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保險業(yè)務(wù)員信口開河及保險公司失職,
致使客戶30萬元買的保險,3年來
無人問津,虧損達9萬余元。
2007年10月26日,長沙市民顧小姐在該市某銀行網(wǎng)點存款時,一個名叫李亞元的中英人壽業(yè)務(wù)員主動找她搭訕,并極力向她推薦一款名為“ULV-中英人壽金芒果投資連結(jié)保險B款”的保險。顧小姐表示對有風險的投資沒興趣,只愿買保本分紅型的理財產(chǎn)品。她稱,李亞元當時連稱該款保險不僅可保本,每年還有高額紅利分配。顧小姐動心了,李亞元隨即又表示該款保險相當緊俏,想買須在10分鐘內(nèi)決定,否則便不保證能購買到。于是,未來得及看完保單,顧小姐便匆匆簽下合同,并將30萬元轉(zhuǎn)入賬戶。
幾天后,中英人壽客服人員打電話進行回訪,問及是否購買了一份30萬元投資型保險,顧小姐聲稱只購買過保本型保險,并沒購買投資型保險。隨后,顧小姐電告李亞元,表示不愿買投資型保險,要退保;對方卻說,如退保,要支付一萬余元手續(xù)費。顧小姐問:“合同里不是約定有10天的猶豫期嗎?為什么要收手續(xù)費?”當時,李表示在簽訂合同第二天就為她辦理好了購買手續(xù),現(xiàn)在退保必須付手續(xù)費,又信誓旦旦地保證這份保險不但能保本,還能比保本分紅型保險賺得更多,顧小姐猶豫后還是相信了。
2008年下半年,顧小姐很奇怪,近一年了,中英人壽沒有任何理財專員跟她聯(lián)系。因為當初約定的是,有專門的理財專員為她打理該份投資型保險,并隨時保持聯(lián)系。于是她試著在電腦上打開自己的賬戶,結(jié)果一查嚇一跳:賬戶顯示余額只剩不到20萬元,虧了10多萬。顧小姐趕緊打電話給李亞元,但對方卻表示已離職半年,讓她直接去找公司。一位楊經(jīng)理接待了她,并稱李亞元走時根本沒有移交業(yè)務(wù),不知道有這份保單存在。半小時后,保單找到了,顧小姐發(fā)現(xiàn)上面滿是灰塵,顯然這份保單近一年都無人問津。
今年7月份,顧小姐要求中英人壽長沙分公司返還本金,并按銀行同期利率補償3年利息,客服部工作人員黎小嘉表示3天后答復。3天后,顧小姐致電黎,黎卻稱領(lǐng)導到臺灣旅游去了,無法答復,需要等到下周。又過了4天,黎終于有了回復。“他們首先承認了錯誤,并道了歉,但因為我購買該份保險是簽字認可的,所以損失各自承擔一半,9萬余元的虧損額,中英人壽負責4.5萬余元。我當即予以拒絕?!鳖櫺〗憬榻B。
劉一星(化名)從事保險行業(yè)9年,他看了顧小姐的保單及投訴材料后,指出中英人壽至少存在兩處違規(guī)的行為:一個是保單上填寫的客戶地址是當日顧小姐存款的某銀行的地址,保監(jiān)局的規(guī)定是一定要填寫客戶的真實住址。另一個是客戶購買保單后,保險公司必須打電話回訪進行核實,但當日顧小姐接到回訪電話時,明確表示并不知道購買的是投資型保險,而認為購買的是保本型保險?;诳蛻魧λ彵kU出現(xiàn)重大誤解,保險公司有義務(wù)免費為客戶辦理退保手續(xù),但保險公司并沒有這樣做。這兩處違規(guī),任何一處都可以導致該份保單為無效保單,保險公司必須全額退款。
*編自《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