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安精神傳承的豐富內涵、時代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延安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培育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黨中央帶頭弘揚、踐行延安精神,為全黨做出了表率。胡書記在延安考察時指出:“在和平建設時期需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毖影簿袷且环N精神,也是一種傳統(tǒng),是歷史形成而被人們傳承下來的一種作風、風范。它大體上包括: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有效方法。
延安精神的傳承弘揚不僅需要各級黨委、政府部門,還需要祖國未來的接班者,即正在接受教育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我國現(xiàn)有高校在校大學生人數(shù)1900萬,用延安精神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是許多高等院校一直以來建設發(fā)展的重點工作。開展延安教育活動進校園活動實踐已形成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和各個高校黨委的共識。
2、延安精神對高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性
1982年美國犯罪學家喬治在著名的《大西洋月報》上發(fā)表論文指出:如果有人打壞一棟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且窗戶沒有得到及時的修理,人們就可能受到這一扇破窗戶的暗示而去打破更多的窗戶玻璃。這就是“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解釋了一個道理:環(huán)境具有強烈的暗示和誘導性。從心理學和社會意義上講:人天生具有仿效性、攀比性、從眾性。而環(huán)境則會給人以最直接、最強烈的暗示。學校環(huán)境是學生賴以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土壤,創(chuàng)設和營造有利干人才成長的條件和環(huán)境是高校學生管理的重點工作,美國哈佛大學原校長登陸說:“最令哈佛驕傲的,不是培養(yǎng)了6個總統(tǒng),培養(yǎng)了36個人若貝爾獲獎者,而是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的、充分的發(fā)展環(huán)境?!?/p>
當代青年生活在改革開放和多元化的時代,生活富裕,沒有禁錮,他們的思想活躍,知識面廣,信息量豐富,大部分青年形成了自強、自信、自知的素質。但由于獨生子女多,經濟生活繁榮,價值取向多元素等因素,也導致他們自制力差,依賴性強,耐挫折能力弱,認錯能力弱,信仰迷茫,情感脆弱等。因此,對這些“懷中抱大”的80后、90后青年,更需要對他們進行延安精神教育,讓他們汲取延安精神的哺育,重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磨礪意志,錘煉品德,自立自強,真正成為“四有”的新一代。
3、運用延安精神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性
3.1當代學生缺乏正確自我意識
高校教育關系到學生的發(fā)展和國家的未來,學生時期是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開始強烈的關注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又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會產生不全面的自我認識。他們特別希望別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通過調查可知:很多高校學生具有青春期的共同心理:成功欲強,奮斗信心弱;自主意識強,自律能力弱,享受意識強,責任能力弱等等,這些自身的矛盾,往往使他們易于情緒波動,缺乏明確的目標而盲目追求。
3.2當代學生缺乏正確心理素質
任何一個人是不能脫離社會或群體而單獨存在的。人際關系和諧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學生能否在學校里和老師、同學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他們心里的健康發(fā)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研究表明,學生中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問題以至于較為嚴重的心里障礙,很多都和學校中不良的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同學關系密切相關。我們如何讓學生們在一個班集體里有強烈的歸屬感,如何讓學生們在自我的認可的環(huán)境中有極高的存在價值和責任意識,如何讓學生們學會理解、變通、建立與其他人有效的交往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3.3當代學生缺乏正確的價值取向
每個人存在社會都會形成自我認可的價值取向,作為學校最大的責任就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積極的有利于社會而且有利于自我成長的價值觀。因此,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尤為重要的是學生階段或成年階段自己會報有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更是學校學生管理教育所追求的更高的目標。事實上,現(xiàn)在隨著社會多元價值取向的影響,學校不再是一方凈土。我們在理解學生的同時,也應該學會理解現(xiàn)在的社會,但是這不能等同于我們互協(xié)同和默認學生的任意而為。
4、實施延安精神育人的方法和途徑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不失時機地實施延安精神育人理念。即有針對的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路線教育、宗旨目的教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直擊學生的心靈,幫助他們確立理想的人生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獲取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源泉,這是學生成長的客觀需要。
具體實施途徑和方法如下:
4.1課堂理論教學
我們要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對待延安精神學生工怍管理,把延安精神做為一門學科來研究、事實和推廣,在對學生的理論教學中滲透延安精神。在高校的課程中開設《延安精神教育》課,并指派政治理論水平高,素質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課堂教學。并在高校成立延安精神研究所,著手開發(f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思想的延安精神學生工作管理的教材。使之作為精品課程來建設,在學生工作管理中,緊密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緊扣心扉,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為精神品質。
4.2情景熏陶教學
延安精神進校園,就是黨魂進校園,就是在學校建造起以黨的基本理論為指導、以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為支撐、以共產黨人的崇高品德和偉大情懷為引領的強大精神支柱。
首先,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社團在延安精神教育中的作用,大力扶持和正確引導理論型社團,開展多種多樣的第二課堂話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體驗精神力量,提高個人素質。并通過這些社團活動,讓大學生了解延安精神,弘揚延安精神。
其次,充分利用網絡,開拓延安精神教育的新裁體,建立延安精神教育網頁。比如建立延安精神教育網頁,把那些具有時代特征的延安精神教育素材很好地凸現(xiàn)出來,并加以正確引導,使校園網真正成為大學生延安精神教育的新陣地。
4.3親身踐行教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文字轉述永遠難及身臨其境的多維信息傳達來得猛烈和真實。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投入“下多”活動,深入基層、深人群眾,體驗生活、體驗社會。針對自己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自己動手設計解決方案,并將方案付諸實踐,使自己在得到鍛煉、增長才干的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和傳播延安精神。
5、總結
今天,偉大的祖國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延安精神與學校的實際結合起來,著眼于廣大師生特別是青年師生的思想實際和工作與學習實際,著眼于國家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著眼于學校未來的發(fā)展;勇于提出符合時代要求和學校實際的辦學冶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在結合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當代青年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把“延安精神”寫在青春奮斗的旗幟上,必定在科學發(fā)展、共創(chuàng)和諧的時代洪流中勇立潮頭、建功立業(yè),必將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鑄就新的輝煌,唱晌新時代更加嘹亮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