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芳
英語“學困生”是指智力與感官正常,但英語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那么,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進行轉化?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形成的成因
1.個體存在的原因
(1)缺乏上進心。大多數學困生由于升學無望,認為讀書無用,無心學習;有的則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讀書是礙于家長的要求。
(2)缺乏自信心。由于學困生長期處于被遺忘的角落,他們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很多學困生常感到學英語很枯燥,情緒非常低迷,心理上也很脆弱,對自己學好英語缺乏自信心。
(3)缺乏系統(tǒng)的知識。學困生英語基礎差,知識脫節(jié)多,知識結構不完整,缺漏多。
(4)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學困生知識掌握只重視結論,生搬硬套,定勢強,有疑問也不及時弄清楚,學習時也抓不住重點,學習效率低。
2.外部存在的原因
(1)教材原因。高中英語教材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其他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yè),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英語課的學習效果。
(2)應試教育原因。目前,應試教育仍然是目前高中教育的顯著特征,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學脫離學生接受實際,造成教師授課“重”知識的傳授,“輕”知識的發(fā)生過程,不重視知識的消化和鞏固。
(3)社會原因。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商品經濟的活躍,金錢的誘惑,就業(yè)難以及網吧、游戲廳的吸引,這也是造成“學困生”增多的很大因素。
(4)家庭的原因。當代中學生中獨生子女占有較大比例。家長一方面望子成龍心切,另一方面又過分的溺愛,造成了學生復雜的矛盾心理,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隨著問題的積累,學習成績下降,淪為“學困生”。
二、轉化的策略
1.消除障礙,樹立信心。
教師要結合英語課堂教學實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讓學生懂得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在于升學,而是掌握“本領”。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捕捉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2.運用典型,培養(yǎng)意志。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對其智能的發(fā)展是有強化和推動作用的。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不斷用“榜樣”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學習意志,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毅力,使學生勤奮而頑強地學習。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克服困難的機會,教師積極啟發(fā)誘導,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獨立探索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途徑。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讓他們明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在認真復習的基礎上,“強迫”自己去獨立完成作業(yè),養(yǎng)成良好的自控力。
3.教給方法,形成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發(fā)現,有些學習困難的學生雖然學習英語也有積極性,且他們并不比其它學生少下功夫,但是他們的英語成績卻總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英語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英語認知過程與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會學?!币虼耍覀儗@樣的學困生在彌補知識缺陷的過程中,應以英語學習和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生熟悉英語學習活動的特點,盡可能讓他們把握較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yǎng)善于靈活應用的能力。教師應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促使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以利于他們實現高效的學習。比如,進行詞匯教學時可教給學生音、形、義、景相結合的記憶單詞方法,如聯想記憶法和利用構詞法識記詞匯;利用閱讀策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鞏固、學習詞匯、句子、語法以及文章的謀篇布局,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利用合作學習策略降低學習難度,實現共同提高,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的能力。
4.把握信息,精設練習。
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把握反饋信息,及時采取措施,彌補缺陷以保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為此,我們在一堂課內安排兩次反饋,第一次反饋——嘗試練習。如發(fā)現問題,及時補充講解,起強化,調節(jié)作用;第二次反饋——課堂作業(yè),如再發(fā)現缺陷,當堂就能補救。這對學困生非常有利,課內補強于課外補,大大減輕了學困生的負擔。
練習是把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我們把練習歸為六類:基本性練習,單一練習,對比性練習,嘗試性練習,發(fā)展性練習,實踐性練習。應該精心設計每個練習,做到有的放矢,練在點子上,多次反饋,重視講評,具體地幫助學困生彌補知識缺漏,使之切實把握所學知識,并在實際運用中,逐漸形成技能技巧。
5.倡導合作,結對幫扶。
課程標準指出:“要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爆F代教育倡導合作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時間多于師生之間的交往時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和合作是最直接、最及時和最經常的,因此在班上可舉行“一幫一”活動,給學困生安排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同桌,或給優(yōu)等生找一個幫扶對象,指導他們制定目標、計劃、改進學習方法,在平時的學習中,協助英語教師幫助、輔導、檢查學困生。在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氣氛中,加強合作,互幫互學,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的成績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學困生轉化工作是一項實踐周期長,涉及因素多,工作難度大的教育教學改革,許多實踐我們還停留在表面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們應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特點,拓寬改革面,加大實踐力度,把對策集中到學困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學習能力的提高,學困生學與教師教的依附關系上,繼續(xù)進行探索,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