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年終盤點提個醒
□本刊評論員
當這一期的《今日海南》雜志送到你手上時,2010年的時光即將駛入過往隧道。
年終盤點,披紅報喜,對全年工作有個交代,這是常理,也是常規(guī),無可厚非。但是,這盤點,這報喜,這交代,必須言之有物,客觀求實。
然而,人們看到的年終盤點往往多是一個“腔調”:或只報喜不報憂,或多報喜少報憂,或露光鮮藏晦澀,甚至放大成績,縮小問題。在有些單位和部門的年終工作總結里,對成績和經驗如滔滔洪水,一瀉千里,形容詞、排比句言過其實,水分多、泡沫大。而對問題和不足卻設限上鎖,或輕描淡寫,或避重就輕,或點到為止。令人生厭的是談及存在問題,要么用“不足”、“不夠”這樣表述讓人霧里看花不得要領,要么用“有所”、“有待”這些字眼來敷衍過失,息事寧人。
這不僅是作風問題,也是文風問題,有悖于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有悖于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精神,對推動和促進工作有害無益。事實上,對一年的工作應該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既要報喜也要報憂;既要分享取得的成果,也要估量成果的“成色”,不能把話說絕,更要反思因某種原因造成的錯失,為明年作出預知和警示。
一年走到盡頭,責任是否盡到?如果以這種心態(tài)冷靜總結工作,科學理清思路,正確評估得失,這才是歲末最需要的盤點,也是最需要的求真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譬如,一年下來,我們辦成了哪些事,解決了哪些問題,規(guī)避了哪些風險,取得了哪些成績和經驗,無妨把它量化并講個夠。還有哪些任務沒完成,還有哪些目標沒實現(xiàn),還有哪些項目沒落實,還有哪些工作沒做好做細,以及哪些是客觀因素造成,哪些是主觀努力不夠,哪些是失策失誤和應該汲取的教訓,也盡可能細化把它說個透。
從某種意義上說,把問題說透比把成績說夠更理智,更有利于工作。一年起承轉合,如果能在年終這個時候更清醒地回望前路看清云霧,更自覺地照一照自己行進中的身影和步履,本著“知恥近乎勇”的精神品格,視發(fā)展事大,面子事小,這對新一年的工作很有助益和推動。起碼能規(guī)避同樣的問題或錯失在兩個年份里重復出現(xiàn)。如果說今年該落實的事情不落實,該辦好的事情不辦好,而結轉下明年仍然不落實不辦好,那這個責任和落實豈不還是紙上談兵?那這個年終盤點還有什么意義?
報載一家民營企業(yè)在召開年終座談會時別出心裁:只談問題,不談成績;只談明年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不談今年做了什么,成績有多大。媒體在評論時稱此舉為“歲末新表情,報憂勝報喜;報憂促警醒,報喜易陶醉”。但愿這一“新表情”能給大家提個醒:明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多想想如何起步、如何行進、如何跨越、如何在新的起跑線上發(fā)力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