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個日本女子。擁有濃烈的如快凋謝櫻花般氣味的名字,江國香織,有著糾纏潔凈的意味。各大介紹上都說她是日本的美女作家。她的書中總有一幅她低首微笑的照片,她好像特別喜歡這一張,也許是想要那一低頭的溫柔感覺吧。但當她抬起眼睛凝視,你會發(fā)覺她的眼神空洞,所有的心情都留給了故事,留在塵世中的只有木然。美在美之外,美之外才有美,這是江國香織存在的意味嗎?
知道江國香織,要從另外一個日本女作家談起,是寫下《老師的手提包》的川上弘美,川上弘美清淡自知,更像清涼夏夜里獨自搖擺的荷花,她的作品是很好的睡前午后讀物。讀過川上弘美,便自然知道了江國香織,這樣的經歷像你結識了一個女子,自然認識她的友人,仿佛她們是相像的,而當你迷戀她們看似相同的氣質時,卻慢慢明白,她們更像并排生長的兩株樹,相鄰而絕然不同。但這兩個日本女作家,在我眼中有著淡淡的揮之不去的日本風格,都有點小固執(zhí)的潔凈感,這讓我想起安妮寶貝,安妮寶貝的潔凈感帶著強烈的內心執(zhí)著,而日本作家的潔凈感,更低調更不為人察覺,帶著更多人間煙火的氣息。
一個能寫字的女子總是讓人有點好奇的,雖然也許她們其實無更多美貌給世間,但文字里充沛的情感,顛沛的際遇,都成就神秘的猜想。那江國香織,又是怎樣成為今天的她呢?她寫下重重文字,又想對浮世表達些什么?那些文字就是她嗎?
江國香織1964年出生于東京,算來今年已經46歲,但我想女作家的神奇就在于,她筆下的女子,永遠帶著天真的氣息,這是女作家的神奇,也是她的局限,但能超越此者,寥寥無幾,或者女人是不想超越的,一個女子活著,并不需要干巴巴的現實,干巴巴的現實只是她們獲得更豐潤生活的手段而已。無論怎樣能干,都想被人愛著寵著,然后同時優(yōu)秀,才是一個女人最終想要的吧。江國香織是日本已故隨筆家江國滋之女,想來年少她是一定受過惟美文字的熏陶,那些寫出來的故事,比現實更打動人心。而等及她年長,才會慢慢明白,小說其實是等于甚至低于生活的,現實比小說更精彩也更殘酷。似這時她明白,寫作是這個世界最無法老去的職業(yè),是可以穿著最土舊的衣服寫最華麗文字的職業(yè)嗎?她畢業(yè)于目白短期大學國語國文科,之后曾在出版社工作一段時間,后赴美留學。等及她回國,她就這樣被人看著,成為日本當代超級暢銷女作家。原來所有來時路,只能寫下結果,沒人可以求證經歷,如何成為是無法模仿的獨自的路。
她并不是那種樣樣紅樣樣專長大的女孩子,功課也沒有好到當三好生,她就這樣不為人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長大了。長大后的小女孩,才慢慢成為自己。江國香織20出頭便開始一個人四處旅行,喜歡獨自欣賞平淡或絢麗的美景,而她筆下的文字始終漂浮著一種無處不在的孤獨感,清淡、寧靜。這個世界上的寫作的天分,是天生的,來到世間,只是為點燃這份天分,天分從來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很多快近30歲的女子喜歡她的書,愛屋及烏,喜歡了她的人。她們說讀江國香織的書會有點上癮,但不會上癮過度。她們倒不是對那些故事情節(jié)有多迷戀,而是喜歡她書中彌漫著那種調調,隨意而精致,寂寞而溫暖。當年的安妮寶貝的書中也有那么多大篇幅的細節(jié)描寫,但看安的書,經常會越來越抑郁,而江國香織與之相反,她的書會讓你感到越來越溫情,非常適合現代人脆弱又強韌麻木的神經與心情胃口。
江國香織的書中幾乎所有的主人公都是喜歡泡紅茶、吃蛋糕和泡芙、烤吐司、吃涮涮鍋,還有喜歡喝雪碧、紅酒或香檳。書中的女子都是安靜和寂寞的。這應了一句不被認可的話,所有的作家,其實寫的都是自己,無論變化多少名字,多少種際遇。而這種調調的女子,也許應和了現在小白領的生活模型,太像她們的生活寫照。不會發(fā)大財,但不存在溫飽問題,亦有些錢可以小資奢侈一小下,她們的生活中渴望著愛情,卻也對現實有著現實的認識,就在這樣的夾縫中,體味反反復復的熱愛,慢慢變得表情淡漠,卻依然可以被某些男人輕易點燃。這樣背景下的女子,才有輕淡故事可言,濃烈的生活,從不在白領或小資女人手中掌握。慢慢她們認可了自己,也認可了她們的生活:還是喜歡那些充滿垃圾食品的城市生活。對都市的熱愛已經融入骨子里,不可改變。而這種發(fā)現真讓她們內心慢慢涌出歡喜。女人就是如此,可能為了某種腔調或某種調調,去吃一種食物或去做一件事,或者去愛一個人。
所有浮漫的感受還是要回到作品上來,才有真實體驗?!冻谅涞狞S昏》講述一個最后自殺女子的最后歲月,這女子27歲,叫江津直子,卻從始至終沒讓人讀懂,沒讓人讀懂是因為太簡單太直線條,以至讓人費解。很多男子喜歡她,但都從未擁有她,她亦拒絕如此,因為內心不相信。她導致另一個女子失去同居8年的男友,而她又住到這個失去男友的女子家中。直子用淡漠讓另外的女子明白,哪怕你撕心裂肺覺得不可丟失片刻的愛了一個男子8年,分手一年,你就會慢慢知道,世間沒有他,你依然會往下好好活。那些所謂失戀的痛苦,從來都是一時的,而永遠不會是一世的。沒有人可以讓你像愛戀自己的生命一樣不可放手。一個不能明白自己人生意義的人,其實從未經歷愛情,甚至上帝送上門,她也會覺得是孽緣。一個自殺的女子,啟迪活著的人,什么是真正活著。我不知道,江國香織是否要表達這樣的意思,這只是我讀過之后的悲涼體味。這讓我又一次想到安妮寶貝,安妮寶貝在看透世事后,讓主人公選擇了絕然的不羈,那份放縱其實就是熱愛。而江國香織在看透世事后,讓主人公選擇了在生活的小細節(jié)里,安然靜守,一樣的出門交友做飯睡覺,像一個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人,帶著一生的缺損直到生命自然終結。
到底什么是愛情,江國香織用自己的手法,將這一古老話題隱隱放在我們生命的前臺。真的,愛了這么多年,看了那許多講述愛情的書,我們在一直追求的情愛中,真正有過愛情嗎?我們真正愛過自己和什么人嗎?在經歷反反復復的情愛中,我們到底失去什么獲得什么。很多女生說我們喜歡讀江國香織,那里面的愛情真好啊。我們也想談這樣的戀愛。由此我喜歡江國香織,不同心靈的女子,可以在同一篇文本中讀到截然相反的情感密碼。悲情與甜蜜竟然有著同樣的外衣,其實哪一場好點的戀愛,或者說能夠稱得上算是愛情的,不是悲情與甜蜜二體一身?而江國香織能夠達到這樣的動人心情,因為她將最平實的生活點點滴滴柔軟地寫進小說,寂寞與生活享受是這樣的相似和互相依賴。在各種報道途徑中,從未披露江國香織本身的情感經歷與婚姻狀況,這不禁看出她的清醒,她的生活只屬于自己,她的文字可以與別人共享。
江國香織的城市女性話題小說,受到影視的追捧,有幾部電影,如果在輕閑的下午或晚間,還是建議看看的,《東京塔》、《冷靜與熱情之間》。愛與不愛,糾纏女性一生,但有幾人能說明白,做明白,看明白?這顛撲不滅的人生際遇,讓愛情小說,會和人類存活時間一樣長。我喜歡《東京塔》的故事,21歲的透愛上了母親的朋友、年長他20歲的已婚婦女詩史,他們一見鐘情并開始了地下戀情。3年的時間里透聽詩史喜歡的音樂,看詩史喜歡的書,每天下午在家等詩史打來的電話。他不能主動打給她,這是兩人的約定。漸漸地,他越來越不能滿足這樣的關系,他向詩史提出了一起生活的要求。詩史是理性的,她清楚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丈夫給予的,離開丈夫意味著什么詩史最清楚不過,所以對于透提出的要求她一直模糊回避。不過,當透在派對上不顧一切地當著眾人的面向她表白并離去后,詩史終于不得不做出了決定……這樣的戀情總像只在電影上上演的,而當身邊真的發(fā)生,才知道那比少年時的愛戀更酷烈、更急劇,讓人想起一句老話,中年人的戀愛,比老房子著火,還燒得快,而那灰燼也更殘敗。這樣的戀愛,無人敢說自己明白,那是不可遇期的燃燒,沒人知道燃燒過后如何收場。沒人知道,才能叫情感吧,那些一眼望到死的相守,就像并列的兩尊墓碑一樣乏味。
這樣一個寫字的女人,即使眼神木然,仍然寫下清秀文字留給現在活著的女子,也許有一天江國香織不在了,她的文字亦不再有讀者。聲名水上書,寫下的字,其實哪個不是寫在流水上的傳奇?何必挽留,你有幸看到那浮于水的文字,看著它與歲月一同走遠,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世間萬事萬物都莫過于此理吧,所以安靜我們的心,靜聽時光給予,都微笑著感恩,這是一種多美好的存在。就像那么有個性的安妮寶貝,最終也選擇停留在某一個地方,某一個男子身邊,生養(yǎng)一個孩子,過天下最凡俗的生活,這才是生活的真諦。大于一切個性。江國香織早早懂得這個,從未暴烈,順著時光之河,渺小自在地存在,這比安妮寶貝高明,雖然也許她的文字比不過安妮寶貝。
讓我們靜默,聽櫻花安然飄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