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樂平
(長江大學農學院,湖北 荊州434025;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湖北 通山 437626)
毛慶家
(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湖北 通山 437626)
九宮山植物旅游資源及其保護利用
肖樂平
(長江大學農學院,湖北 荊州434025;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湖北 通山 437626)
毛慶家
(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湖北 通山 437626)
湖北九宮山植物區(qū)系起源古老,是我國華中地區(qū)中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天然植物園;植物旅游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旅游觀光、科學考察、休閑避暑的勝地;只有大力保護和合理利用不可替代的植物旅游資源,才能促進九宮山生態(tài)旅游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植物;旅游資源;保護利用;九宮山
我國湘鄂贛三省交界的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幕阜山脈,北接江漢平原,東鄰鄱陽湖平原,西接洞庭湖平原,是長江中游最為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和補給區(qū)。九宮山則位于幕阜山脈中段,是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于一身的旅游名山。九宮山山高谷深、坡陡谷狹、嶺谷相間、地貌類型復雜,是鄂東南重要的動植物棲息地。本文所指的“九宮山”一詞在地理上泛指九宮山區(qū)域,包括九宮山國家級名景名勝區(qū)和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287 km2。九宮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7 ℃,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31.0 ℃,冬季極端最低氣溫-20.0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 680.8 mm,年降水日數(shù)193 d,無霜期191 d。
截止2004年九宮山已調查發(fā)現(xiàn)有維管植物1 984種[1,2],占湖北總種數(shù)(6 063種)[1,2]的32.72%。此外,九宮山有蘚類植物265種[3]。
九宮山植物區(qū)系與華中、西南、華東植物區(qū)系關系密切,具有東西兼容、南北交匯的特點,是典型的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中介地帶。除假衛(wèi)矛屬(Microtropis)外,九宮山200多個含木本植物的屬,在鄂西的自然保護區(qū)都有分布;九宮山15個優(yōu)勢科之一的山茶科(Theaceae)也是具有典型華東植物區(qū)系特點的廬山的優(yōu)勢科,但不是鄂西3個自然保護區(qū)的優(yōu)勢科[4]。九宮山種子植物具溫帶性質的屬和熱帶性質的屬分別占其總屬的53.7%和42.2%[1],可見九宮山植物區(qū)系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成分多。
九宮山有許多古老、原始的孑遺植物,如中生代的蕨類植物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紫萁(Osmundajaponica)、里白(Diplopterygiumglaucum),以及裸子植物銀杏(Ginkgobiloba)。九宮山是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的避難所和保育地,現(xiàn)有國家珍稀瀕危保護野生植物37種[1],外來異地保存的珍稀瀕危植物68種,其中外來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59種[5]。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鵝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的天然種群面積達12.8 hm2,樹齡百年左右的有500多棵,我國少見。
九宮山一年四季奇花異木、繁花似錦。據(jù)初步統(tǒng)計,九宮山有觀賞植物300種左右,按主要觀賞特性分類如表1。
表1 九宮山野生觀賞植物的主要觀賞特性Table 1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ld ornamental plants in Jiugongshan
經(jīng)初步調查,九宮山有百年以上的古樹300余株,其中500年以上的20多棵,構成了九宮山獨特的自然植物景觀。這些植物有的古老蒼勁、鋪天蓋地,有的枝繁葉茂、婀娜多姿,有的老態(tài)龍鐘、飽經(jīng)滄桑,構成了極具生命特征的自然景觀,是十分珍貴的旅游風景資源。
九宮山不可替代的植物風景既能很好地體現(xiàn)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又具有文化景觀等審美特征,成為極富吸引力的旅游資源(表2)。
九宮山金雞谷景區(qū),植被繁茂,物種十分豐富,是九宮山植物種類的主要分布地,是我國中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天然植物園。國家特有的珍貴樹種和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40余種,古木參天、藤蔓蔽日,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木林遍布林海,是生態(tài)旅游的黃金地帶,也是科學研究的寶貴資源。另外,九宮山的石龍溝景區(qū),沿途5 km觀賞植物繁多,如金銀花(Lonicerajaponica)、玉蘭、鐘萼木、瓊花(Viburnummacrocephalum)、山梅花(Philadelphusincanus)等;還有不少名貴藥材,如黃連(Coptischinensis)、七葉一枝花(Parispolyphylla)、當歸(Angelicasinensis)、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等。
野生植物的外形、色彩、花果和美麗的季相變化都會給游客以美的享受,森林環(huán)境還有一定的康療作用。九宮山植物風景具有的觀賞、文化或科學價值既具有自然的屬性,又凝結著人類認識自然的深深烙印,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幕阜山脈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使九宮山的植物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在生態(tài)旅游中有著特殊的價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表2 九宮山主要植物風景一覽表Table 2 Main plant landscape scenery spots in Jiugongshan
(1)構建植物旅游資源的信息數(shù)據(jù)庫 盡快建立九宮山植物旅游資源特別是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和植物景觀的信息數(shù)據(jù)庫,對積累起來的各種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匯總、歸類和排序,實現(xiàn)資源信息的數(shù)字化,并對景區(qū)的植物資源隨時進行野外跟蹤調查和研究,全面系統(tǒng)地弄清資源狀況、生物學特征、生態(tài)學特性以及生活環(huán)境、群落更新情況和綜合評價等,以便更好地進行保護。
(2)保護野生植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人為的旅游活動會威脅到植物所處的生境及其個體生存和種群的發(fā)展,應控制旅游規(guī)模,重點保護植物群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對居住山區(qū)密度大的農戶要逐步實施能源替代工程,盡量減少對木材作為生活燃料的依賴,并實行嚴格的封山、禁獵政策。對部分人為活動相對頻繁的區(qū)域限制人為的干擾與亂采濫挖;對珍稀、瀕危植物資源要嚴禁砍伐,給予就地重點保護、就地欣賞,為生態(tài)旅游服務;對一些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群落建立保護小區(qū),防止人為的干擾或破壞。
(3)加強對古樹名木的管護 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除了掛牌標示外,一是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定期防蟲、滅蟻、施肥或更新土壤;二是要對人為活動頻繁的古樹名木建圍欄,對樹冠蓬大的古樹在冬季支撐以防止雪壓。
(1)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業(yè),實現(xiàn)植物旅游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植物是生態(tài)旅游的主體,野生觀賞植物及其景觀則是植物旅游資源的精華所在,也是生態(tài)旅游業(yè)賴以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獨具特色的九宮山避暑旅游是其生態(tài)旅游的重點,要不斷加以完善。如舉辦的8屆“湖北九宮山避暑旅游節(jié)”,就是利用九宮山獨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生態(tài)、氣候、文化旅游資源的有效方式之一。
(2)開發(fā)有特色的植物旅游景點和產(chǎn)品 野生花卉植物在生態(tài)旅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漫山遍野的桂花(Osmanthusfragrans)、蘭花(Cymbidiumensifolium)等,既給人以視覺享受,還能散發(fā)出陣陣清香,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因此,在幽靜的山澗、溪畔、路邊、松下、石旁,用鄉(xiāng)土花卉,如映山紅(Rhododendronsimsii)、櫻桃花、蘭花、美麗秋海棠(Begoniacalophylla)、百合花(Liliumbrownii)等,叢栽、片植,因地制宜地直接布置景點和美化景區(qū)。具有較高觀賞價值且需求量大、適應能力強的野生觀賞植物,如金銀花、金櫻子(Rosalaevigata)等,應有目的地向人工繁殖栽培方向發(fā)展。一些珍稀瀕危的觀賞植物,如鐘萼木、香果樹、南方紅豆杉、鵝掌楸等,可有的放矢地進行栽培繁殖試驗,并逐步向市場推廣。
在保護資源的前提下,開發(fā)一些具有特色的植物旅游產(chǎn)品,如一些觀葉植物的葉片,如鵝掌楸、八角蓮、銀杏、雞爪槭等,可制作精美的臘葉標本,作為旅游工藝產(chǎn)品出售。還可拍攝一些植物景觀或珍稀瀕危野生保護植物,如迎客松、臥龍松、三寶樹、櫻花溪、云錦坡、南方紅豆杉、鐘萼木等,制作成畫冊、明信片、賀卡等印刷品出售。
(3)建立各類植物園區(qū),加強科學研究 為了不斷提高九宮山生態(tài)旅游的吸引力,還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或擴建珍稀瀕危植物園、盆景園、各種花卉的專類園,增加植物旅游景點;建立花木苗圃基地,收集各種花卉種質資源,添置一些必要的儀器和設備以便開展科研與監(jiān)測,為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的就地和遷地保護以及花卉苗木的繁育等[6]研究創(chuàng)造條件。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同有關的科研單位開展合作研究,以彌補科研條件和人才的不足。
[1]王青鋒,葛繼穩(wěn).湖北九宮山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2.59~74.
[2]Wang Y,Wang Q F,Gituru W R,etal. A New Species ofAsarum(Aristolochiaceae) from China[J]. Novon,2004,14: 239~241.
[3]鄭桂靈,劉勝祥,陳桂英,等.湖北省九宮山蘚類植物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2,20(6):429~432.
[4]宋建中,殷榮華.湖北省轄自然保護區(qū)設置的植物區(qū)系地理學依據(jù)[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25(2):203~208.
[5]葉其剛,陳樹森.九宮山自然保護區(qū)本土和外來珍稀瀕危植物的澄清[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4,22(1):78~81.
[6]熊登煜,王 建.湖北九宮山自然保護區(qū)異地保存珍稀瀕危植物初探[J].林業(yè)資源管理, 2009,(4):101~104.
2009-12-09
肖樂平(1965-),男,湖北通山人,碩士研究生,農藝師,主要從事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工作.
毛慶家,E-mail:infel@163.com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1.005
F590.3
A
1673-1409(2010)01-S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