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組在澳留學生的調(diào)查"/>
査艷茹
亞洲留學生對西方考試模式適應情況研究
——對一組在澳留學生的調(diào)查
査艷茹
通過進行關(guān)于西方考試模式是否為留學生接受的調(diào)查,其目的是研究留學生如何看待這種風格的考試,是否能夠適應與接受西式學習方式。主要調(diào)查表明,大多數(shù)留學生對于西方考試模式考試感到陌生和困難,接受起來也存在一些問題。作者最后提供了一些建議,以期對他們的學習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西方式考試;留學生;教育
考試是用來測量學生所掌握知識水平的一項重要評估方式。它是一門藝術(shù),一門科學,需要掌握特別的方式方法。出于各種原因,學生對考試總是感覺困難和恐懼。第一,他們可能沒有掌握正確的考試方法;第二,因為每個國家的考試系統(tǒng)都不盡相同。至少西方和東方的考試是迥異的。西方國家偏重于評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個人看法和思考;而東方國家則偏重于學生對書本和所謂權(quán)威觀點的接受程度。所以,當學生們來到和自己國家截然不同教育體系的國家時,就會感到陌生與吃力。
在西方國家的大學,就存在留學生因為不能適應西式考試和克服不了語言難關(guān)而導致考試失利的情況,實際上這是由于文化和教育體制的差異造成的。
由于文化因素,西方和東方國家的教育系統(tǒng)是大不相同的。西方學生接受考試的時候,習慣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書本上的知識,從不照抄。與之相反,東方國家的教育并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只要求學生牢記書本,重復權(quán)威。所以學生考試時寫出的答案勢必是非常標準亦有規(guī)則可循的。以中國的教育為例,與西方教育體系相比,中國的教育體系對考試有更大的影響。當學生參加考試時,學生給出的答案必須要與教科書一樣,這樣才被認為是正確答案,所以學生們習慣于服從權(quán)威書本,對所學知識沒有自己的系統(tǒng)觀點,思維慢慢僵化。據(jù)Volet和Renshaw,“中國學生更傾向于是表面習得者(sueface learners),而不是深度習得者(deep learners);他們以成績?yōu)榉较?,并不太參與到導師組的討論”。上述資料可以證明作者的觀點,所以當他們面臨西方教育的考試時,就不得不開始嘗試適當?shù)膶W習方法,表達自己的觀點,而這對于多數(shù)中國留學生來講是一個挑戰(zhàn)。有時他們并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論點,仍然在模仿書本上的內(nèi)容。事實上在學習初期,這是大部分亞洲學生都難以駕馭的能力,要改變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接受西方文化,并非朝夕之功。
另外考試的方法和技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西方和東方考試的方式也有比較大的區(qū)別。為了掌握合適的技巧,懂得考試要求是必要的??荚嚥⒉皇怯脕頊y試對關(guān)鍵事實和數(shù)據(jù)的記憶的,而是用來測量對書本的理解的。這說明考試是為了考量學生會不會把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和想法去表達,而不是簡單的背誦。Vita·G·D指出,閉卷期末考試最消極的意義莫過于這種評估方式的定時性。這種定時性要求考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迅速做出思維反應,妨礙了他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Cottrell認為,“問題通常在于教學和學習的方法,即,教師必須設定學習情境,學生繼而去學習”。這意味著要取得好的成績,學生除了研讀所學課程之外,還必須獨立思考,不能僅僅反饋給教師自己在課堂上聽了什么。Burns和Sinfield在2003年宣稱,要想考試取得成功,就要做好妥善的準備,包括了解如何做好的方法;注意關(guān)鍵詞;記憶關(guān)鍵事實;把關(guān)鍵詞轉(zhuǎn)換成論述;找一個學習搭檔;玩棋盤游戲;看,聽,說,做。
總之,出于各種不同的原因,包括文化和歷史因素,東西方的考試制度確實有很大差異,所以考試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不同。在西方大學,來自東方的留學生應該首先接受嶄新的教育理念,隨著對之日漸熟悉,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應試方法。
此項調(diào)查以在留學生當中分發(fā)問卷的方式進行。問卷主要涉及留學生如何看待和適應西方式的寫作。得到的數(shù)據(jù)和反饋將會幫助作者提供合適的建議。
1.樣本。
本次調(diào)查統(tǒng)計的樣本是14名來自亞洲國家的在澳留學生。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學生是主要調(diào)查對象。因為所選樣本數(shù)量不大,且并不能代表其他國家留學生的情況,本調(diào)查報告有一定的局限性。
2.問卷。
由于調(diào)查對象的特殊性,此問卷用英文設計,答卷人也用英文作答。涉及一些人口學的問題,要求答卷人回答年齡和國籍。還涉及到一些假設性的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旨在考量答卷人對西方式寫作乃至學習的接受程度。
3.步驟。
問卷在14名亞洲留學生當中分發(fā),事先沒有進行試驗性調(diào)查。以下是作者對問卷回饋所做的整理。
在14名答卷人中,7個來自中國,2個來自韓國,一個來自日本,4個來自其他亞洲國家。其中只有2名學生不滿18歲,6名介于18至20歲之間,6名在20歲以上。最小年齡為17歲。
圖1 留學生如何看待西方教育的考試
圖表1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于考試感到吃力并花費了很多時間,有9名學生選了“吃力”一項,只有4名學生用極短的時間適應了陌生的考試方法。數(shù)據(jù)并不是相差極大,但也可以說明多數(shù)學生在初期對西方考試的適應上有困難。
表1 學生對西方考試方式的態(tài)度
如表格一顯示,喜歡西方考試方式的學生數(shù)量多于不喜歡的學生數(shù)量,這說明亞洲學生可以較快地接受這種考試。
圖2 學生認為在學習期間何種方式是最重要的評估方式
圖表2表明,多數(shù)學生認為考試是最重要的評估方式和用來測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工具,這說明盡管學生對考試感到困難,但仍接受。
圖表3表明,9名學生認為語言是最大的問題,3名學生選了考試內(nèi)容,2名選了考試方式。所以,語言是留學生最大的問題,也是考試不能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圖3 學生在接受西方考試時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圖4 學生認為什么是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最重要的因素
圖表4顯示,學生認為,要取得好的成績,最重要的是掌握考試技巧??荚噷W生各方面都有要求,如記憶,理解和技能。似乎越來越多的學生相信好成績需要有好方法。
圖5 答卷人對“考試取得成功是件困難的事”的態(tài)度
圖表5表明了大多數(shù)學生發(fā)現(xiàn)在考試中得到一個好成績是件困難的事,只有3個認為做到這個并不難。
表2 學生認為本國的考試和西方國家的考試有多少區(qū)別
表格2顯示,多數(shù)人認為本國和西方國家的考試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在他們留學初期會發(fā)現(xiàn)考試很陌生很吃力,文化差異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最大的因素。
問卷最后涉及一個開放性問題,旨在調(diào)查學生是不是已經(jīng)熟悉了西方教育的考試方式。大多數(shù)答卷人都已經(jīng)熟悉了考試方式并取得了進步,但是還有一小部分仍覺得有困難。困難表現(xiàn)在細節(jié)上,就是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所學內(nèi)容;一部分不能接受不同類型的考試——這需要時間;一部分還有語言問題??傊?,有各種不同的原因,包含了文化和教育體制的差異,語言的不同甚至其他一些個人的原因。
1.關(guān)于留學生如何看待西方教育之考試的情況。
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在本題的作答上,接受問卷的14名留學生中有9名選擇了“困難”,4名選擇了“容易”,1名認為“陌生”。這樣的結(jié)果說明了多數(shù)留學生在應對考試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原因在于文化和教育體制的區(qū)別,語言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還包括其它一些個人原因。此結(jié)果也恰恰和作者在簡介里搜集的信息相同。
2.關(guān)于留學生認為何為適應此類考試最大困難的情況。
14名學生里其中9名覺得語言是最大的困難,2名認為是不同的考試風格,3名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試的內(nèi)容。這樣的結(jié)果可以顯示,多數(shù)學生有語言上的問題,這也是導致他們看不懂考試要求的一個原因。另外學生也認為不能很好地理解此類考試風格,而這是由教育體制的差異所造成的心理差異。
3.學生是否認為在此類考試中取得成功是件困難的事。
在14名學生中,多達10名的學生同意這一點,另外1名認為這要取決于具體情況。這表明多數(shù)學生認為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不是輕而易舉的,而要適應和接受新的考試方式也是需要時間的。
建議1:更多的指點和幫助。
在澳洲的大學,高年級學生和老師通常都會在學習上幫助遇到困難的學生,新生也可以主動去尋求幫助。這對身在異國學習的他們更快地度過難關(guān)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建議2:加強交流。
留學生在留學初期,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和好奇,他們必須盡快適應和學習不同的文化,多和別人進行交流將會對此大有裨益。與老師和當?shù)氐耐瑢W進行溝通會使人際關(guān)系更緊密,可以幫助更多地了解當?shù)匚幕?,從而對自己的留學生活和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建議3: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培養(yǎng)和提高自學能力是學生提高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留學生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這樣才能在方方面面地適應一個新的國度。以考試為例,如果掌握了適當?shù)膶W習方法和考試技能,勢必能幫助留學生熟悉新的教育體制,進而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1Burns,T. & Sinfield, S. The Essential Study Skills-The complete guide to success at university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3.
2Cottrell, S. The Study Skills Handbook [M] Basingstoke, Mac milliard Press Ltd, 1999
3Vista,C.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Education[J] 118(2),1997.
4Vita,D. Culture Equivalence in the Assessment of Home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Students: a UK exploratory study.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J] 27 (2), 2002.
5Volet, S & Renshaw, R. Chinese students at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Adaptability and Continuity. In D.A, Watkins and J.B, Biggs (Eds.), The Chinese Learner: cultural, psychological and contextual influces[M](pp.204-220). Hong Kong: CERC & AECR, 1996.
InvestigationontheAttitudesoftheInternationalStudentsfromAsianCountriesTowardstheWestern-styleExamination
Zha Yanru
The report examines whethe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an accept the western-style examination or not . The questionnaire are required to answer by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purpose is to find how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ink about such style of examination and if they can accept the western-style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s that mos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ind it hard and strange to accept the western-style examination .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do better in their studying .
western-style examina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ClassNo.:G642.474DocumentMark:A
陳硯秋 蔡雪嵐)
査艷茹,碩士,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郵政編碼:030051
1672-6758(2010)02-0019-3
G642.4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