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國內的時候,曾經在高校宣傳部任職。某日市里舉行普法工作研討會,領導派筆者參加。夜晚幾個學校的代表坐在一起閑聊,某復旦教授感慨地說:“中國的某些法律,從頒行之日起就不是為了施行的?!睘槭裁催@么說呢?該教授解釋:比如教育法或者高教法里第幾款第幾條規(guī)定,教育經費必須達到整個國家預算的百分之幾,但是它沒有說,如果達不到這個水平,應該去追究誰的責任,以及誰有權力追究這個責任。這種法律就是空架子,不可實施的。
比如我們常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從法律到學者,可是我們的司法體系,我們的稅務體系,從來沒有把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的這個口號體現(xiàn)出來。在西方,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這一因素,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體現(xiàn)。比如稅務,每年的美國加拿大家庭都要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報稅,納稅不僅僅是根據(jù)收入高低,還要綜合家庭人口多少。丈夫和妻子可以互相借用對方的免稅額度。所以大部分的工薪階層每年多多少少都會拿到一部分退稅(因為所得稅是公司代繳)。
加拿大的很多公園以及各種活動,有單獨出售的個人票,也有打了很大折扣的家庭票。買家庭票相比于買單張票會便宜很多。比如多倫多的公共交通局,在周末和法定假日,為了鼓勵家庭出游,一個家庭可以用一張日票無限制多次往返。
在中國,我們常常從報紙和電視等主流媒體看到保護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的口號,可是通常在實施上,沒有有效的法律作為支持后盾。立法上有缺陷,執(zhí)法上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程序保證。
我們從海外的網(wǎng)絡媒體上經常看到國內有兒童被親生父母或者繼父母虐待致殘致死的新聞,看著那稚嫩的花朵還未開放就凋零,為人父母的心怎么一個痛字了得!
這些兒童能被虐待到致殘致死的程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常的日積月累中,做父母的就經常虐待孩子,不順心了毒罵毒打拿孩子撒氣是家常便飯,親戚鄰居皆有所聞,但是中國人一向認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打孩子屬于“家務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便干涉。
有膽子大“愛管閑事者”,也頂多對正在施虐的父母進行暫時的勸阻,孩子照舊還要回家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生活,哪日父母一個不順心,照樣拳頭棍棒落下來,日子又陷入黑暗。直到哪天孩子被打殘進了醫(yī)院或者被干脆打死了。鄰居朋友跌足長嘆——早日進行干涉就好了。早日進行干涉就好了?怎么好了?報警?我們的執(zhí)法機關會做怎樣的處理?我們的司法機關又會做怎樣的判決?
為了寫這篇文章,筆者特地上網(wǎng)查了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其中涉及到虐待。具體有——
第八條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職責和撫養(yǎng)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第五十二條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或者其他合法權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員,情節(jié)惡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該法規(guī)定,第十二款之前的各款,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有前款所列行為,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jiān)護人的資格;依照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另行確定監(jiān)護人。
按照道理,如果這項法律真正執(zhí)行了,那么還可以算是良法。我們的兒童被父母虐待的時候,鄰居報警,警方或者什么別的組織介入,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但是以筆者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幾年的經歷來看,從來沒見過哪個父母因為虐待自己的孩子而被剝奪監(jiān)護人資格的(父母離婚,孩子的監(jiān)護權和撫養(yǎng)權被從一方轉到另外一方除外)。
國外在這方面就明確多了。他們有專門的兒童保護組織處理這方面的事務。這個組織的作用在這個社會廣為人知。社會公眾意識認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具有獨立的人格,需要被保護被尊重。一旦發(fā)生虐童事件,無論是鄰居還是學校老師,都不會坐視不管,充分發(fā)揮“狗咬耗子”的精神。致電兒童保護組織。兒童保護組織接到電話,或者警方接到電話,兩個機構一般會聯(lián)合出動,天降神兵,把兒童帶走,虐童父母在家里坐等法院傳票。
兒童保護組織不是政府機構,權利卻非常大。起了一定的執(zhí)法機構的作用。他們負責將父母起訴至法院,由法官決定該父母能否繼續(xù)履行監(jiān)護人的職責。一旦法官認定該父母虐童成性不堪為父母,那么他們就慘了,孩子將被永久性帶走尋找寄養(yǎng)家庭,繼而有可能被人正式領養(yǎng)。所以在西方,主流社會的共識就是不能打孩子,要跟孩子耐心地講道理。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將是孩子的榜樣。一旦動手打孩子,后果可能非常嚴重。
說完兒童,再說說婦女保護。西方婦女解放、性解放歷史悠久徹底,男女在未婚的時候性關系比較隨便?;谧诮淘?,意外懷孕也不大選擇墮胎,所以社會上有很多單身媽媽帶著四、五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父親。這種人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生活在社會底層。靠社會救濟為生。自己的救濟加上孩子的牛奶金,住在政府福利房里,這單身媽媽基本上用不著工作了。中國新移民剛到加拿大,一般來說對這種社會現(xiàn)象不能理解——這不是鼓勵懶人的制度嗎?!有學生在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班上發(fā)出疑問,老師沉默了一會兒回答:“保護這些婦女的目的在于保護孩子?!焙⒆邮菦]有錯的,保護了母親才能保護孩子,這是社會的底線。
我們看西方電影。夫妻兩個人關系破裂要離婚了,總是男人拎著皮箱離開家門。因為在西方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qū)都實行無過錯離婚,離婚之前要求一定的分居年限。變賣財產分財產的過程可能很長,在這個過程中,一般是男人搬出去分居。這不是說一定是男人要求離婚,女人要求離婚男人也要照做。他不想這樣做,女人找個律師到法庭申請分居,其結果依然還是男人出門,誰讓你是男人!
一對再婚夫妻,房子是丈夫承租的,租約在丈夫名下,因為女方的孩子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男人把孩子關之門外,女方報警。警察來了,男人還喋喋不休,問警察:“我可以把她們趕出去。不是嗎?這是我租的房子!”警察溫和地答道:“據(jù)我所具有的知識,應該是你離開這房子,并且你需要繼續(xù)付房租?!?/p>
一對原配夫婦為孩子吵架,丈夫任孩子哭不讓妻子管孩子,妻子無奈報警:丈夫在警察面前仍然氣勢洶洶。警察對妻子說:“你的丈夫一點也不NIC已如果他打了你,你不要怕,我們會有辦法的。”但是他們確實沒有動手。警察對丈夫說:我們會有辦法的?!暗撬麄兇_實沒有動手。警察對丈夫說:“你們吵得這么厲害,不適合再接觸,建議你們各自回避冷靜一下。你是男人,我建議你出去,二十四小時之內不能回來。二十四小時之后可以回來?!闭煞驘o奈,只能收拾衣物離家回避。
在國內的時候,常??吹揭恍┪恼抡f西方婦女開始回歸家庭,以此想號召中國婦女也回歸家庭不要跟男人在社會上競爭社會資源。我們的這些學者,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皮毛不知根本。
西方的勞動力價格昂貴,又沒有祖父母帶孫子一說。一般生了兩個以上的孩子,孩子去托兒所的費用就可以吃掉母親的工資。再加上一個人工作,家庭收入下降帶來的稅率也隨之下降。那么很多家庭可能寧愿母親辭職在家專職照顧孩子,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和教育。
最關鍵的是,妻子在家里操持家務帶孩子的價值是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的。這個肯定不是一句口號,一句空話,而是由法律保障的。一旦夫妻感情破裂,兩個人離婚,不僅僅是雙方要平分財產。而且因為妻子沒有工作,丈夫不僅僅要付孩子的撫養(yǎng)費,還要支付妻子的贍養(yǎng)費,所支付的額度,要保障妻子孩子的生活水平不下降。當然,這個生活水平不下降是相對于丈夫而言。法律不會讓這個男人吃海參鮑魚。前妻孩子只能喝喝骨頭湯。
一個學法律的學生這樣說:其實在西方的法律體系下,婚姻是一個契約,夫妻雙方有互相扶持的義務。當一方沒有工作或者失去工作能力的時候,雖然婚姻關系解除了,但是扶助的義務仍然存在。
在中國的法律框架下,當離婚只是平分財產那么簡單,當丈夫只需要付孩子的撫養(yǎng)費,妻子有沒有工作都不關丈夫的事的時候,你讓女人回歸家庭,女人敢嗎?更何況還有那么多人的收入是灰色收入,轉移財產是如此的方便,司法無力,甚至有時候連孩子的撫養(yǎng)費部無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