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些沒有任何選擇余地的日子嗎?那時候小孩子都是就近入學(xué),我們?nèi)珖挥幸患译娫捁荆覀兯屑彝サ挠秒姸际菄医y(tǒng)一供給的。
你再看看現(xiàn)在呢?我們的生活里到處都充滿了選擇,問題是我們比從前更快樂幸福嗎?
來悉尼訪問的心理學(xué)教授柏瑞·舒瓦茨認(rèn)為過多的選擇不但沒給我們帶來幸福快樂,相反卻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而最痛苦的就是那些熱衷于貨比三家的顧客們,因為他們總是想要買到最劃算的東西,結(jié)果是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這位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所大學(xué)的心理學(xué)教授說:“你越是貨比三家,你就會越來越覺得無從選擇,到頭來無論你選擇什么,你都會覺得不是很滿意。”
舒瓦茨教授這次是到悉尼來參加為期兩天的“幸??鞓芳捌涓础钡难杏憰?,這次大會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專家和學(xué)者。舒瓦茨教授通過對成千上萬人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發(fā)達富裕國家里,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可是為什么這么多的選擇并沒有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多少好處呢?他的研究表明,人們的選擇越多,就越會對自己的選擇失望,這并不僅僅局限于日常生活用品,這種傾向已經(jīng)擴展到了我們選擇工作和終身伴侶方面來了。
舒瓦茨教授和助手們設(shè)計了一些個人宣言用來鑒別那些“最大利益獲得者”,也就是那些總是絞盡腦汁想要得到最好選擇的人,和那些他稱之為“容易滿足的人”,也就是那些什么事兒都差不多就行了的人。
他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人在人群中的分布呈直線狀,但是研究表明那些極端的“最大利益獲得者”是最不快樂幸福的,因為他們對自己的選擇從來都不滿意。
這些人花費了大量時間研究各種產(chǎn)品的說明書,看各種各樣的消費指南雜志,可是他們從自己購買的商品那里得到的滿意程度遠(yuǎn)遠(yuǎn)遜于那些沒有花費這么多精力,也沒做那么多的選擇,覺得“差不多”就行了的人們。
那些“最大利益獲得者”往往更容易在購物之后對自己的選擇后悔不已。
舒瓦茨教授說,這些最大利益獲得者對自己失去的機會耿耿于懷,很快就會喜新厭舊,于是那種做了一個了不起選擇的成就感很快就消失了。
最大利益獲得者在生活中并沒有感到幸??鞓?,同那些對生活采取“差不多就行了”這種態(tài)度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悲觀,更容易憂郁。
他給我舉了一個例子說:“你有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終身伴侶,可是你卻不停地問自己,她(他)是世界上和我最相配的人嗎?于是你不停地四處尋找著世界上同自己最般配的人,這可不是幸福生活的處方呀!”
舒瓦茨教授說通過對一些大學(xué)畢業(yè)生的進一步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最大利益獲得者往往會比那些“差不多就行了”的人們找到更好的工作和得到更高的薪水??墒牵麄兤毡檎J(rèn)為自己的工作和找工作的過程以及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很糟糕。舒瓦茨教授說:“這也許就是得到最好的東西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在經(jīng)歷了他的女兒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學(xué)校的過程后,舒瓦茨教授認(rèn)為現(xiàn)在這種強調(diào)為孩子選擇學(xué)校的做法簡直就是一場“災(zāi)難”。
“她是在自己折磨自己,無論她選擇哪一所學(xué)校,她都不得不放棄其他學(xué)校的一些吸引人的東西?!苯淌诮又f:“即便是最后做出了選擇,她還是在那里不停地搓著雙手,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p>
他說生活中的一些選擇是必要的,因為人們需要通過選擇感受到自己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可是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為“選擇越多越好”。
為了走出這種選擇的誤區(qū),舒瓦茨教授建議人們應(yīng)該多多利用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他說:“我的觀點是我們大家都有一個朋友圈,在這些朋友中,總會有人是電器專家,總會有人對你居住城市里的好飯店了如指掌,總會有人是電腦專家,好多事情你問他們就行了,根本不用自己費腦筋去挑挑選選?!?/p>
走出這個選擇怪圈的道路如下:
買衣服時,貨比兩家即可。
要學(xué)會接受“差不多就行了”。
別擔(dān)心自己可能失去的東西。
對什么事兒都別期望值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