮特在喬治三世全力支持下成為英國首相,皮特首次就職時的年齡絕對讓你大吃一驚——24歲,這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英國首相,不僅空前,而且絕后。以至于當(dāng)時議會里有人憤怒地抨擊喬治三世把國家“交給一位小學(xué)生來管理”。
面對反對聲浪,小威廉·皮特斷然解散議會重新大選,出人意料的是,在大選后他取得了新議會的支持。此后小威廉?皮特兩次出任首相,達(dá)19年之久,直到1806年他在首相職位上,以47歲的年齡英年早逝。此后數(shù)十年間,他的門徒和追隨者也長期把持著英國政壇。
真?zhèn)€是,江山代有妖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十年。
19世紀(jì)的風(fēng)雨中,托利黨蛻變成保守黨,輝格黨變身自由黨,你方唱罷我登場,英國首相職位,兩黨輪流坐莊。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成了自由黨(輝格黨)的催命符,由于在大戰(zhàn)早期應(yīng)對不力,自由黨遭受重大打擊,1916年自由黨人首相阿斯奎斯黯然去職,傾向于保守黨的勞合·喬治組織國民政府(不分黨派聯(lián)合政府)。
失去政權(quán)的自由黨在戰(zhàn)后兩次分裂,加上代表勞工階層利益的工黨在上世紀(jì)20年代崛起,英國政壇進(jìn)入保守黨與工黨雙雄爭霸的時代。
自由黨褪去豪門光環(huán)之后,除了在1931~1932年以及二戰(zhàn)期間,兩次短暫參加過國民政府之外,一直作為反對黨存在,淪為“千年老三”。1988年,自由黨與社會民主黨合并,形成今天的“自由民主黨”。
此次克萊格以副首相身份進(jìn)入唐寧街10號,是65年來第一次有自由黨人入閣,對這家老牌豪門來說,不知道該慶幸還是該悲哀。
本次大選之前,英國《泰晤士報》組織專家,對英國有史以來的52位首相排了個座次,結(jié)果,打贏了二戰(zhàn)的保守黨人溫斯頓·丘吉爾排名第一,打贏了一戰(zhàn)的勞合·喬治排名第二,打贏了馬島戰(zhàn)爭的撒切爾夫人排名第五。在維多利亞王朝巔峰時期四次出任英國首相的德累斯頓和史上最年輕首相小威廉·皮特,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位。
而卸任首相布朗,黯然排在第36位,位于著名的“綏靖首相”張伯倫之后。
52名首相,誰排名倒數(shù)第一?他是1770年-1782年在位的諾斯勛爵。此公任內(nèi),日不落帝國陷入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泥潭,1782年,當(dāng)英軍在約克鎮(zhèn)遭受決定性失敗之后,議會當(dāng)即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諾斯勛爵黯然去職,他也是第一位因不信任動議而辭職的英國首相。
從丘吉爾到諾斯勛爵,這一頭一尾之間,赫然是勝者為王敗者寇的鐵律。估計新任首相卡梅倫看到這個榜單,也要暗自思慮,和“老冤家”一道共治不列顛,5年之后,自己能排第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