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樹林里分出了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那一條路,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羅斯特
初中時,讀過沈從文先生的名作《邊城》,知道了鳳凰,從那以后,那座古老而美麗的小城便住進了我的心靈深處:她安靜地待著,連綿的青山與潺潺的流水環(huán)繞著她歷經(jīng)滄桑的身體,鐫刻下她亙古不變的過去。沿河的吊腳樓、曲折的石板路、美麗的風(fēng)雨橋,還有那苗族姑娘甜美的歌聲,都縈繞在我心田。
我雖出生在農(nóng)村,卻從不向往那所謂的城市生活。城里有著林立的高樓、便捷的交通、繁華的商業(yè)街……這是許多山里孩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城市就像那可口可樂,入口的那份刺激著實讓許多人神往;城市就像那游樂場,即使入口的門票很貴,但為了感受坐在摩天輪上鳥瞰世界的快感,為了體驗乘坐過山車的那份驚心動魄的刺激,人們寧愿花大價錢去體驗。城市中似乎沒有黑夜,璀璨的華燈,吸引了太多人的眼球。
而我,似乎與城市格格不入,認(rèn)為馬路上的馬達聲響代替不了枝頭的燕語呢喃。城里沒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閑適,有的只是車水馬龍、步履匆匆的繁忙?;蛟S,在別人面前,我可以將自己藏在光環(huán)的后面,做一個現(xiàn)代化的“Jay女郎”,再做個“超女頭”,哼著“在我地盤這你就得聽我的”,啃漢堡喝汽水……做作誰都會,可是這真的適合自己嗎?雖說城市是一個由夢編織成的多彩世界,但彩色真的比黑白更適合我樸素的人生嗎?夜深人靜時,我到底拿什么來給生命留白?
或許,我應(yīng)該高喊:“我不愛上海灘的燈紅酒綠,只愛湘江的石板路、周莊的烏篷船……”對,我堅信,我可以。盡管現(xiàn)在很少有人理解甚至無人理解,但終有一天會像這位鳳凰之子所說的那樣:“這雖然只是一個輪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欲浮凸起來,仿佛可用手去摸觸……”
卞之琳有這樣一句話:“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蹦菢蚩墒秋L(fēng)雨橋,那樓可是吊腳樓,那人可是我?
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一詩中,詩人向面臨人生選擇的年輕人展示了兩條路:一條是眾生之路,循他人足跡而去;另一條是自我之路,順自己心性而行。我選擇后者,因為它更契合我素面朝天的人生。
點評
本文循著“傾心本真——拒絕浮華——趨于淡定”的心路歷程,漸次展開了對原生態(tài)的鄉(xiāng)村文明與現(xiàn)代化的城市文明的鋪染、體驗和思辨?!颁伻尽弊屓瞬毮坑卩l(xiāng)村文明的唯美、城市文明的浮華;“體驗”讓人對漸行漸遠的鄉(xiāng)村文明漸生“想說愛你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的悵惘,對撲面而來的城市文明頓生“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無奈;“思辨”讓人在“本真”和“浮華”的比照中進行著一次“心靈的抉擇”——素面朝天的人生,并不適合用彩色膠卷去拍攝,而更適合用黑白膠卷去拍攝,因為這更能映照出人性的本真,彰顯出生命的亮色。
【本文為“博客來文”文題(二)的優(yōu)秀習(xí)作,指導(dǎo)并置評:姜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