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夫一妻是我國的一項古老制度,至唐朝,《唐律疏議》規(guī)定:“一夫一婦,不刊之制?!痹趯嵺`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有妻更娶的情形不乏其例,使得唐朝的法制受到了很大的破壞。
【關(guān)鍵詞】有妻更娶;實踐;法制;破壞
一夫一妻是我國的一項古老制度,始見于周易,并且歷朝歷代“雙妻并嫡,懸為厲禁?!盵1]在唐代,法律對有雙妻的情形進(jìn)行刑事處罰,據(jù)《唐律疏議》卷13《戶婚律》第177條有妻更娶條載:“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也就是說,對男方而言,若有妻更娶,徒一年;若故意欺騙,即本有妻而說沒有,要加一等處罰,徒一年半。就女方而言,分為知情和不知情兩種情況。知情者,杖一百;不知情者,不坐。唐朝的刑罰從低到高依次是笞、杖、徒、流、死五種,對于有妻更娶條來說,女方故意犯罪的最低也會被處以杖刑,而男方最低也要受到徒一年的刑罰。究其原因,“一夫一婦,不刊之制。有妻更娶,本不成妻?!盵2]然而,通過相關(guān)文獻(xiàn)的記載,我們發(fā)現(xiàn)在唐代有妻更娶的情形不乏其例,而受到處罰的卻在史料中很難見到。本文試圖從有妻更娶的實踐角度來探析這一法律條文與實踐相背離的原因。
唐朝關(guān)于有妻更娶的文獻(xiàn)記載主要分為官方和民間兩個方面:第一,官方有妻更娶的事例,因為兩唐書所記載的個人婚姻狀況不一,現(xiàn)在可考的只有以下兩個案例:唐玄宗時期的王毛仲“其妻已邑號國夫人,賜妻李氏又為國夫人,每入內(nèi)朝謁,二夫人同承賜賚。”[3]另有這一時期的另一寵臣安祿山的兩妻康氏段氏并為國夫人。可見,在此出現(xiàn)的官員有妻更娶的情形是被皇帝許可的,并且是經(jīng)過皇帝加封的,且沒有受到法律的處罰。第二,民間有妻更娶的情況:根據(jù)敦煌文書出土的資料記載如:戶主程什住妻三,妾一;戶主程仁貞妻二;戶主程大忠妻二;戶主程大廣妻二;.戶主程智意妻二,小妻一等等。又如《八瓊室金石補(bǔ)正》中記載的如男思泰妻國妻張;金州司馬馬師言妻周妻馮;彭山受妻馬妻呂等多則有妻更娶的事例,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看到在官方、民間出現(xiàn)“雙妻并嫡”甚至三妻共存的情形。同時,根據(jù)相關(guān)文獻(xiàn)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唐代的權(quán)力最高所有者——帝王并無二后并立之事,出現(xiàn)二后的情況,或是原來的皇后被廢,而再立新后,如高宗廢王皇后而立武后;或者是死后由帝追謚為后,如中宗趙后;或是因其子為帝而被追謚為后,如玄宗楊后。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除皇帝以外,上至官員,下至普通百姓,有妻更娶的情況不乏其例。
對于上述有妻更娶的實踐與法律規(guī)定相背離,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首先,政治因素,王毛仲、安祿山都是玄宗時期的重要朝臣,如王毛仲“每待宴,與姜皎同榻,坐于帝前?!盵4]而安祿山則是“后請為貴妃養(yǎng)兒,入對皆先拜太真。”[5]由于他們的重要地位,皇帝封其雙妻并為國夫人,以此來表達(dá)對他們的重視,讓他們能夠更加盡職盡責(zé)。其次,歷史影響,雖然自《法經(jīng)》始,一夫一妻就得到了法律的保護(hù),但是在唐代以前,雙妻甚至多妻并立的情形并不罕見,如漢昌邑王賀有妻十六人,受到歷史的影響,則唐一代在雙妻并嫡方面將這種傳統(tǒng)沿襲表現(xiàn)的十分到位;第三,法律的自相矛盾,《唐律疏議》在它的名例律中規(guī)定同居相為隱這一法律原則,即同財共居,不限籍之異同,有罪要相為隱。如若不隱,則要受到刑罰。而對于雙妻或是三妻并立的情形,同財共居者比其他人更清楚,但是在可能受到處罰的情形下,大家都知而不言,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民間有妻更娶的風(fēng)俗,而又沒有受到法律的懲罰,所以我們能看到相當(dāng)比例的雙妻并立或是三妻并存的情形。
綜上所述,唐代對于有妻更娶的處理或出于政治需要,或是由于歷史影響,又或者是法律自身的原因,實際法律執(zhí)行是幾乎絕跡的,結(jié)果則出現(xiàn)了雙妻并嫡的現(xiàn)象,這使得唐朝的法制受到了很大的破壞。
參考文獻(xiàn):
[1]陳鵬.中國婚姻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鄭處誨,裴庭裕,田庭柱.明皇雜錄[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5]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作者簡介:邱冬華(1985—),女,內(nèi)蒙古赤峰人,福建師范大學(xué)社會歷史學(xué)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