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zhàn)爭的硝煙愈發(fā)濃烈時,投資商品始終是對抗通脹,對抗貨幣購買力下降的最有效手段。而商品市場上,一場饕餮盛宴正在上演。
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各國有過短暫的緊密合作。當時,各國高層頻繁聚首,商討應對危機的對策。在當時,階段性的成效還是較為明顯的,穩(wěn)定了市場信心,這對兩年來全球經濟的好轉,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好景不長,貿易戰(zhàn)開始上演,各經濟體開始采取貿易保護政策。這對于中日等嚴重依賴出口的國家影響最大。
時至今日,貿易戰(zhàn)的硝煙愈發(fā)濃烈時,貨幣戰(zhàn)又開始上演。在應對危機的措施中,各國除了增大投資、減稅和直接注資救市外,不約而同的采取增大流動性的措施。現(xiàn)在更進一步,即在對內保持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對外則力促本國貨幣匯率下跌。主要辦法,一是央行直接入市干預,二是采取政治脅迫。
9月15日開始,日本央行開始干預匯市,試圖阻止日元的持續(xù)升值。受干預匯市影響,日本外匯儲備達1.1萬億美元的新高,并且宣布重回零利率時代。巴西政府采取征收外國投資稅來抑制雷亞爾升值,預計仍將采取進一步的措施。美國則對中國直接采取政治手段,逼迫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
當然,貨幣競相貶值,對某些國家除了經濟意義,還有債務意義。在這里,我們只關心貨幣戰(zhàn)爭對大宗商品的影響。從政府直接注資救助瀕臨破產的企業(yè),到擴大直接投資,到央行直接購買債券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再到現(xiàn)在的匯市干預,不管結果如何,客觀上都是在釋放流動性。如果單個品種出現(xiàn)大幅上漲,還可解釋為供需變化的話,而集體暴動,必然與貨幣因素密切相關。
各國競相貶值本國貨幣,以期帶來短期利益的做法不改變,那么所有貨幣的購買力隨著流動性的增大,大幅下降是難以避免的。當增大紙幣供給量,被當作攻擊對手的工具并濫用的時候,其價值儲藏功能必將受到嚴重削弱,所有誠實的勞動者如果不采取措施,貨幣財富縮水也就成為必然。從長期來看,投資商品始終是對抗通脹,對抗貨幣購買力下降的最有效手段??梢哉f,商品市場上,一場饕餮盛宴正在上演。
危機過后,按照先后順序來看,首先是白糖創(chuàng)出了30年的新高,然后是棉花,橡膠緊隨其后,玉米、小麥的價格也持續(xù)暴漲,現(xiàn)在是銅價到了行將突破的關口,或將創(chuàng)造歷史高點。當前,唯一表現(xiàn)得不溫不火的是原油,仍在90美元/桶下方運行,離150美元/桶的歷史高點還有較大差距,這與各國采取的代替石化燃料和節(jié)能減排措施有關,當然也是受到需求制約。一旦原油出現(xiàn)如其它商品的大幅上漲,甚至出現(xiàn)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的走勢,那么商品價格的上漲將進入新的階段。
不過,這里提醒投資者,在享用美餐的時候,不要成為別人的美餐。
*作者系湘財祈年期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