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技術比起QQ來說,商業(yè)潛力一點也不遜色。從QQ中已產生出馬化騰及其企鵝帝國,但至今還沒有哪位未婚青年看出定位技術是下一個像QQ那樣的金礦。定位服務領域缺一個像騰訊那樣的領軍角色把它帶向更高境界,也缺一個像馬化騰那樣的少年愿意在結婚前成為國家首富。
影響定位服務走向的關鍵
歷史上反復出現同一個場景:一項有很大商業(yè)潛力的技術,本來可以成就一個新興產業(yè),帶動一大片上下游企業(yè),甚至加強一國競爭優(yōu)勢,但最后只淪落為一項超級應用,夠一兩企業(yè)勉強糊口,形成技術創(chuàng)新商業(yè)機會利用上的“大材小用”。
一項技術創(chuàng)新最終形成的是大市場還是小市場,決定這個問題的關鍵往往在于,行業(yè)主導者,在最初幾步時,如何規(guī)劃這個商業(yè):是想建一條王府井大街,還是開一個超級大店;是想經營搖錢樹的土壤,還是經營搖錢樹本身……一句話,是想做平臺,還是做應用?
大題小做,把平臺做成應用的典型例子,是電子郵件,小題大做,把應用做成平臺的典型例子,是QQ。馬化騰當初由于意識到,QQ不是搖錢樹,而是搖錢樹的土壤,將QQ定位于平臺,才有了騰訊這個市值超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大企業(yè),以及中國在這一領域領先美國和世界的產業(yè)成就。
定位服務現在正走到“是做成大市場,還是做成小市場”這樣的歷史性選擇的十字路口上。
移動定位技術和業(yè)務的興起可以追溯到1996年。當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公布了E-911定位需求。日本的NTT DOCOMO在世紀初就推出了大規(guī)模的定位服務。早在2003年,凱洛格商學院在預測10年技術和高新產業(yè)發(fā)展趨勢時。就提出“以定位為基礎的服務將成為下一代天之驕子嗎”的猜測。
從那時到現在,許多年過去了,最顯著的進步是技術上的。在技術上,形成基于移動臺的定位方案、基于網絡的定位方案及GPS輔助定位方案,在方法上,形成了基于Cell-ID的定位方法,基于接收信號場強(RSS)的定位方法、基于到達時間(TOA)的定位方法、基于到達時間差(TDOA)的定位方法、基于到達角度(AOA)的定位方法以及混合定位方法。在商業(yè)上,只是到了3G時代,定位服務才叉活躍起來,出現了Foursquare這樣的LBS+SNS的模式創(chuàng)新,谷歌,Facebook也只是到了最近,甚至一個月前,才如夢初醒,開始搶攻移動互聯網的這個第一制高點。
定位服務現在火爆起來了,但技術的潛力真正發(fā)揮出來了嗎,它僅僅值當前美國投資人給它的追捧式的評價嗎?不,遠遠沒有。
定位服務中存在的最大問題仍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定位服務本身的定位問題:定位技術究竟是專用技術,還是通用技術?定位服務到底是增值服務,還是平臺服務?從十年來一直到目前為止的實際發(fā)展來看。認為定位是專用技術和增值服務的,是主要潮流。
即使凱洛格商學院本身在高度評價定位服務時,也只是把它視為在推拉廣告、寵物追蹤、導航、找朋友、兒童追蹤、車隊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業(yè)務,將無線定位產業(yè)的價值鏈構成,聚焦在定位技術(LT)、定位應用以及以定位為基礎的服務(LBS)。而忽略了介于技術與應用之間的服務平臺。這個平臺,就相當于馬化騰所說“搖錢樹的土壤”。這是包括谷歌、Facebook、DOCOMO、Foursquare在內的行業(yè)主導者普遍忽視的問題,也是當前定位領域最大的思維盲區(qū)和商業(yè)盲點。從相反角度講,也可以說是新進入者的最大機會空當所在。
基于平臺的定位服務
這期間,也有人從平臺角度研究過定位服務。例如2005年,朱建偉在其碩士論文《位置信息服務系統(tǒng)中定位服務平臺相關技術的研究》中指出: “定位服務平臺是整個定位信息服務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認識到, “對服務開發(fā)商來說,定位服務平臺提供了一個標準的、統(tǒng)一的接口?;谶@樣一個接口,服務開發(fā)商就可以集中精力開發(fā)符合自己關注的專業(yè)與行業(yè)的市場定位應用,而不需要對定位信息服務的技術與數據做考慮?!?/p>
不過,朱建偉的研究主要聯系于聯通的實際,有相當的局限。他把定位服務平臺的功能理解為:從定位設備獲取定位信息,并將定位信息與其他相關信息如地理信息相結合提供一種基于位置的綜合信息。對接人的服務提供商進行管理,同時,還包含計費包的計算等。
如果換個角度,站在馬化騰的角度,或蔡明介的角度,會怎么設計平臺?如果定位之于最終用戶,像QQ,定位之于商家,像聯發(fā)科的MTK手機芯片和名為Turn-key解決方案,甚至定位發(fā)展成定位操作系統(tǒng),成為定位技術上的Windows或App Store,那么,定位就可以超脫于兒童追蹤、車隊管理這類具體的“搖錢樹”,而成為由API、開發(fā)工具、ASP支撐服務等構成的“搖錢樹的土壤”。
現在拿定位技術和定位服務直接當“搖錢樹”,一頭扎進具體應用,而忽視通用的應用支撐平臺建設,缺點是每種具體服務,都要重復設計、重復投資,勢必影響定位從一種技術發(fā)展為一種產業(yè)的前途;只考慮技術支撐服務而不考慮業(yè)務和應用支撐服務,也不利于將定位做成大市場。
從市場反推對于平臺的需求,人們要的不光是具體的某一項定位服務,如兒童追蹤服務、車隊管理服務,而是類似這樣的需求:這個定位“操作系統(tǒng)”(或地圖“操作系統(tǒng)”、或移位“操作系統(tǒng)”)上,有沒有內容模塊、媒體模塊、交易模塊、廣告模塊、互動模塊、支付模塊、數據挖掘模塊、感應模塊等。媒體模塊能不能提供定位功能,例如,根據讀者位置生成臨時定制手機報或手機PPT;廣告模塊能不能提供定位功能,例如,利用Foursquare式的“Check in”動作實現“拉”定位,只在用戶簽到后才定向發(fā)送廣告的某一個性化定位版。如此一來,將會實現全國媒體和廣告的重新洗牌,實現媒體一報多版和廣告一單多版的“千手觀音”化。如此商機,不勝枚舉。
反觀現在的定位服務,由于業(yè)務和應用支撐平臺的缺失,僅限于運營商與應用提供商、數據商直接結合提供少數幾樣很專的服務,遠遠不能滿足差異化、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這就好比微軟不開發(fā)PowerPoin墩件,而一個一個替人家制作具體的PPT一樣,不易成就大氣候。
基于平臺的定位服務,關鍵是把定位中的基礎業(yè)務與增值業(yè)務區(qū)分開,通過基礎業(yè)務平臺的深度開發(fā),實現定位增值業(yè)務的百花齊放。說得白一點,就是定位服務領域缺個把王府井大街弄熱鬧的人。誰做到了,誰就是下一個騰訊。定位服務領域如日中天,萬事皆備,只差一個像馬化騰似的小青年來抱大金娃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