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選好食材、好廚師、好時令,乃飲食文化之精髓;挑選好產品、好管理人、好時機,乃基金投資之道,兩者亦相通。
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除了講究菜肴的色彩搭配,還要營造用餐的舒適氛圍,中國的飲食文化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tǒng)。
飲食已成為一門藝術,烹飪的技巧可謂五花八門。好的飲食,講究食材、廚師、時令,三者缺一不可。而大家熱衷的基金投資與飲食烹飪亦有相通之處。只有像遴選好食材、好廚師、好時令那樣,精心挑選出好產品、好管理人、好時機,才能如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菜肴那樣,贏得良好的長期投資回報。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烹飪第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食材要好。食材如果本身有嚴重問題,那么再高明的廚師恐怕也沒有回天之力。以常見的紅燒肉為例,要想真正做到甜咸適中、入口即化、滑而不膩,肉質的要求可不一般,不是什么品質的豬肉都能當此重任。基金投資也一樣,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選出好產品。好的基金產品,其設計應適應大的經濟趨勢,并能較好把握未來的各類投資機會,對于老的基金產品,投資者還要審慎考察其過去數年間的長期投資業(yè)績,看是否具有可持續(xù)性。此外,正如好的菜肴需要符合食客的個人口味,具備獨特的產品屬性也很重要,好的基金產品必須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吻合。
備齊了新鮮豐富的合適食材,沒有好廚師的傾力掌勺,美味佳肴可不會自動生成。同理,基金產品發(fā)行完成后,基金管理團隊的投資能力、專業(yè)經驗就成為能否取得良好業(yè)績的關鍵。川菜講究“麻辣酸香、油重味濃”,浙菜講求“清、香、脆、嫩、爽、鮮”,徽菜則講究“重油重色、原汁原味”……但再好的廚師,也很難“八大菜系”樣樣精通。投資也是這樣,有人擅長趨勢分析,有人精于個股挖掘,而有人在固定收益領域有所專長。相比于個人投資的單打獨斗,基金投資便具備了團隊配合上的整體優(yōu)勢。
選基金管理人就是在選基金公司,投資者要注意研究同一公司基金的整體表現。單個基金業(yè)績的短期漲跌有很多偶然因素,但一家公司旗下的多只基金如果在較長時期內的排名都相對領先,就說明這家公司的投資研究水平整體較高,管理機制和投資決策流程相對更加嚴密完善,其業(yè)績具備長期可復制性,值得看好。
孔子有云“不時不食”,這講的是飲食須合乎時令。在投資市場中,不同的基金品種,在不同市場環(huán)境中的表現也大相徑庭。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股票基金收益驚人;2008年的大熊市,只有債券基金才是贏家;2009年,指數基金則大放光芒;2010年來,債券基金再度出人頭地。如同在不同時令講究菜肴的搭配組合,投資者注重資產組合配置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