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麥肯錫公司的輝煌過去和智慧成果,并非唯麥肯錫是瞻。我只想還原一個真實的麥肯錫,一個業(yè)績很輝煌但偶爾出錯的麥肯錫。對于每個商務人士而言,學會麥肯錫的方法套路,將有助于更好地審視公司運營和參悟管理工作的本質。
樹大招風,管理咨詢業(yè)翹楚麥肯錫也曾有這樣的遭遇。先從一個笑話開始。一位老人在草地上放羊,忽然一個年輕人走來,他對老人說:“老先生,我將告訴您,這群羊有多少頭,作為酬勞您要送我一頭羊?!崩项^還未作答,年輕人就開始工作,他拿出筆記本電腦,在分析谷歌衛(wèi)星圖片后,告訴老先生:“您共有763頭羊?!闭f完他抱起一只羊就要走。
老頭攔住年輕人:“別急,如果我能猜出你就職的公司,你可否把酬勞還給我?”年輕人同意?!澳闶躯溈襄a公司的吧?”老頭笑言。年輕人驚詫不已:“您怎么知道?”老人說:“因為你具有該公司咨詢人員的所有特點啊,第一,不請自來;第二,你告訴我的結果我原本就知道;第三,你抱走的不是羊,而是我的牧羊犬……”
這則故事總是被拿來調侃麥肯錫名不副實。特別是其兵敗實達后,國人對麥肯錫的幻想破滅。于是“恨屋及烏”,20世紀最受人尊敬的咨詢公司乃至整個行業(yè)黯然失色。
當然,就此認為麥肯錫一無是處有失公允。就像評價一個人,不能無視其長處,而總是揭短。存在即是合理,麥肯錫公司自然有其生存的土壤。包括花旗銀行、殼牌、西門子、雀巢等世界500強公司請它做顧問也自有道理。另外,盡管它的服務價格不菲、業(yè)務收入頗豐,但在理論和實踐上成果頗豐。
不可否認,麥肯錫至今仍然是最優(yōu)秀、最頂尖的咨詢公司。且不說別的,光是它為當今工商界貢獻的眾多管理工具(如“三層面理論”、“7S模型”等)就可見一斑。
曾經身為麥肯錫的一員,伊麗莎白·哈斯·埃德莎姆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撰寫了《麥肯錫傳奇》,以紀念她的導師、麥肯錫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馬文·鮑爾傳奇的一生。在她看來,麥肯錫之所以成功,源于愿景、領導力、價值觀和專業(yè)精神的勝利。特別是鮑爾卓越的領導力,它確保了其他3個方面的貫徹執(zhí)行和持續(xù)進步。
埃德莎姆在書中寫道:作為麥肯錫公司的領導者,馬文·鮑爾不僅明確地制定了這些原則,而且以這些原則為行動準繩。如果有麥肯錫的咨詢顧問違反公司的價值觀,馬文·鮑爾會毫不猶豫地將其清除出公司。
此外,說到麥肯錫,不得不提到從它那里“畢業(yè)”的一些專家、大師。如號稱“商界教皇”的湯姆·彼得斯、“日本戰(zhàn)略之父”大前研一、組織問題專家喬·卡岑巴赫等。應該說,他們今天能夠成功“單飛”,麥肯錫在價值觀和方法論上對他們的影響功不可沒。
清華大學楊斌博士在主編“麥肯錫學院叢書”時談到,他常常驚詫于美國商學院里一些年輕的師弟師妹,搖身一變成為麥肯錫公司的大牌顧問,往來盡高管,談笑超自信。究竟是吃了什么靈丹妙藥,還是誰點化了這些腦袋?其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名校背景的年輕人,本身具備了良好的潛質,一旦加入這個強勢品牌,靠著麥肯錫積累了數十年的行業(yè)知識庫,并不斷有成熟的合伙人或者資深經理從旁教授,自然脫胎換骨。此外,還有另外的原因不可小覷,那就是他們進入公司之后,還要經歷重要的“四洗”:洗心、洗腦、洗手、洗腳。
“四洗”只是個比喻,楊斌借此比喻麥肯錫在文化、思維、方法、工具等方面對員工的塑造和點化?!尔溈襄a意識》著重探討如何從思維方式上,真正成為一個團隊合作的、面向客戶的、強調改善與結果的解決問題者,這屬于“洗腦”;《麥肯錫方法》講述的是麥肯錫顧問們在工作過程中常用的那些技巧性、實用性很強的問題解決方式,它教授的是“洗手”;《麥肯錫工具》則把前述方法、打法、套路上升為方法論、工具箱、武器庫的高度,是對那些更注重層次體系、尋求內在聯系的學習者的一個延伸拓展。至于“洗心”,《麥肯錫傳奇》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不過話說回來,講了那么多的麥肯錫和有關它的書,并不是讓你唯麥肯錫是瞻。我只是想還原一個真實的麥肯錫,一個業(yè)績很輝煌但偶爾也出錯的麥肯錫。特別對于那些想進入大牌咨詢公司的畢業(yè)生和剛進入咨詢界不久的職場新丁來說,學會麥肯錫的方法套路,將有助于更好地審視公司運營的問題和參悟管理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