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喜歡畫向日葵,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很好畫,簡簡單單幾筆便可以完成。可是長大后,我卻不喜歡向日葵了,因為它太單調(diào)了:它不如玫瑰艷麗,不如百合高雅,更比不過嬌嫩的滿天星、富貴的牡丹。后來我偶然聽到哥哥說向日葵是七月份開花,而我最喜歡七月份了,即便是這樣,我對它仍然沒什么好感。
直到有一次看到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畫中的向日葵黃綠相間,朝氣蓬勃,翠綠的葉子襯托著金黃色的花瓣,宛如斜托出一個大喇叭,像是在宣告什么……從此,我對向日葵的看法有了一點改變。
一次路過小巷,我看見有人在賣向日葵幼苗,買了一株。當(dāng)我把它帶回家時,媽媽看了看又搖了搖頭,然后幫我把向日葵栽到陽臺上的花盆里,給它安了一個“家”。
似乎一切并不如人愿,小小的向日葵,一天天地蔫了,蜷縮在小小的花盆里,耷拉著頭,葉子漸漸地失去了買回來時的綠意。任憑我怎樣精心呵護(hù),也不見任何好轉(zhuǎn)。我開始失去耐心,漸漸地冷落了它,并把它移到了墻角。過了幾天,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那被人遺忘的角落里的小向日葵還活著!盡管只有兩三片葉子,可它仍拼命地抬著頭——憑著執(zhí)著的永不放棄的信念,憑著不懈的努力,去挑戰(zhàn)命運。
我狂喜地翻出畫冊,畫冊最后有梵高的簡介。梵高的一生窮困潦倒,尤其是他處于創(chuàng)作高峰的那兩年。極糟的身體狀況,沒有人欣賞的寂寞與苦悶,他的藝術(shù)成了一場戰(zhàn)斗,對世俗,對物質(zhì),甚至對自己。激情的迸發(fā),生命的透支……他拿起畫筆在畫布上渲染這幅《向日葵》時的激情,他對生命的熱愛,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能感受到。盡管他很難平衡生命的天平,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困難,那么艱辛,但是他仍用他的畫向世人展示了他“滿足的生之欲望”和他對“生命的終極關(guān)懷”。一剎那的輝煌留下的卻是永恒。
畫中的向日葵依然那么美麗,那么燦爛,可那是梵高一生一世的痛苦與希望所凝結(jié)的水晶。再看看花盆中的小小的向日葵,它是我的,有一天它會開花,會向太陽仰起那堅強不屈的臉龐。我終于明白:執(zhí)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永不放棄的信念是我們成功的保證。當(dāng)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時,當(dāng)太陽的光芒灑在小小的向日葵的身上時,我想那一定是我和我的向日葵最幸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