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丫頭)唱;
看你丑得像告瓜
肚內(nèi)哪有好才華
藍秀英:嘿!休得無禮,豈不聞‘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不用羅嗦,快隨小姐回府去吧!
唱:
蠢丫頭說此話真是愚蠢
是君子怎能夠以貌取人
有多少粉面郎衣冠華錦
面如玉心如狼見利忘情
有的人貌不揚心卻端正
評人物第一要器重德行。
這是川劇《喬老爺奇遇》中藍秀英的一段唱?!皢汤蠣敗惫适轮v的是窮書生喬溪,路過湖山這一地方,上岸到觀音寺游覽,遇見藍天官女兒秀英,因撲蝶與秀英的丫頭秋菊發(fā)生爭執(zhí),丫頭調(diào)皮要考喬溪的文才,喬出口成章引起秀英的好感。喬溪回到岸邊,客船已開到黃界驛去了,他只得步行趕去。 這時,藍天官的兒子藍木斯,正在強娶黃家閨女,黃家攜女逃到黃界驛落店,預(yù)備在天明之前坐轎上船。喬溪走來,客店滿了,于是躲進空轎休息。不料藍木斯趕到后,誤以為轎中就是黃家閨女,抬了就走。喬溪在轎內(nèi)驚醒聽明,存心要搭救黃女,于是用轎內(nèi)女人衣衫改扮起來,任憑被抬進藍家。藍木斯把他暫送秀英閨房,決定當(dāng)夜就要成親。喬溪在閨房中又遇秀英,說明經(jīng)過,秀英更加敬佩,將他留在房中,稟明老母稱這樣的人品難得,自己愿托付終身。老母只得應(yīng)允,出堂怒責(zé)劣子。因為當(dāng)時已賓客滿堂,就用藍木斯布置的喜堂,舉辦秀英與喬溪的婚禮。藍木斯只得尷尬收場。
這出戲1959年經(jīng)上海誨燕電影制片廠改編并拍攝為《喬老爺上轎》,在全國放映后風(fēng)糜一時,“喬老爺”之名也成為當(dāng)時的流行語。當(dāng)年我國恢復(fù)聯(lián)合國席位時,毛澤東主席指派喬冠華為團長時就說,“讓喬老爺帶團去”。而著名詞作家喬羽也被人稱為喬老爺,可見這個人物影響之廣。2000年,中央電視臺與四川臺又合拍了川劇電視片《新喬老爺奇遇》。
這出戲情節(jié)曲折極具喜劇性,但其中最大的特色或者說最大的亮點就是本文開頭這一唱段。縱觀以往戲曲(包括新編古裝劇)中,男女之間一見鐘情的都是俊男靚女,他們互因外貌而吸引,不但文才顯露更是外貌英俊。另外也有一些是對家人嫌貧愛富進行抵制的姑娘,其所托付終身的對象也不外乎都是相貌堂堂。但這出戲中的喬溪,卻是由丑角扮演,雖滿腹文才又有正義感,但只是個書呆子式的、且面貌不揚的窮酸書生。上述這段唱詞的背景是書生小姐在廟中偶遇,書生因撲蝶與天官小姐的丫頭秋菊起紛爭。丫頭以天官府勢力恫嚇他,但喬溪毫不畏懼據(jù)理力爭,并自稱“喬老爺怕雞怕狗怕綿羊,獨不怕你們?yōu)楦徊蝗实暮篱T權(quán)貴?!毖绢^又考他文才,以蝴蝶、寺院、扇子和秋菊自己為題,喬溪立成詩句都很切題;可是當(dāng)丫頭以小姐為題時,喬溪卻寧肯自稱無才,也拒絕題詩。由此藍秀英看出對方雖不畏權(quán)勢,但遵守禮法,不愿對閨閣千金評頭論足,認為這是對自己的尊重,心中暗暗佩服。所以當(dāng)丫頭譏諷喬溪無才時,她便出言阻止并訓(xùn)誡秋菊。所以這段唱既顯示了秀英的文學(xué)修養(yǎng),也暗含她對喬溪的敬佩之情以及自己的擇偶標準。首先,她怒斥自己的丫頭無禮,嘆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边@句話,就是引自《史記#8226;仲尼弟子列傳》,說的是孔子先因魯國人子羽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為學(xué)生,后勉強收之,方才發(fā)現(xiàn)此人乃好學(xué)生,遂嘆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接著,她又唱到有關(guān)“面如玉,心如狼,見利忘情”等等,則是駁斥了以貌取人的錯誤觀點,不僅唱詞形象而深刻,而且更是說明她讀了不少古書。是個才女。因為在古書記載中,曾有春秋時鄭國大將子都因自己十分漂亮,為了占據(jù)功勞竟射死自已的主帥一事。這句唱說明了外貌與內(nèi)心的美丑并不能成為正比,“第一要器重德行”。由此也可看出這是她評價人物以及選擇對象的首要標準。一個人的美在于他的心靈,而不在于他的外表。這個理論看似簡單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并不容易,圣如孔子還不免犯此錯誤。何況世人,但藍小姐能獨慧眼,的確不易。后來,喬溪被送入秀英閨房,他發(fā)覺后要求立即離開,秀英認為他出去有被毒打的危險,但為了保護小姐的名譽,喬溪甘愿犧牲自己,這也使得秀英更加賞識他的為人。到此,全劇前后呼應(yīng),一是令前面的唱段得到了印證,二是令藍秀英對心靈美的贊歌得到完美的結(jié)果。
我們傳統(tǒng)的戲曲往往為了觀眾欣賞的便利,總是將好人好相貌,壞人壞相貌作為一種表演上的程式。然而川劇中卻多有創(chuàng)意,有一出戲叫《打紅臺》,劇中的人物肖方心狠手辣,卻用武生俊扮,令其儒雅風(fēng)流,就非常符合《喬老爺奇遇》中的唱詞“面如玉,心如狼”的描繪。所以說,在地方戲曲中,的確有許多獨特的劇目比較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實,其對社會的影響也遠高出于帝王將相。因此我們不能忽視戲曲作品對現(xiàn)實社會的影響。君不見,今日相親論美貌、論錢財、說怪話、吹大牛,卻獨缺論道德,看行為、從語言舉止來觀察人品。藍秀英的這段唱詞完全可作為警世之言。
在此,我想用藍秀英的唱詞來提醒大家:姑娘和小伙子們交朋友、選對象,不要僅僅注重外貌,記住“評人物第一要器重德行”還是不無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