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說的是在地圖卷中藏匕首的故事,京劇《魚藏劍》說的是藏短劍于魚腹的故事。兩則故事中都有以一物為載體,將短兵器藏于其中以達到行刺目的的內(nèi)容,這在古代稱之為計謀。后來,人們從中得到啟示,摸索出了在食物中藏食物的烹調(diào)方法,創(chuàng)造出一批瓤嵌菜,讓人在進餐過程中獲得一種意外的歡愉,從而活躍氣氛,促進食欲。
食物中藏食物的方法,烹飪行業(yè)稱為“瓤”,在浙江紹興民間謂之“嵌”。食物中嵌食物在紹興風(fēng)俗中還有表誠心,寓真意,待上賓貴客的含意。
“要嬉外婆家,要吃丈母家”,丈母娘待婿勝寵兒女,心慈、誼篤、情深、意誠,有機會總要做特別好吃的東西款待佳婿,其中瓤嵌菜是必不可少的,如鯽魚嵌餅子肉、蛋嵌肉等。有人說,餡兒餅、餡包子、三套鴨等菜點,都是由此創(chuàng)制出來的。
從營養(yǎng)學(xué)角度來看,瓤嵌菜確實值得推廣。它起著搭配食物、平衡膳食,使?fàn)I養(yǎng)更加合理的作用。如魚嵌肉,魚類蛋白質(zhì)、豬肉蛋白質(zhì)和蔬菜植物蛋白質(zhì)得以同時進食,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加上用食物裹食物烹制,營養(yǎng)成分外溢流失被降到最低限度,鮮味、原汁受到保護。還有一點也不可忽視——它巧手翻新,配合妥妙,使食物多樣化,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紹興人的瓤嵌菜中,常見的有葷嵌葷、葷嵌素、素嵌素等形式,還有嵌生料、嵌熟料之別。嵌菜一般選料從嚴(yán),制作精巧,費時費工,日常極少做,就是筵宴,也最多上一兩道而已,以示莊重。
瓤嵌菜用料多選自地方土特產(chǎn),地方風(fēng)味特色十分濃郁。如用野鴨套家鴨,再套鴿子,再套鵪鶉,套套相嵌,令人拍案叫絕,一上桌便引來食客滿堂喝彩。
東坡腐俗稱油豆腐嵌肉,是紹興嵌菜中的常品。選韌性好、形狀整齊的油豆腐,放入溫水中洗泡,去掉浮油,擠去空氣,撈出瀝干,在每個油豆腐的一端用筷子戳個小孔備用。將豬腿肉剁細,拌入金華火腿茸、鹽、味精、蔥末、紹興酒,再剁斬一會兒,攪勻成餡。用筷子將豬肉火腿餡兒逐個嵌入油豆腐中,孔口朝上,用蛋清或濕淀粉封孔。在沙鍋中盛入鮮湯,燒沸,放入嵌了餡兒的油豆腐、冬筍片、水發(fā)香菇,調(diào)好味,繼續(xù)煮至餡熟,也可加入粉絲和菠菜作配料,撒上胡椒粉即成。
這道油豆腐嵌肉據(jù)說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東坡發(fā)明的,他愛吃肉,經(jīng)常變換肉菜樣式。蘇東坡是王安石的門生,一次,王安石來杭州出巡,身為杭州太守的蘇東坡先陪老師到紹興祭大禹王,又親自操廚做了油豆腐嵌肉孝敬師長。王安石不太喜歡吃肉,見端上桌的是油豆腐,就高興地夾起一塊,咬了一大口,慢嚼之下才發(fā)覺里面是鮮美的肉餡。他笑著對蘇東坡說:“此乃東坡勸我吃肉,東坡心意在其中了。東坡乎,東坡!”紹興方言的“東坡乎”與“東坡腐”音同,后來就將這道菜稱為東坡腐。王安石和蘇東坡師生情篤在紹興傳為佳話,也使東坡腐這道菜聲名遠揚。
鯽魚嵌肉亦叫鯽魚嵌餅子肉,選400克左右大鯽魚,剖殺洗凈,在魚腹中嵌入用豬瘦肉、鹽、味精、蔥末和紹興酒剁拌成的肉餅,魚兩邊再放上肉餡,使成圓餅形,再淋上少許酒,放入蒸鍋內(nèi)蒸熟,溢香即成。
紹興民間喜歡用母子醬油蘸食鯽魚嵌肉,但忌把醬油倒入菜中,以保持菜品雅潔清爽。魚得肉而潤,肉得魚而鮮,味道獨佳。俗諺“魚嵌肉,有著落”,通常用于慶賀大功告成,以菜寓志,情勝于直言。
嵌南瓜豬瘦肉,是將豬瘦肉剁茸,拌入蔥末、鹽和紹酒成餡。在嫩圓南瓜頂上開蓋,挖去瓜瓤,填入肉餡,蓋上瓜蓋,用牙簽三點形插牢,入大碗上籠蒸至溢肉香起鍋,蘸母子醬油趁熱吃。肉香瓜糯,鮮美爽口,是初夏的時令菜。在紹興,姑娘若以此菜敬男伴,含有“肉心相伴”之意,暗示男方可托媒說親。
紹興的八寶姑嫂鴨,選用當(dāng)年秋姑頭水鴨(雄鴨)剖殺洗凈,晾干,通身抹好醬油,將瘦肉、開洋等8種原料切成丁填入鴨腹腔中,縫好口子,裝入船形盆,加茴香、花椒隔水蒸熟至酥即成。相傳這道菜為一家姑嫂倆創(chuàng)制,香美獨特,是紹興秋季鄉(xiāng)間定親時的定制菜品,席間常由姑嫂雙雙上菜,象征姑嫂和睦相親。(責(zé)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