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 平 王建秋
牙本質敏感是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患病率較高,其定義為:“暴露的牙本質對外界刺激產生短而尖銳的疼痛,并且不能歸因于其他特定原因引起的牙體缺損或病變,典型的刺激包括溫度刺激、吹氣刺激、機械性刺激或化學刺激[1]。2008年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和西安6個城市7939名20-69歲成人的隨機抽樣調查表明:40.7%的受檢者自述有牙齒敏感的癥狀,結合氣槍吹氣診斷并排除齲病等其他引起疼痛的疾病,受檢人群牙本質敏感的患病率為29.7%,50-59歲年齡組人群牙本質敏感的患病率最高,為39.1%[2]。中國已逐步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人由于牙齦退縮導致牙根外露,引發(fā)牙本質敏感的主訴也更加常見,暴露的牙骨質薄且易磨損,會導致牙本質更快、更廣泛地暴露,根部牙本質暴露是引起牙本質過敏癥的主要原因[3]。本文作者將單組份自酸蝕粘接劑iBond用于老年人牙齒根面敏感癥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將其療效做一探討,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1 病例選擇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間門診確診為牙本質敏感癥,敏感部位均為根面暴露2mm-5mm的患者50人,患牙數(shù)共106顆,其中前牙32顆,后牙74顆,診斷標準:按樊明文主編《牙體牙髓病學》第2版[4]。
1.2 納入標準 年齡在60-75歲;全身健康狀況良好,認知及表述能力正常,牙本質敏感程度在3分以上。
1.3 排除標準
(1)患牙有隱裂,齲齒,肉眼可見的楔狀缺損,有大面積充填物,或是可引起與牙本質敏感癥相似疼痛的診斷明確的其他牙體疾病。
(2)檢查前3天內服用過止痛劑或進行過其他脫敏治療的患者。
(3)檢查前后7天該患牙做過牙周潔刮治或1個月內做過牙周手術而影響對療效的觀察。
(4)未能按時復診的患者。
1.4 材料 第七代單組分牙本質自酸蝕粘結劑:iBond粘結劑(德國賀利氏古莎齒科公司);牙本質脫敏劑:Gluma脫敏劑(德國賀利氏古莎齒科公司)。
1.5 分組與治療方法 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組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操作,每顆患牙治療1次,操作醫(yī)生統(tǒng)一診斷標準和技術方法。實驗組:將iBond粘結劑涂于暴露根面,停留10秒,光照10秒。對照組:將Gluma脫敏劑于暴露根面反復涂擦1分鐘,吹干。
1.6 療效評定 采用冷風刺激的方法檢查患牙的敏感度。在室溫下將氣槍頭距離測試牙面2mm,以垂直方向施加室溫氣流刺激1-2秒鐘,同時以手指保護鄰牙,觀察刺激后患牙的敏感度。
使用國際上通用的視覺模擬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的敏感程度進行記錄[5],即在1條10cm長的線段上,一端標記0代表無不適及疼痛,另一端標記為10代表無法忍受的不適及疼痛,在對患牙冷風刺激后,讓患者在線上最能反映自己疼痛之處劃一交叉線。將患者在線上所劃位置轉化為數(shù)值,評定患牙疼痛程度。記錄脫敏處理之前、之后即刻、4、8周后冷側的VAS值。
1.7 統(tǒng)計方法 用雙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治療前實驗組與對照組VAS值比較結果見表1。治療前隨機分成的兩組樣本VAS值相差不具有顯著意義(T=0.5869;P=0.5585)。兩組樣本治療前具有一致性。
表1 治療實驗組與對照組VAS值比較
兩組各治療階段VAS值見表2。
表2 治療后各階段實驗組與對照組VAS值比較
iBond和Gluma脫敏治療前、治療后即刻、4周、8周VAS值用雙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VAS值相比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2951),使用iBond和Gluma脫敏治療效果相同;兩治療組間各治療階段VAS水平相差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01),脫敏效果明顯。
實驗組脫敏治療各階段VAS值兩兩比較VAS值水平相差具有顯著意義(P<0.001),顯示iBond用于牙根面脫敏治療有效,其中以治療后即刻療效顯著。
臨床上對疼痛等主觀性感受進行評價有視覺模擬量表、語言評價量表(VRS,verbal rating scale)、數(shù)字評價量表(NRS,numerical rating scale)等。VAS是一種簡單、有效、疼痛強度最低限度地參與的測量方法;它將主觀性的感受進行量化,從而更適合于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有學者認為VAS重復性好,能連續(xù)評價疼痛的程度,可判定不同患者對同一敏感刺激的不同感受,更適合于測定牙的敏感性[6]。
關于牙本質敏感癥的機理,目前得到較廣泛認可的學說是流體動力學,臨床上各種的治療方法都基于這一理論而產生。治療的原理都是部分或全部封閉牙本質小管末梢,降低牙本質小管對外界刺激的傳導通透性[7]。牙本質敏感癥目前還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是牙頸部與根面的脫敏不易達到滿意效果,這可能是因為牙根面有致密的牙骨質以及該部位的形態(tài)結構不利于藥物停留并往深部滲透有關。老年人口腔病患者中,主訴因牙根外露導致冷熱敏感的患者非常多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群體的生活質量。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Gluma脫敏劑,其有效成分戊二醛可以使牙本質中的蛋白質和氨基酸變性、凝固、堵塞牙本質小管;但由于其具有腐蝕性、致敏性和致畸性,使其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8-10]。第七代單組分自酸蝕粘結劑iBond自含酸蝕、底漆、粘結劑、脫敏劑和消毒劑,在操作中將多個步驟簡化為一個步驟,技術因素降低,操作更容易。iBond不僅明確含有Gluma脫敏成分,而且具有良好的黏結性,能牢固地附著于牙齒表面,不易脫落和溶解;并可滲入牙本質小管5—30um形成樹脂突,機械性阻塞牙本質小管;還可以在牙本質表面產生一種耐酸混合層[11],它能封閉牙本質小管開口,有效地阻止冷熱刺激傳導,顯示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采用VAS評價方法觀察iBond和Gluma治療老年人牙根面敏感的效果,結果表明:只對患牙進行一次脫敏治療,對照組和實驗組術后即刻患牙敏感度降低,VAS值顯著下降,治療前后有顯著性差異(P<0.001)。而隨著時間的延長,兩組樣本脫敏效果均有所降低,VAS值有所增加,iBond治療組較Gluma治療組VAS數(shù)值增加較少,但是在統(tǒng)計學上兩組間VAS值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用iBond治療后第8周與治療前相比仍有顯著性差異(P<0.001)。患者治療一個月后感覺患牙敏感度增高,是否與阻塞的牙本質小管會隨著刷牙等刺激的進行而逐漸開放,以致牙本質出現(xiàn)再敏感有關,還需進一步探討。余曉芬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到:Gluma和iBond用于牙齒脫敏治療1個月后,部分被封閉的牙本質小管重新開放[12]。這也提示臨床醫(yī)生,雖然局部應用iBond脫敏即刻療效非常令患者滿意,是一個治療牙本質過敏癥的有效方法,但是治療一個月后應重復脫敏以鞏固療效。盡管如此,iBon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牙本質滲透性,從而減輕了牙本質過敏癥狀,具備見效快、簡單易操作、無毒副作用的特點,容易被老年患者接受,在臨床實踐中可以作為治療老年人牙根面敏感癥的一種方法。
[1]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牙本質敏感專家組.牙本質敏感的診斷和防治指南[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44(3):132-134
[2]胡德渝.關注和重視牙本質敏感的防治[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44(33):129
[3]高學軍,曾 艷.牙本質敏感:一個應該認真對待的口腔癥狀[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44(5):257-259
[4]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56
[5]Schupbach p,Lutz F,Finger W J.Closing of dentinal tubules by Gluma desensitizer[J].Eur J OralSci.1997,105(5):414-421
[6]張 文,梁景平.牙齒感覺過敏癥流體力學說研究進展[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4,14(9):515-518
[7]Al-Sabbagh M,Andreana S,Ciancio S G.Dentinal hypersensitivity:review of aetiology,differential diagnosis,prevalence,and mechanism[J].J Int Acad Periodontol,2004,6(1):8-12
[8]何松霖.牙本質敏感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92(7):434-435
[9]熊筱艷,吳方麗,郭 芮,等.極固寧TM Gluma與NaF治療牙本質過敏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3(4):196-198
[10]陸 梅,高 寧,岑遠坤.Gluma脫敏劑治療活髓牙全冠牙體預備后敏感癥的臨床療效和掃描電鏡觀察[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6,7(4):266-268
[11]FU B,SHEN Y,WANG H,et al.Sealing ability of dentin adhesives/desensitizer[J].0per Dent,2007,32(5):496-503
[12]余曉芬.牙本質脫敏劑/粘結劑治療牙本質過敏的臨床療效觀察[D].浙江大學,2009年