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惠茹
摘要:語言只有在生活中運用、交流、表達,才是一種活的語言。就語言學習而言,五彩繽紛的生活既是語言的源頭,又是運用語言的沃土。英語也不例外,它來自生活,并為生活所用。只有在實際運用中學到的語言,才是真正的活的語言。如果缺少真實的生活實踐,缺少不斷的實際運用,我們在書本上和課堂上所學到的語言不僅抽象、枯燥、不容易掌握,而且極容易因為缺少運用而使已經(jīng)掌握的語言知識也逐漸變得生疏。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走英語教學生活化的道路,適時營造語言環(huán)境,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性認識,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言的自覺性,由被動的接受型為主動的要求型。那如何做到這一點,本文就此進行論述。
關鍵詞:英語教學 生活化 具體操作方式
學習語言,是為了表達和交流。在中國,許多學生從七年級甚至小學開始直到大學畢業(yè)學了那么多年英語,最終學來的卻是“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只注重通過書本和課堂來使學生獲取一些語言知識,學習內(nèi)容偏重于詞匯、句子和語法知識,忽視了在生活實際中運用英語。缺少良好的語言氛圍,語言傳授途徑單一。新《英語課程標準》倡導我們的英語教學要與生活融為一體,要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讓學生真正學會用英語去交流、表達。那我們怎樣才能做到英語教學生活化呢?
一、從校園、教室布置入手,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
學校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校園環(huán)境也應該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課程資源。要重視校園生活化英語語言環(huán)境建設,營造一個讓學生隨時隨地接觸英語的良好環(huán)境,讓校園成為英語習得的有效場所。
學生在校大多數(shù)時間在教室里度過,所以班級文化布置里也要有英語的一席之地,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物品都會“說”英語,這種“擬人”的教室環(huán)境會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氛圍。例如教室布告欄或墻壁,直接貼上一些英語單詞掛圖、卡片等;也可以把所有東西,都寫上或漆上英文;或在實物上貼上英中對照的卡片;或在教室墻壁上設計英語學習園地,學生摘抄的諺語、幽默、詩詞等都可貼在園地內(nèi)。這些小小的舉動讓整個教室頓時有了英語的氣息,當學生進出教室時,自然就看到張貼的英語詞匯、詩詞等,甚至連學生開小差的時候,無意中也會看到英語。即時即景,讓英語撒滿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老師還可建議學生和家長對學生的房間進行適當?shù)牟贾茫瑒?chuàng)造英語學習的氛圍。
二、從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入手,在創(chuàng)設的具體生活情景中進行教學。
1. 教師要大膽創(chuàng)新,讓教材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讓生活經(jīng)歷成為課堂活動的情境。
我們應該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變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為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覺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個內(nèi)容的學習,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其中的英語內(nèi)容只不過是在完成這件事情所必須使用的語言,而且使用這些語言是自然而然的。
2. 課堂活動要找到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的結合點,讓課堂活動成為生活實踐的舞臺。
人如果脫離了生活,就學不會語言。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根據(jù)“課堂劇情的需要,給每個學生搭建一個活動的舞臺”,并采取多種組織方式,如:個體活動、同桌活動、四人小組活動、分組活動、全班活動等,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盡情發(fā)揮,努力嘗試擔任各種角色,使英語課堂真正成為生活實踐的舞臺。
三、從課后作業(yè)和課外活動入手,增強課后作業(yè)和課外活動的實踐性、社會性、趣味性。
交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能夠使用英語,能夠用英語交流。在布置作業(yè)時,除了適量常規(guī)作業(yè)外,還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課外作業(yè),實現(xiàn)英語學習的再擴展。
1.讓有條件的學生每天堅持聽讀英語廣播或新聞,把自己認為精彩的地方記錄或錄制下來,和同學們一起欣賞或進行評比。鼓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英語故事書,看英語VCD,欣賞英語歌曲。
2.讓學生寫英語日記,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把生活中有趣的,有意義的,難忘的事記下來,既鍛煉了英語同時也記錄下學生自己的生活軌跡。
3.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組成合作小組,或教師幫助學生配對,根據(jù)教材的具體內(nèi)容,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對話或排演短劇或?qū)⒄n文改編成對話或短劇。
四、從教師自身入手,轉(zhuǎn)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理念,做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恰當運用幽默,這樣教師的教學就有了個性魅力和智慧的光彩,就能把一些抽象的、復雜的教學內(nèi)容,以一種生動而饒有興味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學難度,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造各種貼近生活實際,自然愉快而又令學生感興趣的情景進行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使他們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語言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的教學必須服從于這一目標,圍繞這一目標開展我們的教學,提高學生英語的實踐能力,為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適應將來的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
2.《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 鄭杰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