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礎,是如實準確地測量土地面積,繪制地形圖,建立地籍資料,形成數(shù)據庫。在此基礎上,才能對土地利用、土地規(guī)劃實現(xiàn)動態(tài)控制,達到珍惜每一寸土地,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標。本文就有關土地流失方面的問題以及關于土地測繪檔案的建立兩方面,來著重分析當今我國土地管理測繪檔案的發(fā)展。
關鍵詞:監(jiān)管力度土地管理機制測繪檔案制度
一、嚴格把持農村土地流轉制度
我國自古既是傳統(tǒng)的農業(yè)國家,從我們祖先發(fā)跡的遠古時代起,就決定了我們以至于我們的后人必須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這一屆中央政府更是前所未有的加大了對于農村的扶持和幫助力度,2008年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進一步深化了黨對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改革。其中規(guī)定了農村基層土地流轉和承包過程中的若干原則性的問題,其核心就是不得出賣或損害農民的承包和流轉權益,這就為我們各級政府嚴格把持農村和基層現(xiàn)有的緊張的土地資源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由于《決定》對于農村土地使用權買賣和設置抵押,對于城市已經占用的農用土地處理等情形則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
當下出現(xiàn)的非農用地,違法建筑用地等等狀況依舊是屢見不鮮,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們在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制定上相對還不夠完善,給了一些不法分子鉆空子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們的相當?shù)闹鞴懿块T在審核或是監(jiān)管時的不到位造成的基層土地的流失,這才是最讓我們痛心的。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們的土地制度的缺位造成的。
二、加強土地管理的法制化進程 建立農村土地測繪檔案制度
目前來看,這是解決農村和基層土地流失問題的當務之急,如何建立相對完善的土地檔案制度就現(xiàn)實性的擺在了我們面前。個人認為,首先,我們的主管部門,例如國土資源廳以及各級國土資源局,農村的村委會等應該進行一番實地測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行政部門應該借助一些學術機構的力量來共同進行,例如可以組織中國測繪局的這樣機構中的權威學者參與測繪,切實做到對于土地的數(shù)量和質量要心中有數(shù);其次,之前認真細致的實地勘察與測繪的基礎之上在組織相關的專家和學者對于測繪過程中所記錄下的數(shù)據,資源種類,地質地貌以及人文風俗的重要的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進行錄入存檔,因為檔案保存可以比較科學地把相關信息系統(tǒng)地、規(guī)范地整理出來,便于我們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從各種零散的信息中提取出對于我們比較有用的完整的信息。
室藏檔案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庫,建立相對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會有利于我們對于數(shù)據的橫向和縱向分析,比較等等;再次,在檔案建立過后,還應該加強對于檔案的管理工作,學會更加科學的使用和管理檔案,提高檔案的使用效率,這也是比較關鍵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提高檔案的收集和管理人員的素質,使其充分認識到檔案管理工作責任的重大性。建立相關的問責制,確保檔案在保管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遺失,污損,調換等情況。
另一方面,我們的立法部門,執(zhí)法部門要更好的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首先,我們的立法部門要加快農村土地流失的立法進程,截止到2010年為止,我們在防止集體土地流失方面的法律只有那么幾部,而且都是大而粗,無法適應當前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在制定相關的法律的過程中要做到細而精,讓我們的執(zhí)法部門在執(zhí)法過程中有法可依,具體來說,是有確切的法律可以進行參照;其次,相關執(zhí)法部門在執(zhí)法過程中要做到秉公執(zhí)法,嚴格控制土地流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相關執(zhí)法人員必須要完善自己的法律常識,以便能夠妥善解決在執(zhí)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意外情況,要做到執(zhí)法必嚴;再次,在農村或者集體土地流轉的過程當中還應該注意訂立相關的合同制度,在合同的制定過程中要注意談及流轉雙方的身份認定,被流轉土地的用途,以及在該土地使用權流轉過程中的所要注意的若干問題,最重要的是,在合同書訂立的過程中,雙方要明確被流轉土地的承包權是歸屬哪個集體或者是哪個個人,雙方流轉的不過是這塊土地的使用權;土地承包人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選擇終止合同,收回土地等等,這些都是要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寫明的,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土地承包權的流失,也保護了承包人的合法權益可以不受侵害。
其實,農村集體土地的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應該明確土地的產權問題,讓我們的土地使用者真正能夠擁有土地的所有權,而不是現(xiàn)有的單單的使用和流轉權,改變現(xiàn)在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兩權分離的狀況應該是解決目前這一問題的根本的出路,我們的政府和其他主管部門真正做到放開手,真正做一名裁判員,只參與規(guī)則的制定,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真正讓那些本該擁有土地物權的人獲得權力,這才是最好的。
總結:
綜上所述,地的流失反映恰恰是我們在土地管理方面所暴露的問題,這是我們相關主管部門今后工作的重點,中國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農村人口,如何解決好他們的生存問題,也就是如何解決好土地問題,只有保持農村的安定發(fā)展,才會有我們國家的安定發(fā)展,這也許是解決好土地管理問題的要義所在。
參考文獻:
[1]王亞非.土地管理與測繪檔案[M].肥東縣國土資源局,2002(4).
[2]徐緯,柴華,王志敏.淺析土地利用變化的測量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09(14).
[3]羅柳新.淺談土地利用變化的測量技術[J].科技資訊,2008(32).
[4]劉紀遠,劉明亮,莊大方,鄧祥征,張增祥.中國近期土地利用變化的空間格局分析[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2(12).
[5]周道春.土地利用更新調查中有關測繪新技術應用與質量控制的探討[J].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