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明
(河南省息縣農科所,息縣 464300)
我縣是河南省紅麻主產區(qū),紅麻在我縣經濟作物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1985年紅麻播種面積最大時是4萬公頃,近幾年播種面積0.7-1萬公頃,上世紀80年代以青皮三號為當家種,90年代以后,以粵74-3為主栽品種,因粵74-3普遍混雜退化,發(fā)生早花,給麻農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給種子部門也常惹來很多麻煩。為了保持我縣紅麻生產優(yōu)勢,發(fā)揮良種的增產效益,我們于2004年-2009年從湖南、廣西、福建等地引進紅麻新品種:中雜紅318(原名“H318”)、中雜紅305、中紅麻10號、中紅麻11號、桂紅選1號、雙桂紅1號、桂紅選2號、閩紅298、福紅952、福紅991、福紅992品種、紅優(yōu)2號等二十多個品種在我縣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品種篩選試驗、大田生產示范。從幾年的試驗結果及大田生產情況來看,中雜紅318產量最高,有效株數、干莖產量、出麻率、抗病性、抗倒伏性等生物學性狀表現突出,現將近幾年中雜紅318的試驗示范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情況總結如下:
中雜紅318、中紅麻10號是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選育由其南方繁制種基地提供,粵74-3、青皮3號在當地種子公司門市部購買。
試驗在息縣農科所良種繁育場進行,土質黃粘土、肥力中等,隨機排列,三次重復,前茬小麥,小區(qū)面積66.7m2,6月上旬播種,9月下旬收獲,基肥:45%氮磷鉀復合肥25公斤/666.7m2、尿素15公斤/666.7m2。追肥:7月追尿素20公斤/666.7m2,田間管理與本地習慣相同,三年均按統(tǒng)一試驗方案進行實施。
表1 中雜紅318與其它品種比較試驗結果(2004-2006)(單位:kg/666.7m2±%)Table 1 Varietycomparative test result ofZhongzahong318 and the other varieties in 2004~2006(Unit:kg/666.7m2)
2005-2006年我們在息縣小茴店鎮(zhèn)易老莊村無償為麻農提供10個品種進行生產試驗,這10個品種是中雜紅318、中紅麻10號、中紅麻11號、桂紅選1號、桂紅選2號、福紅952、閩紅298、紅引135、粵74-3、青皮3號。每個品種種1334m2,播種量1.25公斤/666.7m2,6月7-10日播種,示范戶按當地大田生產方式進行生產管理,我單位技術人員定點觀察、記載、跟蹤調查產量。
結果:中雜紅318產量最高,二年平均產麻纖維278公斤/666.7m2產量居第一位,比產量居第二位的中紅麻10號(235公斤/666.7m2)增產18.2%,比青皮3號(175公斤/666.7m2)增產58.8%。
在2005年引進中雜紅318以后,息縣農科所通過本單位農科種業(yè)公司在我縣紅麻主產區(qū)大力宣傳,引導麻農推廣種植此品種,同時,本單位農技人員對麻農進行生產指導,跟蹤服務,樹立了很多高產典型(其中:2005年我縣城郊鄉(xiāng)五一村王玉才種植800m2中雜紅318,產麻纖維550公斤,2006年我縣八里岔鄉(xiāng)葉店村劉文舉種植1200m2,產麻纖維750公斤),近5年來中雜紅318在我縣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為我縣紅麻生產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詳見表2)。
表2 單位:2005-2009年中雜紅318在息縣的種植情況 (公頃 萬公斤 萬元 元/公斤)Table 2 TheproductionofZhongzahong318inXiCountyin2005~2009(Unit:hm2;10thousandkg;10thousandyuan;yuan/kg)
通過三年品比試驗,二年的生產示范情況,五年的推廣應用來看,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麻類研究所選育的中雜紅318在息縣種植表現適應性好、抗病、抗倒伏、耐漬、植株高大挺拔、上下粗細均勻、不早花、麻皮厚、有效株數多、產量高而且穩(wěn)定,最高產量458公斤/666.7m2,一般產量240-260公斤/666.7m2,比當地主栽品種粵74-3增產30%以上,比青皮3號增產50%以上。所以,中雜紅318是我縣比較理想的換代新品種,適于我縣大面積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