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這個冬天千年極寒,北京的初冬卻異常明朗,陽光照耀著馬路上涌動的人潮人海。這個大都市的包容性成為其最大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各色人等來這里發(fā)展、奮斗、謀生或者敗金,騎自行車的,開寶馬的,女生的超短裙和大爺大媽過早戴在頭上的絨線帽,都像音符,共同合奏一曲沉默又雋永的旋律。偶爾大街上有人旁若無人地大聲歌唱,也不會招致一點反感,相反,讓在此居住十年的我,內心涌起一絲自豪或者說虛榮,為它所表現(xiàn)出的寬容、豐富、流動和融合。
這十年內地的電視劇也和這個城市一樣,在不動聲色中,漸漸地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在好的電視劇里,讓人記憶深刻的通常不是劇情,而是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包括本不會引人注目的配角。本期特別策劃將目光聚焦這十年的經(jīng)典配角,一開始匯聚的名單很長,從清宮戲里面的小太監(jiān),到諜戰(zhàn)戲里讓人又愛又恨的反派,都如秋日的長空,鮮明生動得痛快。編輯部全體人員從中投票選舉了十五個,后來又篩選了十個,我們知道每個入選的角色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刪去他們是如此不舍,感覺對不起他們曾經(jīng)有過的光亮。反過來想,其實在他們觸動觀者,讓人記住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永久地留存了。
這些精彩的角色是十年內地電視劇發(fā)展的坐標,雖然配角在勞動分工上屬于次要角色,但在觀眾眼里有時卻無比閃光,甚至蓋過了主演。他們簡單的三兩下動作,幾句語言,使人物活躍了起來,走入了我們的生活,像你身邊的鄰居、朋友或者遠親。令人看到生命的樂趣,就是演員的意義。沒有小角色,只有大演員,這句話是為這些角色和飾演這些角色的演員說的。
配角發(fā)光史,在類型中成長
看一部劇的配角塑造得如何就可以判斷該劇的好壞,而不是用了什么明星和大牌導演;成功的配角有多少,基本可以說明這個類型的成熟度。近年諜戰(zhàn)劇的大熱,出現(xiàn)了一批極有魅力的反派角色,《潛伏》里面的吳站長、陸橋山、李涯、以至于謝若琳,近期播出的《黎明之前》中的齊佩林、李博涵、孫大浦,都是立得住的反派,人物身上善惡交織的豐富人性,使其做出的好事壞事都盡在情理之中,推動懸疑故事步步為營地發(fā)展,觀眾在假定的情境中相信了角色,相信了諜戰(zhàn)的玄機和歷史。而我們選出的陸處長和“齊帥”的表現(xiàn)都無可挑剔。
無論人們的口味怎么變,真實、充實的現(xiàn)實題材劇總是不會被拒絕。近年現(xiàn)實劇發(fā)生的一點變化,是有喜感的小人物經(jīng)常成為沉重生活的調味品,比如《金婚》里的李莊和莊嫂,《媳婦的美好時代》中的極品婆婆曹心梅,《手機》里嚴守一的哥哥“黑磚頭”,都以充分的喜感,略帶夸張的表演,化解了一部分生活的焦慮。當曹心梅穿著一雙粉紅的拖鞋走在大街上,“黑磚頭”張牙舞爪的黑胡須上粘上了白米飯,莊嫂穿上了鄰居美女同款的衣服,觀眾都心領神會了表演者傳達給他們的快樂和自嘲?!段淞滞鈧鳌纷鳛橐徊砍晒Φ南矂?,被人們認識的演員不計其數(shù),捕快燕小六算是群戲里的配角,在里面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吹嗩吶、說快板都用上了。軍旅戲這幾年也紅起來了,《士兵突擊》卻是其中一個異類,因為它打的不是懷舊牌,而是想象中的當代士兵情感與生活。這部戲與《武林外傳》一樣是個異數(shù),不但戲紅,主角配角也都紅了,段奕宏是其中最火的。年代戲近幾年一直奔著地方史詩、家族傳奇的路子走,在人物塑造上明顯用力不夠,《新上海灘》里面的丁力算是能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配角了。
這些讓人恨得牙根癢癢或者樂得腳底發(fā)麻的角色,是在中國電視劇的類型成熟中成長起來的,同時,只有立得住的人物才有立得住的劇,也才能談得上類型的發(fā)展與成熟。
配角夢,一朝醒來成視帝?
偉大的配角都是經(jīng)由一些演技真正經(jīng)得起推敲的演員塑造的,他們不把自己看做明星,因而容易放下個人的虛榮姿態(tài),完全融入到角色中,也成就了角色,閃亮程度有時甚至蓋過了主角的風采。然而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沒有哪個演員不想做主角。認真地對待每個角色那又是另一回事。在內地的影視圈,得一個正兒八百的獎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可惜電視劇的獎項發(fā)展跟不上電視劇本身的發(fā)展,為電視劇演員設立的獎項少之又少。所以在最不缺演員的演藝圈,站得住的還是有正經(jīng)的劇組請你,有好的導演愿意和你合作,甚至從演配角到為你度身定做一部戲,進而隨著知名度和觀眾緣的砝碼增加,片酬水平也水漲船高。這樣看來,演員雖然看起來像是一份很虛無的工作,也是一件很實在的營生。難怪內地媒體習慣比較演員的片酬,并當做衡量一、二、三線演員的標準。
前幾天演員范雷在訪談節(jié)目中談到,《士兵突擊》之后本來接了康洪雷導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后來卻有一部戲找他來演男一號,他選擇推掉了《團長》里“蛇屁股”的角色,可是十幾天后又被換下來,只好又去找了康導。他還是演“蛇屁股”,這就意味著另一位本來替代他的演員將被換掉……這樣的艱難抉擇時刻都在發(fā)生,這樣的輪回也不斷地進行。一個蘿卜一個坑,可到底哪個坑更合適自己,這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選得對錯與否,只能根據(jù)收視效果事后來做個大概的判斷。
演員們終究還是不甘心做配角,于和偉說:“雖然我不排斥小角色,但是沒有演員甘心做一輩子的配角,一定會在積累的過程中尋求突破?!彼?jīng)心態(tài)不平衡過,中戲畢業(yè)后一直演話劇,根底特別好,但去拍電視劇,就得重新要人認識,1000元的片酬曾經(jīng)讓他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實力,但最后想明白了,這個圈子的大部分人要混出個樣來,還是從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終于無數(shù)片個性突出的綠葉,讓觀眾和業(yè)內人士都認識到了這個實力派演員。他給2005年拍攝的《歲月》里面的吳過一個貫穿始終的基本動作,永遠側著身子走路,來定性這個小人物的卑微與妥協(xié);而最近熱播的《老馬家的幸福往事》里面的老莫則在男人的虛榮、功利之外有了癡情與擔當。好的演員就像水一樣,盛在什么容器里就變成什么。
于和偉在《三國》里擔當大梁,給了這段中國婦孺皆知的歷史故事一個閃亮的主角。但在他看來,每一場戲都有主配角,比如《三國》中有一場戲,“9歲的小孫權來找劉備,那個小演員就是那場戲的主角,我就成了配戲的,當然觀眾會有自己心目中的主配之分,現(xiàn)在這個行當越來越多元化,演員的個性很容易被突顯出來,不一定要‘高大全’的人才是主角,只要有生命力都可以是主角,我就喜歡出演這樣的角色”。
演了三十多年正劇角色的柏寒真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媳婦的美好時代》里的極品婆婆,藉此她獲得了第十六屆白玉蘭獎最佳女演員獎,戰(zhàn)勝了該劇的女主角海清,在她退休的這年,拿了一個正兒八百的獎。
“機會到了,那么現(xiàn)在就是自己的黃金年齡?!薄独杳髦啊凤椦蔟R佩林的張唏臨特別欣賞柏寒的這句話,他說自己現(xiàn)在43歲,到50多歲也是他最好的年齡——會越來越好,心態(tài)特別安靜地拍好下一部戲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是金子總會閃光的,相信這句話是很多演員的勵志語,也是演藝圈的箴言。因為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黎明之前》的絕對男主吳秀波因為這個戲紅了,接下來熱播的《老馬家的幸福往事》里面他演一個小角色——投機者黃愛國,卻是入木三分,光芒不因其分量大小而減少,令人看得過癮。配角演得,主角演得,才是演員這個職業(yè)的根本,而觀眾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能從那么多張臉孔里挑出鮮活的那個。最終看來,能否成為視后視帝并不是最重要的,觀眾的熱愛才真實,才是演員們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