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引言
生活是一首歌,由許多美妙的音符組成,我們需要做的是奏響屬于自己的那一曲;生活是一汪海,由許多奔騰的小溪組成,我們需要做的是充實屬于自己的那條溪。生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舞臺,每個人都在這個舞臺上扮演著各自的角色:有人扮“善”,有人扮“惡”;有人扮“忠”,有人扮“奸”;有人扮“皇帝”,有人扮“乞丐”……蕓蕓眾生,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生活的萬花筒。任何人都不可能脫離生活這個舞臺而存在。其實,每個人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借一雙慧眼,審視眾生百相,通過觀察別人的“表演”來匡正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才能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
閱讀前沿一
樓上樓下
□杜書福
我們單位的家屬樓在農(nóng)民新街,這里的房子臨街的一樓都是店面,一些鄉(xiāng)下人在這里開店做工,人聲嘈雜。這里治安有些亂,有些從鄉(xiāng)下來的,拖家?guī)Э?,小孩也不管,讓他們去野。這些小鄉(xiāng)下佬就成天偷家屬樓下停放的單車,我們對這條街上的鄉(xiāng)下人沒一點兒好感。
前幾日,院子里不知誰家的一間柴棚間住進了一個七十多歲的鄉(xiāng)下老太太。估計是街上開店的人租下來的,可能是店里住不下,把老人家安排在這里住。這些鄉(xiāng)下人真是可恨,把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安排在這樣陰暗潮濕的柴棚間里住。
每天下班時我都能看到這個老人,拄根拐杖,在院子里走來走去,也經(jīng)??梢钥吹酵饷娴昀镆粋€開店的婦人拿一個盆送飯給老人吃。那情形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城里人下班后端一點兒米去喂柴棚間里養(yǎng)的一只雞。
那天是一個冬日的下午,北風很大,我和放學的女兒剛走進院子里,老人向我們走過來,臉上帶著一種似笑非笑的表情,她向著我女兒,說一口濃重的鄉(xiāng)音,表情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向老師請教一個難題。她說,女娃子,你們住在樓上是個什么樣,一定好寬敞好漂亮吧。女兒聽不懂鄉(xiāng)下方言,我就接口說,比你住的地方好多了,叫你兒子也給你買一套住住吧。
老人笑了笑,沒再說話,慢慢地拄著拐杖回柴棚間去了。想想老人真可憐。我們院子里B棟8樓的鐘慧艷的老媽也七十多歲了,退休了就跟女兒女婿一起住,那么老了和少婦一樣穿金戴銀的,每個星期女兒女婿還帶老人去泡腳按摩,可孝順了。
過了幾天,在院子里,她又向我走來,大概因為和我說過一回話,便把我當做了熟人。她用一種乞求的口氣向我說,能不能幫我送半桶熱水,我已經(jīng)有一個月沒有洗過澡了。我聽了老人的話,睖睜了半天。老人見我沒有說話,又說,我可以給你一塊錢的。我心里涌上一股憤懣之情,話音有些顫抖地說,你兒子不管你嗎,還有這么不孝的人,你可以到法院去告他們!老人見我大聲嚷嚷,臉上有一種害怕的表情,她壓低了聲音嚅囁道,他們也難,都忙哩。我真想沖出去找那開店的婦人理論一番,想了想老人的處境,也只好忍了,回樓上拎了一桶熱水送到老人住的柴棚間里去了。
后來又發(fā)生了一件事,老人不知道怎么跌了一跤,把手肘子給跌折了。老人的兒女卻不管,虧了老人跌的是左手,要是右手折了,連飯都吃不了。這回我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了,沖到街上婦人的店里,容不得她解釋,就把那婦人狠狠罵了一頓。
婦人看我終于罵完了,說你搞錯了,那老人不是我媽,老人的兒女就住在家屬樓上呢,老人的孩子每個月給我一百塊錢,我們負責送飯。
見我不相信,婦人又說,老人的兒女就住B棟8樓,因為老人在鄉(xiāng)下的兒子兒媳出外找工作去了,就把母親送到城里的哥哥家,可是城里的兒媳連門都沒讓老人進。
聽了婦人的話,我臉一下子就發(fā)燒了,我心里固守的那種城里人的優(yōu)越感,因為老人的遭遇一下子就轟然坍塌了。
(選自《微型小說精選》,有刪改)
鑒賞評價
小說正面描寫了老太太的生活遭遇,側面展現(xiàn)出未出場的人物——貌似尊敬老人、實則不孝的鐘慧艷。小說虛實結合,善于蓄勢,對比鮮明,描寫精當,老太太住在陰暗潮濕的樓下的柴棚間,可憐地乞討洗澡水,摔傷后無人過問,這樣的描寫既動人心弦又具有推動情節(jié)的作用。鐘慧艷對待生母和婆婆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體現(xiàn)出她的自私與虛偽。
題型示例
1.文章多次使用對比手法,請說說文中的對比有哪些?
解題思路:本題是對文章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且題干明確指出是對比手法的運用,該題并非要分析該手法的表達效果,而是要求找出文中有哪些對比,可以從人物、事件等來考慮。
參考答案:鐘慧艷的媽媽與鐘慧艷的婆婆生活境遇的對比;兒子兒媳對老人的虐待與老人對他們的忍耐體諒的對比;寬敞明亮的樓上與陰暗潮濕的柴棚間居住環(huán)境的對比;“我”的正直善良與老人的兒子兒媳自私、冷酷的對比;“我”對城里人思想認識前后的對比。
2.小說貴在以細小的生活面反映大主題,簡要說明這篇小說的主題是什么?
解題思路:本題是對小說主題的考查,把握小說的主題要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通過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個性、品行的解讀,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進而推斷文章的寫作意圖。
參考答案:小說通過對一位農(nóng)村老太太在城里被城里的兒子兒媳嫌棄、冷落乃至虐待,生活境遇極其艱難的描寫,諷刺和批評了一些年輕人在孝敬老人問題上所表現(xiàn)出的自私、狹隘、偽善、冷酷。
閱讀前沿二
我的昂貴的腿
□[德國]海·伯爾
這下子我就業(yè)在望了。他們寄了一張明信片給我,叫我到局里去一趟。
“哪一條腿?”有一個官員問道。
“右腿。”
“整條腿?”
“整條?!?/p>
“哦,”他哼了一聲,開始查閱各種各樣的單子。
他終于翻出一張單子,說:“我看這里有適合您干的事,一件美差。到共和廣場上一個公共廁所里去擦皮鞋,您看怎樣?”
“我不會擦皮鞋?!?/p>
“可以學嘛,”他說,“什么事情都可以學會的,您可以免費上一期學習班?!?/p>
“哦,”我哼了一聲。
“那么同意了?”
“不,”我說,“我不干。我要求提高我的撫恤金。”
“您瘋啦,”他回答時語氣既親切又溫和。
“我沒瘋,誰也賠不起我的腿,我連多賣些煙都不行,他們現(xiàn)在制造了種種麻煩?!?/p>
那個人把身子往后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芭笥寻?,”他感慨地說,“我知道您今年29歲,除了這條腿以外沒有一點毛病。您可以活到70歲,每月70馬克撫恤金,一年12個月,那就是41乘12乘70。您算一下,不計利息就要多少錢?您還要提高撫恤金,對不起,您真是瘋了!”
“先生,”我也照樣往椅子背上一靠,深深吸了一口氣,“我的腿要昂貴得多,這是一條非常昂貴的腿。”
“我丟了這條腿,救了好些人的命,他們至今還在領取優(yōu)厚的退休金?!?/p>
“我單槍匹馬埋伏在前沿某個地方,奉命注意敵人何時來到,這樣可以讓別人及時溜掉。原先我們是兩個人在前沿,但是那一個被敵人打死了,他不必再花費你們的錢。那個人的性命可真便宜,他只花了你們一張通知陣亡的明信片和一點點口糧的錢。后來就只剩我一個人,并且害怕起來,天很冷,我也想溜之大吉,嘿,我正要溜的時候,突然……”
“我的時間很緊,”那個人開始找他的鉛筆。
“不,請您聽下去,”我說,“正當我要溜的時候,我的腿出了問題。我想,既然溜不掉了,就把情況向后方報告吧。我報告了敵人的動靜,他們就全都逃跑了,先是師部,然后是團部,再后是營部,一級跟著一級溜走。要不是我丟了這條腿,將軍、上校、少校全都得完蛋,那您就不必給他們退休金了。好,您算算看,我的腿值多少錢。將軍才52歲,上校48歲,少校50歲,他們個個沒有一點兒毛病,至少可以像興登堡[注]一樣活到80歲。您計算一下:160馬克乘12乘30,完全可以估計他們平均還要活30年,您看對嗎?所以,我的腿成了一條貴得嚇人的腿,成了一條我所能想象的最最昂貴的腿,您看是不是?”
“您真瘋啦!”那人說。
“沒有,”我回答說,“我沒有瘋,我身體健康,頭腦健全。遺憾的是,我在這條腿出毛病前兩分鐘沒被打死。那樣的話,就可以節(jié)省好多錢啦?!?/p>
“您到底接受這項差使不?”那人問道。
“不?!蔽艺f完就走了。
(選自《伯爾中短篇小說選》,有刪改)
[注]興登堡,德國元帥,1925年起任德國總統(tǒng)。
鑒賞評價
微薄的撫恤金難以維持生活,傷殘的“我”為找工作來到局里,小說通過“我”與官員對話的描寫,揭示了戰(zhàn)后德國社會的病態(tài)。本文以“我的昂貴的腿”為題,通俗而別致,給人以新奇之感;小說人物少,情節(jié)簡單,但對話詼諧,對比鮮明;小說圍繞“昂貴”拓展開來,貌似輕描淡寫,實則委婉含蓄,用意深遠,主題深刻。
題型示例
1.小說以“這下子我就業(yè)在望了”開篇,有什么作用?
解題思路:本題是對小說開篇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小小說講究開篇不凡,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或更好地推動情節(jié)的展開,或起到彰顯小說主旨的目的。分析小說開篇的作用,要著眼于全篇,與情節(jié)、人物、內容等結合起來理解。
參考答案:小說以突如其來的這句話開篇,既設置了懸念,又順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故事,同時也表明當時“失業(yè)人多,就業(yè)困難”的社會現(xiàn)實,有利于表達小說的主題。
2.以“我的昂貴的腿”為題,小說是怎樣體現(xiàn)“昂貴”一詞的?
解題思路:本題是對小說內容的考查?!鞍嘿F”是小說的關鍵詞,結合小說中的對話描寫,“昂貴”的原因就能找到。
參考答案:小說是從兩個方面具體體現(xiàn)“昂貴”的,一是官員計算“我”一生應得的撫恤金認為“昂貴”;二是因為“我”丟了右腿,救了那么多人的命,需要政府支付更多的撫恤金,“我”認為“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