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壺送進書房來時,整個房間立即沉浸于悠悠沁人心脾的醇美芳香之中。第一杯茶落肚后,整個身體得到了極好的慰藉;再來一杯,那難忘的感覺令人低回不已。綿綿細雨中散步歸來,一杯熱茶所提供的溫馨,美妙得難以形容。(喬治·吉辛《亨利·萊克洛夫特的一生》)。于英式下午茶文化熏陶下,英國文學(xué)家與眾不同的顯著特點,就是時常表現(xiàn)出對中國茶的歌頌。十八世紀英國文壇泰斗塞紐爾·強森自稱是“與茶為伴歡娛黃昏,與茶為伴撫慰良宵,與茶為伴迎接晨曦。典型頑固不化的茶鬼?!彼麆?chuàng)立的文學(xué)俱樂部特點便是以茶會友,這種邊品茶邊高談闊論文學(xué)、時政的風尚,于當時風靡一時。劇作家佩尼羅對品茶的精神文明更贊賞備至:“茶之所在,即是希望之所在?!逼渌缭娙巳A茲華斯、大作家狄更斯、喬治·歐威爾等,無一例外創(chuàng)作靈感不少源自紅茶文化并頌贊不已。茶于英國文學(xué)作品各類場景中出現(xiàn),娓娓道出人物的生活及背景。比如奧斯汀《傲慢與偏見》中的眾多主角貴族們,用餐完畢后必有中國茶會,可算作典型的英式紅茶文學(xué)風格。
英式典雅生活方式象征
談到飲茶大國,英國與中國在世界上同樣名聲顯赫,中英雙方一東一西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代表著東西方不同的飲茶風格。世人皆知,茶葉乃中華民族的特產(chǎn),然而英國人歷史上從不曾種過一片茶葉,卻用從中國舶來的茶葉,創(chuàng)造了他們自己獨特華美的品飲方式,以其優(yōu)雅、內(nèi)涵豐富的“英式下午茶”文化享譽天下。如今無論英式紅茶、香草茶還是水果茶,世界各地人們皆興趣盎然,成為英式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征。
對于英式下午茶的最初認識是我剛到英國時,與一位英國小伙子組成一幫一。每周約會一個下午,印象最深的是,屆時他必會一杯接一杯地沉醉在加奶的紅茶中。伊頓公學(xué)畢業(yè)的貴族公子,堅持認為我的英語無論發(fā)音、語法都是在糟蹋其高尚的耳朵,雖然我吐出的句子遣詞正確?!拔覀儾贿@么說?!泵棵恳令D生蹙眉嘆息。他說的“我們”,是指私立學(xué)校(Public schoo1),英語字面意思是公共學(xué)校,但為何偏說成是私立學(xué)校呢,’絕不是故意嚼舌,Publi School有著歷史典故,中世紀時學(xué)校隸屬于教會,一些新興的獨立學(xué)校為了顯示區(qū)別教會學(xué)校,便用“公共學(xué)?!边@一大眾名詞,意味著其民眾性質(zhì)。而今英國政府的官立學(xué)校稱為“State School(國立學(xué)校)”都是免費教育,Public School由于學(xué)費昂貴只能屬于非貴則富的階層,而PS的學(xué)生全部都被調(diào)教出嚴格的貴族英語口音,于是Publlc Schoo舊音便成為英國上流社會的象征和標志。
我的英語“互相”一聽我開口便搖頭嘆氣,定要改造我的下流口音。我教他一小時漢語,他回饋我一小時英語。,一個月后,我終于忍受不了這等苦刑。一天待他享受完第一杯紅茶后,我瞄準時機表示,從今以后我只教你漢語,至于英語我決定不再呀呀學(xué)舌了。伊頓生大為詫異,堅持追問我為何放棄。我吞吞吐吐一番后終于開誠布公地道白:“我覺得挺遭罪的,一開口即一塌糊涂,我看是沒救了;再說我也不打算改變自己。”畢竟是英國貴族,他見我主意已定,于是“為了尊重你的個人意愿,才迫不得已放棄?!蔽疫B連稱是。然而他又痛苦地表示,若我不學(xué)英語,他也不能繼續(xù)跟我學(xué)漢語了,“因為通常你一小時授課可得20英鎊的報酬,我沒付錢怎么學(xué)?”我馬上表示本人主動放棄被教誨,因此愿意免費教漢語。他表示這不妥,因他絕不愿意“特殊化”。我知道他雖貴為貴族,但經(jīng)濟狀況并不好,付20英鎊的課時費相當窘困?,F(xiàn)場氣氛開始凝固起來,于是伊頓公子便悶頭專注喝茶,以抵消天使飛過的時空“AngelsPassing”。(英語俗語,每當談話出現(xiàn)沉默時,便說是天使正飛過。)
一首英國民謠就是這樣唱的:“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英國人每天“Teatime”之多,使外來者感覺英國人三分之一的人生消耗在飲茶之中了。首先清早剛一睜眼即靠在床頭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時再來一杯早餐茶;上午無論公務(wù)再繁忙也得停頓二十分鐘嘬口工休紅茶;下年下班前工作告一段落時,又到了喝茶吃甜點的法定時刻;回家后晚餐前再來一番“hgh Tea”;夜晚就寢前還少不了一次告別茶即所謂的“After Dinner Tea”。真正是以茶開始一天又以茶結(jié)束一天,英國人每天一絲不茍地重復(fù)著茶來茶去的作息規(guī)律樂此不疲,成為其典型的傳統(tǒng)生活模式。除每天規(guī)定的茶節(jié)目外,英國人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Tea Party)、庭院里的花園茶會(Tea in Gardan)以及周末郊游的野餐茶會(PicnicTea),花樣百出煞費周章。一天下午四點多鐘,我去大學(xué)辦事,接待辦公室大門緊閉,所有人都不知去向。左顧右盼地愣了半晌后發(fā)現(xiàn)門下角有塊小牌子,上書:“Teatime'’。此時,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恭候英國人喝完了下午茶,這是雷打不動的規(guī)矩。
英式下午茶歷史趣聞
帶動英國宮廷貴族享受中國茶開風氣之先的功臣,當屬1662年下嫁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瑟林,人稱“飲茶皇后”。當年她陪嫁的嫁妝包括221磅紅茶,以及精美的中國陶瓷茶具,那個時代紅茶之貴重堪與銀子匹敵。新皇后高雅沖泡品飲的表帥作用,引得貴族們爭相效仿,品嘗紅茶風尚逐迅速風行成為高貴的象征。此后的瑪麗二世以及安妮女王也都熱衷推廣飲茶文化并為了提高品味中國茶的高貴氣氛,舉辦中國茶會時宮內(nèi)特意布置得頗具中國情調(diào),以屏風、中國茶具、銀器、以及先進的移動式茶幾來點綴。然而“英式下午茶”這一稱謂的正式發(fā)明則是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創(chuàng)舉,當時那些富極無聊的貴族太太小姐們,每曰享用完午餐后,便為如何打發(fā)晚餐前的整個漫長下午而苦惱犯愁。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靈機一動。發(fā)明了喝下午茶這個節(jié)目,它一問世立即受到上流貴族社會的歡迎并爭相效仿,從此有錢又有閑的大富大貴們,每天便擁有了一個高雅正式的名義聚在一起“說長道短”了。同時,貴族婦女們也以赴下午茶的借口而盛裝出席,這便為她們展示和攀比各自華美的時裝、爭奇斗妍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和場所。
由于英國人飲中國茶上癮,為了保證貨源還曾避免了一場中英之間的,干戈。英王喬治三世于1793年曾派特使前來中國朝見乾隆皇帝,以進一步改善兩國間的關(guān)系。一位英方隨從將自己的沿途見聞日記定名為《英特使謁見乾隆》。此書敘述了當時的歷史形勢,說是由于英國商人在中國時常受到刁難,英國本欲與中國大戰(zhàn)一場。但顧慮到若戰(zhàn)爭爆發(fā),最大的受難者恐怕將是大英帝國子民們的腸胃。屆時中國肯定會采取禁運的策略來對付英國,倘若由此而中斷了中國茶的來源,必將引起國內(nèi)動蕩其災(zāi)難擔待不起。因此英王決定委派特使前來充當說客,顯然調(diào)停雙方關(guān)系是至關(guān)重要的舉措,只有繼續(xù)保持友好的貿(mào)易伙伴關(guān)系,才能源源不斷地獲得中國茶葉,與中國交惡是萬萬不可以的。正是經(jīng)歷了此歷史插曲后,才有可能逐漸孕育出精致的英式下午茶文化。
三百多年前英商店銷售茶葉時,皆鄭重其事地附上喝茶健身療效說明。一、促使身體更加活躍強健。二、減輕頭痛、目眩的癥狀。三、消除憂郁情緒。四、強化肝臟功能。五、令呼吸道暢通。六、消除疲勞恢復(fù)輕松。不過英人喝茶的方式卻與中國人大相徑庭,中國人講究的是一杯清茶在手,清風朗月喝的就是那股清新芳香氣息。然而英國人喝起茶來則要復(fù)雜許多,他們首先要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制成奶茶,同時佐以餅干、糕點等邊吃邊喝。英國人習慣晚上八、九點才進晚餐,饑腸轆轆的下午正好來一番下午茶吃點東西墊墊肚子。茉莉花茶是西方人最為欣賞喜愛的中國特色禮品,我每次請英國人喝茉莉花茶時,都堅持強調(diào)中國綠茶不宜加入牛奶和糖,最好的享受就是品評它的原汁原味。許多英國人對此倒也欣然接受,當然有時我的這一招也嚇得某些胃口頑固份子怯步而改口道:“還是要英國茶吧?!彼^英國茶即紅茶,那么為何中國出產(chǎn)的綠茶,運抵英國后則轉(zhuǎn)變?yōu)榧t茶了呢?傳聞的笑話是,古時中國綠茶得坐一年半多的海船才能駛達英國,綠茶在大海上漂泊期間便自動發(fā)酵,到達英國時就變成為恰到好處的美味紅茶了。
中國茶葉是斗富的法寶
中國茶葉是十七世紀開始傳入英國來的,由于運費昂貴,加上英政府對這種“東方洋玩意”課以重稅,最高時竟達119%,因此當時能享用得起茶葉的人,自然只有那些富貴階層。茶葉與普通老百姓是無緣的,貧民大眾只有喝啤酒的份,唯有啤酒才是地道的歐洲土特產(chǎn)品,古時都是自家釀造自給自足。既然茶葉的身價如此金貴,于是乎喝茶就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飲起茶來不僅僅滿足了腸胃的舒服,同時更是富豪們斗富的面子需要,能夠用中國茶水招待賓客,也就成為向外界炫耀自家富裕實力的最佳方式。因此茶葉越是價高就越稀罕,越稀罕就偏有人要買,花大價錢換來虛榮心的滿足,或許是項值得的投資。
隨著喝中國茶同時時髦起來的是中國茶具迅速走俏,用中國瓷茶壺、茶杯沖飲中國茶才算是正宗地道。去博物館參觀英國瓷器歷史展覽,很容易發(fā)現(xiàn)古時英國出品的瓷器,無論從外觀造型到圖案花色,皆以模仿中國特色為時髦。那個時代英國自產(chǎn)的仿制品技術(shù)終比不上擁有淵源傳統(tǒng)工藝的中國貨。據(jù)說用英國茶具沏茶時茶杯會因受熱而爆裂,由此便產(chǎn)生出另一則花絮來,如果用的是英國瓷器,便要先往茶杯里倒些冷牛奶,然后才能用開水沖茶,冷牛奶的緩沖作用令茶杯不至于出丑。富人為了炫耀自己用的是高價購來的正宗中國茶具,沖茶時往往故意當著客人的面,先將滾燙的開水直接澆到茶杯里,爾后才注入牛奶,以顯示此貨乃正宗中國舶來品,而非廉價的英國冒牌貨。于是乎,先茶后奶被看成是有錢人家的規(guī)矩講究,反之先奶后茶則是窮人的象征。這一小小的外在文飾細節(jié)是萬萬不可以馬虎的,若不小心弄錯了程序那就等于跌價讓外人嗤笑。一直堅信瓷器還是中國的最好,不過當今的現(xiàn)實令人痛心,如果你去西方購物中心逛逛,立刻會發(fā)現(xiàn)高檔瓷器柜臺找不到中國瓷器的影子,那些琳瑯滿目、精美絕倫價格令人昨舌的瓷器,均是歐洲產(chǎn)品。瓷器對西方人說來不僅僅是盛飯菜、飲茶的實用品,更是擺在櫥柜里供人欣賞的裝飾品和藝術(shù)品。不幸的是,中國瓷器如今卻成了廉價的同義詞,無論顏色花紋圖案均較西方遜色,西方人則是熱衷收藏中國古董瓷器。
茶葉猶如黃金般的貴重,自然能與那些珠寶首飾享有同等的收藏價值。十七世紀時,英國上流名媛淑女們腰間都藏有一條鑲金嵌玉的小鑰匙,用它來開啟特制的茶葉箱,即使是泡茶這項活也專門由女主人親自主持,怕的是手下傭人會順手牽羊偷茶葉。有一則笑話,一位初到英國的法國外交官被某公爵夫人請去喝下午茶,法國先生喝到第十四杯時已經(jīng)腹?jié)q難忍,只好求夫人手下留情,無論如何不能再添了。原來這位法國人不懂英國人的規(guī)矩,每次“干杯”后,沒有將茶匙放到茶杯中以表示足夠了到此為止,不知底細的公爵夫人只好一直不停地續(xù)茶。其實豈止那位法國人的腸胃受不了,公爵夫人更是萬分痛惜她那寶貴的茶葉。到了十八世紀下半葉,英政府終于將茶葉稅從原來的119%降低到12.5%,這一舉措結(jié)束了茶葉只是貴族富豪特權(quán)享受的歷史。隨著茶葉價格的驟跌,普通平民大眾也有幸加入到品茶行列里來了,這就意味著從此以后,連家里的傭人甚至能在廚房里大模大樣地飲茶了,這簡直是搞得沒上沒下的了,那些大富大貴們,怎能不對茶葉跌價導(dǎo)致尊貴隨風而逝恨得牙根癢癢呢。
飲茶新概念
時至今日,英人對飲茶的迷戀仍然一如既往,并由此喝出來一些新花樣。冬天里有些英國人熱衷沖泡“雞尾茶”,此名稱源自雞尾酒,就是將威士忌酒倒入滾燙的熱茶里。許多英國人每天要喝上八大杯濃茶才過癮,甚至連洗澡時也不忘沖上一杯茶躺在浴缸里享用。英國是世界頭號茶葉消費大國,每天英國人共消費掉一億三千五百萬杯茶,每年共消費掉世界茶葉總產(chǎn)量的四分之一。
在外人看來,一位標準英國人的形象應(yīng)該是這樣的。他供職于馬可斯史賓賽連鎖店,他喜愛嚼巧克力及隨時隨刻地暢飲英國茶。典型的英國人無論他身陷多么糟糕的困境與危機,首要之事會先沏上一杯奶茶鎮(zhèn)定自我。一位執(zhí)政工黨官員,看了大半輩子醫(yī)生均未能檢查出究竟患了什么毛病,醫(yī)生最后無意中發(fā)現(xiàn)此君每日進飲十八大杯每杯一品脫的熱茶,如此超級“茶鬼”在英國并非罕見。英科學(xué)家甚至呼吁世界各地都應(yīng)以茶作為主要飲料,理由是茶葉具有防止心臟病及抗癌功能,喝茶也要比喝咖啡有益得多。西方人無喝開水的習慣,家庭、辦公室都不備暖瓶,喝茶時講究現(xiàn)燒開水。如果你上美發(fā)廳,小、姐會給你端來一杯紅茶,讓你一邊品茶一邊享受理發(fā)師的服務(wù)。有位臺灣先生到了理發(fā)廳不要茶、咖啡,偏偏要了白開水,這一“不可思議”之舉,引來在場所有老外的好奇,以至于他隔了兩個月后再次登門時,人家還記得這位“開水”先生。
英國每年出版一本《全英最好的茶屋指南》,專門介紹各地有名望有特色的喝茶場所,其中倫敦著名的Ritz飯店總以昂貴與尊貴名列前茅。該飯店是由與戴安娜王妃同赴黃泉的男友多迪之父經(jīng)營的,戴妃生前時常光顧。來這里喝下午茶甚至規(guī)定男士必須打領(lǐng)帶才能入內(nèi),并一定得事先預(yù)定座位,最忙時需提前兩個星期方能覓得一席。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到Ritz喝上一杯中國茶。吃上些難得的法國點心,被視為一項不同尋常的經(jīng)驗。此刻高尚迷人環(huán)境氣氛襯托下的紅茶,已與華麗的茶具、高貴的廳堂、盛裝的紅男綠女、訓(xùn)練有素及禮貌謙恭的侍者等,環(huán)繞于周圍的茶文化氣氛渾然一體,體現(xiàn)了物質(zhì)與精神并重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