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建筑質量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名建筑工作者,對于房屋建筑中出現的或大或小的問題,應該仔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1、撬房建筑中地基造成的問題
我國地域遼闊,從沿海到內地,分布著多種多樣的地基土,其抗剪強度、壓縮性以及透水性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別,不少為軟弱土和不良土,主要包括,沖填土、軟牯土、泥炭土,膨脹土,雜填土、飽和粉細砂、濕陷性黃土,多年凍土、巖溶洞土等,因此在工程建設中常會遇到不良地基,特別是一些磚混結構房屋,由于其具有層數低、跨度小的特點,為了節(jié)省和時間,房屋的地基基礎往往采用天然基礎或對地基進行淺層處理后便進行基礎施工,當房屋建成使用時,地基土在承受荷載后會產生變形。
應對地基造成的問題,應該采取以下措施I
(1)減少基底附加應力:①采用輕質材料、輕型結構,以減輕自重。②擴大基礎底面積,減小基底附加壓力。③選用有一定厚度的、地基容許承載力較高的均質土層作為基礎持力層。
(2)選用恰當的基礎方案:①加強基礎剛度,選用條形基礎,必要時采用片筏基礎。@基礎埋深宜埋置在相近標高的地基土層上。③按照變形控制原則調整基礎的型式、大小和埋置深度。
(3)控制荷載分布和加荷速率:①合理布置建筑物平面或使荷載均勻分布。對于使用要求較高的建筑物,宜避免荷載局部集中。
(4)做好施工質量:①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要制定施工方案,要讓施工人員了解如何施工,掌握技術規(guī)程,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⑦要對地基土的施工質量和處理效果進行科學檢驗,達到要求,方能進行下步施工。
2、樓房建筑中地下室施工中注意的問題
2.1地下室施工中的測量
在地下室測量放線時,常會出現軸線偏位的現象,軸線偏位往往就會造成返工、因而地下室施工中的測量較易出問題,此外,地下室施工一般都需要趕進度,因為地下室施工怕雨水,實踐證明,下列措施有較好效果。(1)基坑開挖過程中,將坑外軸線引測到基坑四周圍護樁上,用木樁加釘木板固定于支護樁間土中,軸線引測
至木板上。用紅漆標注,并用3寸半鐵釘定位,稍露lcm左右,用于拉線。(2)素砼墊層施工完畢后,將基坑圍護樁間木板上的軸線控制點引測到墊層上,用紅漆標注,便于基槽驗收和綁扎鋼筋白檢,同時可消除因儀器無法架置和鋼筋彈性不穩(wěn)定引起的誤差。
(3)為避免澆筑砼時,因砼流動產生的側壓力改變柱墻插筋位置。必須對柱墻筋采取固定措施,如將柱筋焊干底板鋼筋上。對墻插筋則采取加
斜撐和水平撐等措施。
2.2地下室施工中澆筑問題
目前高層建筑施工的地下室普遍面積大、體量大。質量控制要確保達到既定的質量目標,必須確保地下室混凝土的密實性,不產生收縮裂縫,不出現漏水,才能達到質量目標。
(1)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和質量通病,在施工中可能會產生以下幾個質量問題:①混凝土的長,寬度不能超過它在初凝期和終凝期及穩(wěn)定期所產生的收縮極限,超出極限,則將產生收縮裂縫,如裂縫貫穿則將產生漏水。②混凝土在初凝時產生的水化熱所帶給它的裂縫。③混凝土的密實性問題。如混凝土的密實性不好。體內將產生很多細小的孔隙,孔隙有產生貫通的可能,
因而要產生漏水。④施工中的冷縫問題,冷縫實質是新老混凝土的結合處,雖然是在相差不多的時間內澆搗,但在施工中,初凝后的混凝上就變成老混凝土,它不宜與新混凝土產生結合,
因而在施工中將會出現冷縫,但它是沒有經過施工處理的結合處,結合處嚴密,因而容易產生貫穿裂縫,產生漏水。后澆帶的處理問題,后澆帶結合部表面的浮漿很多,強度小好,不進行浮漿除和鑿毛,將使新老混凝士的結合不嚴,容易產牛裂縫,產生漏水
(2)針對質量通病,地下室砼澆筑就顯得特別重要。要重視以下環(huán)節(jié):①根據地質情況,選擇正確的地下室基坑的排水方法,保證基坑內的干燥。②重視底板的施工分塊以及底板的施工順序。確保底板的質量,施工順序采用依次澆搗的方法進行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選擇:為確?;炷恋拿軐嵭?,混凝土的配合比是關鍵。在配合比中影晌地下室混凝上密實性的主要是粗細骨料的選擇和坍落度的控制及外加劑的摻量。④嚴格按設計要求設置止水鋼板,并逐個檢查止水鋼板焊縫,確保焊縫飽滿、連續(xù)。⑤砼澆筑時,嚴格按施工方案施工,澆筑地下室外墻時用三臺振搗棒分上,中、下多點振搗,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3、樓房建筑中樓梯的施工問題
一般高層建筑在電梯井剪力墻旁沒有樓梯,并且有可能樓梯砼標號和剪力墻砼存在差異。即使砼標號同等,若不采取措施。樓梯和剪力墻同步施工。難度也比較大。因為剪力墻中的砼容易從樓梯段接處中冒出來,所以常規(guī)施工過程中樓梯施工要滯后干剪力墻。樓梯只能預留插筋,但施工中常常出現樓梯鋼筋遺漏或預留位置不準確等現象,為使樓梯與剪力墻同步施工,并消除砼流淌現象,在墻與樓梯段之間使用雙層鋼絲網作隔離,既保證樓梯與剪力墻整體澆筑,又避免剪力墻砼由于自重而從剪力墻與樓梯接口處冒出,確保了施工質量。
4、樓房建筑中外圍填充墻的施工問題
高層建筑外填充墻直接承受較大的風荷載及雨水侵襲,外墻一旦出現滲漏水現象,要維修都無從下手,所以對外圍填充墻的強度和灰縫飽滿度要求較高。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把原材料質量關,加強施工工藝的控制。以前往往認為外墻面磚能夠起到防水作用,而忽略了基層的處理,而事實上恰恰相反,由于貼外墻面磚時難以保證水泥砂漿完全飽滿,而日,水泥凈漿收縮大,極易開裂。這樣,外墻貼面磚不但不能防水,而且還積水,因此防制外墻面磚墻面滲水需著重從基層處理,其作法是:①對于外墻施工時留下的孔洞、框架填充墻的頂部、空心磚外墻的豎縫,首先需進行堵洞和勾縫,并作為一一道工序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的操作。②外墻保溫可采用膠粉聚苯顆粒系列外墻外保溫材料,施工時先對基層墻面浮灰、油污、脫模劑等影響施工質量的物質進行處理。界面劑應涂刷均勻,防止漏刷。聚苯顆粒材料攪拌均勻后方可使用,且在4小時內使用完畢。保溫層施工應分層進行,每層厚度不大于20mm,時間間隔最小為24小時,施工環(huán)境溫度偏低時,時間間隔應延長。最后一遍聚苯顆粒漿料施工達到灰餅厚度時,用刮尺刮平,并用木抹子抹半。保溫層固化(2~3天)后,抹第一遍抗裂砂漿,其厚度控制在2~3mm。當外墻體為剪力墻結構的,根據外墻結構尺寸對錨栓錨固點用沖擊鉆進行預闊孔,鉆孔深度大于30mm(指鉆人墻身深度)·當外墻面為砌體或多孔粘土磚時,錨固件采用專用螺栓進行錨固。
5、門窗四周開裂的問題
造成門窗四周部位抹灰開裂一個重要原因是施工人員貪圖方便,門窗安裝采用先砌墻后安裝門窗框的方法,這種方法使門窗框四周部位出現較大空隙抹灰難以完全填滿,因此,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材料收縮、震動等影響,門窗框四劇部位會出現抹灰開裂現象。要避免門窗周圍開裂的產生一是預留門窗洞口要大一些,門窗的安裝順序也很重要,在安裝門窗前,應先定好位,把窗底的墻砌到對應的標高并填滿防水水泥沙漿,在門窗安好后,門窗的兩邊還需要用防水水泥砂漿填滿,對于一些難施工、位置窄的地方,可以用人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