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點評封面文章
◎ 貴刊最近關于股指期貨的文章給200天送個禮物,還挺應景的。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投資,不敢妄下結論。記者也是簡單的陳述了這200天發(fā)生的事情,也沒有做結論。那就等到發(fā)展得成熟了,再讓市場來證明股指期貨是投資殺手或是暴富推手吧!(讀者 正好)
◎ 非常喜歡封面文章中幾個做股指期貨的投資者的案例,挺真實的,雖然我不做股指期貨,不知道是不是像文中寫的那么刺激。尤其是那位“業(yè)余選手”老汪的故事,不知道算不算是對號入座,我身邊還真有一位姓汪的朋友,也是做股指期貨,還真的去參加了學習班。趕明兒我得問問他去。(讀者 股市菜鳥)
◎ 身邊一些朋友對股指期貨投資都躍躍欲試,問他們?yōu)槭裁?,他們說:“股市最近漲的不錯,趁機會趕緊撈一下,機會錯過了就沒了?!蔽一腥?,原來他們把股指期貨當股票玩兒呢!股指期貨是期貨,可不是股票,不能簡單的用做股票的手法做股指期貨啊!我覺得這一點,還是非常有必要進一步向躍躍欲試的投資者講清楚。(讀者 邢景林)
◎ 我估計,不敢做股指期貨的人占大多數(shù),畢竟這東西在國內的資本市場還是個新生兒,個人覺得還沒到出保溫箱的階段。還是靜靜觀察這只“潘多拉的魔盒”會帶給我們怎樣的“禮物”吧。(讀者 zhang_li)
增加一些投資理財成功案例
我是《投資與理財》雜志的追隨者,愛她已經有6年。第一次見面是在西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聽某位教授講投資與理財公開課,從此,我不厭其煩的向她討教,鐘情于她,她是我的摯友之一。作為朋友,我對貴刊談點建議,想讓她變得更“美”:一是增加一些關于怎樣進行理財規(guī)劃的介紹,如現(xiàn)金規(guī)劃、投資規(guī)劃等;二是增加一些投資理財成功的案例,可大可小;三是增加一點宏觀經濟方面的數(shù)據(jù),如CPI、PPI之類的,力爭月月都能登一次。這些數(shù)字雖然都能通過其他的途徑看到,但是還是想請你們能做個綜合、總結之類的。個人要求,僅供參考。(讀者 盧從軍)
金博會感受
11月4日-7日,第六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本刊作為參展商參與了本次盛會,小編與很多新老讀者朋友近距離交流,對很多細節(jié)都很有感受,簡單記錄幾點。
一、開展第一天下午,一位老大爺箭步走到展位前,開口就說:“你們應該多寫點基礎的東西,還有很多關于投資與理財?shù)闹R需要普及啊!現(xiàn)在有幾個投資者像我一樣知道IPO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意思?”后來一交談,才知道,大爺已經83歲了。小編頓感很慚愧,因為雖然簡單知道IPO的含義,但還真說不清楚這IPO到底是哪幾個單詞的縮寫。
二、某男士在展位前站立很久,只作微笑狀。后來才知道,他在仔細研究我們的封面。他說:“你們的封面很有特點,離老遠就看到了,再站近些看看,不錯,不錯。哪兒來的?”“我們的封面都是美術總監(jiān)根據(jù)當期的封面文章內容設計并親手畫的?!毙【幾鞔??!鞍?!下次也讓我試試唄!”原來,久觀者也是業(yè)內中人。
三、很多人都在問我們,怎么感覺《投資與理財》很神秘、很低調,內容還不錯啊,為啥總也買不到?其實我們在全國37個地市都有零售,看來我們還要在出鏡率上下功夫。
四、一位連續(xù)訂閱兩年的讀者陳先生來到展位前,給我們詳細講述了看完每一期的感受,大到每期的主推文章,小到雜志的某些細節(jié)、建議。最后,他說:“頭一年訂閱的時候,經常會有收不到的情況,還要每期都打電話去自己找,生怕落下一期。最近這種情況好多了,但還需要更加努力。我從心里來說,實在不想放過每一本!”
感動,我們真的很感動。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與讀者朋友們交流。我們很珍惜這一點一滴,也希望自己能不斷地進步。(劉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